手机,被戏称为“人体外挂式器官”。我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不与它相关,说手机是我们“自我”的物化也不为过。如此私密而重要,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萍水相逢,在人际交往中,手机使用礼仪不可或缺。
1.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哪怕对方与你关系再亲密。
2.摘下手机耳机跟人打招呼,是21世纪的“脱帽礼”。
3.当别人给你看的只是手机里的某一张照片时,请不要左右滑动。
4.聊天时慎用“在吗”当开场白。一句“在吗”,有可能会招人反感,因为接收信息的人,会下意识帮你补全对话:在吗?我问你个事/在吗?请你帮个忙……所以不少网友开玩笑说: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在不在!
5.对方专心跟你讲话时,不要心不在焉只顾玩手机。尤其在与父母亲友难能相聚之际。一边刷手机一边听人说话,即使没有恶意,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6.别人使用手机时,不要在旁边或背后偷瞄。
7.如果是重要的事情,不确定对方接听环境是否适宜,请不要发语音。若非闲聊,实在不方便,只能发语音时,请直奔主题,不要说过多无用信息,尽量避免发大段语音。
8.在图书馆、书店、电影院、会议室、自习室,以及有室友睡觉的宿舍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请把手机调成静音/震动。遇到必须要接听的电话时,可以离场或轻声交谈,快速解决,尽可能不影响他人。
9.在公共场合(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时)听音乐、看剧、玩游戏时,不要大声外放。
10.并非急事,打电话应避开对方睡眠、紧张工作时间,预计对方空闲时再打过去。
11.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对方消息,请事前获得谅解或事后表示歉意。
12.语音、视频聊天前,最好先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
13.如果对方未及时接起电话,不要无休止地拨打下去。
14.回复对方时最好不要频频使用“哦”“嗯”等单字,因为这样的字眼,在很多人看来,略显敷衍,代表话题的终结。
15.未经同意,不要把他人的微信名片/手机号码分享出去。
如何得体地使用手机?
说到底就是:
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内容来源 | “央视新闻”公众号
版式设计 | 牛丽诗
校对 | 崔笋雨
责任编辑 | 裴小亮
往期推荐
别让青春沾上毒品的腐气 !
【小科普】关于午睡,你知道多少?
叮咚!您有一封太科大的邀请函待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