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丨时代追梦人

太原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李莎丨时代追梦人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青年教师

1

太原理工大学

李莎,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2014年入职我校轻纺工程学院,着重研究解决船底微生物增长难题,研制纳米银口罩插片;斩获我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并代表我校参加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01.教大妈做口罩的女博士

指针归零,打开烘箱,取出烧杯,稳定熟练。很难想象这些动作来自于服装厂的工人,他们在吊挂着紫光灯的厂房内操作天平,清洗烧杯。教工人制纳米银的,是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李莎以及她的研究团队。在来到工厂前,他们已经在实验室自己手工制作了1000份纳米银口罩滤芯插片。

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开始于正月初九,李莎被告知负责口罩插片的研究。“当时对开学的时间没有清晰的预判,还都在做正常开学的准备。如果正常复学,学生将没有任何防护。”李莎坦言研究口罩插片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疫情防控期间很少有人愿意出门。学院通知见面讨论方案,这是李莎半个月以来第一次出门。“其实挺害怕的,但是我得做点什么,医护人员都冲在第一线,研究是我能做的唯一东西,所以我必须得做,并且必须得做出来。”

当时已经是疫情的爆发期,人们以口罩为“救命稻草”。当时,无纺布口罩已经奇货可居,而N95口罩的滤芯材料熔喷聚丙烯更是稀缺。在有限的时间里,李莎需要开发一种熔喷聚丙烯无纺布的替代品。“当时我接到这个任务,真的很紧急。”

熔喷聚丙烯无纺布,1-2μm左右的超细孔隙与静电驻极工艺让它的防御牢不可破,就算新冠病毒可以视绝大多数防护如无物,但在熔喷聚丙烯前,依旧无所遁形。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熔喷聚丙烯无纺布的替代品,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算完全从零开始,是有基础的”,说到这里李莎眉飞色舞,由内而外洋溢着热情。“纳米银可以重复消毒,提高重复率。我们以前做过一个针对冬季病毒与pm2.5的样品,当时口罩内部分了好多层,现在材料短缺,我们需要做简单的调试。”说话时李莎露出一个让人心安的笑容,但事实比描述要紧急得多。

太原理工大学

光是载体材料的选择,李莎和她的团队就研究了几个昼夜,最终确定以活性炭布为载体,搭载粒径100纳米左右的纳米银颗粒。

“活性炭无纺布具有吸附的作用,可以与纳米银粒子结合的非常牢固,戴口罩呼吸时,它不会存在明显的呼吸阻力。”

“我们得先自己动手做出1000个插片,再去做检测。”在样品出炉后,1000份纳米银口罩滤芯插片的制作被提上日程,李莎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支持提供帮助,比如找车拉物资,还特意批了专项经费让我们买原料,学校后勤处的老师也赶来帮忙,甚至院长天天给我打下手,递给我们蒸馏水,换水换桶。”说到这里,李莎气定神闲,“制作纳米银,物理还原是我们想到的最安全稳妥的办法,这样不需要加入其他的化学试剂。”

物理还原需要紫外灯固定在铁架台照射,而实验室的铁架台不够高不够稳。“当时楼下有一个工地,我们跑到楼下从工地搬砖,用砖头压住铁架台固定。”她用手比划着灯与铁架台的关系,浑然忘我,仿若回到那个忙碌异常的实验室。

1000个插片检验通过后,在服装厂进行规模化生产,插片的可重复利用性尤其重要。回忆起口罩生产的成功,李莎脸上流露出那种无法言说的喜悦。

02.发红包签到的老师

如何证明网课时全员到场?你会选择通过钉钉、腾讯会议检查到会人数,还是用学习通、慕课等软件设置签到。李莎另辟蹊径,“大家上网课,老师喊签到就花费很长时间,后来就在微信群里发个小红包,不到两分钟大家就全齐了。”

除此之外,在网课期间李莎和学生进行互动,“我觉得上课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网络教学一部分录播,一部分直播,“做直播时,看今天抢红包谁的手气最好,让他给大家表演节目”,通过这种活跃性的带动,让学生感觉网课的趣味性。李莎努力让课程不再枯燥,去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而言,主观能动性这种内在动力是很重要的。”

2014年,李莎回到太原理工大学任教,在这里曾度过了七年时光。再次回来,她的身份发生转换,从在台下的奋笔疾书到在台上慷慨而谈,难理解的科学研究在她的讲述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科研距离我们并不是高不可攀。在学习经典知识的同时,我愿意给他们讲一些很新很接地气的东西,很乐于了解他们想听什么,想做什么。”

从学生到老师,一路几十年,李莎把知识传承作为自己责任的一部分。她经常和学生聊一些日常生活的话题,她知道,或许无意间对学生的一句提醒会改变他的状态,甚至改变他的人生。“今年我有一个学生考研初试成绩不太理想,我就鼓励他一定要坚持,那段时间他也经常和我聊天,结果最后被中科院录取了。”

“未来的路有很多方向,不能说是只有学习这条路,但我觉得学习这条更加合适。”

“我的经历和见识相对多一些,我希望通过这种纵向经历为学生在科研、生活、人生规划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太原理工大学

03.一个Nice的人

抛开科研工作者和青年教师的头衔,李莎还有一个更为纯粹的身份——母亲。“我会经常带他过来,带他看明向的草坪,迎西的喷泉,然后告诉他,这是妈妈上班的地方,也是我上学的地方。”

很多时候李莎会在食堂前驻足,“食堂是个很解压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去食堂逛一逛、吃点东西,高兴的时候去食堂聚会,食堂也在烹饪我们的一些记忆”,李莎顿了顿笑着说,“上学期间,我特别喜欢去二楼,那里全是小炒菜,我和同学们坐一个大桌,每人点一个菜拼起来,就是一顿大餐。”说到这里李莎异常开心。

谈到下半年的规划,李莎信心满满,“我一直想要改善医用防护服,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夏天感觉闷热,冬天又感觉湿冷,接下来我想试着去设计一种简便实用并能改善这种情况的吸湿性材料。”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编辑|张朗源

采访 | 张旭洲 闫晓冉

海报设计 | 张薇 图片素材由老师本人提供

排版| 张薇

责编| 刘瑞钊

初审|薛珮芸

终审|白旭光

太原理工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西本科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太原理工大学-李莎丨时代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