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没考过美术高考的同学,都请你来评一评,57年前的美术高考试卷,能打几分?
乍一看,是否觉得五十多年前的考卷也跟我们今天考进美院的优秀学子的考卷差不多?水果、盘子、酒瓶果然是永恒的主题啊!但细心留意,你会发现这些已经泛黄的素描纸上,诉说了一些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往事。
首先,大家留意考卷上的印刷字体,赫然写着“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你千万别说,这是中南美专,不是广美啊?实际上,中南美专就是广美的前身。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段校史:
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文化部根据国家一五计划中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宏观布局,整合中南文艺学院(湖北)、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广东)和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西)三地三校的美术系(科)而创立的院校,当年名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不在广州,而在湖北的武汉。直到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才迁址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而我们学校轰轰烈烈的美术高考,也是1958年开始的。
对比起这些考卷,我们会发现,如今的美术高考依旧保留了素描考试,尽管试题是越来越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创作科目却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要不是这些试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我们或许永远不会了解到1958年的美术高考,考生曾经创作过什么。
1958年,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也影响到了这一届的美术考生,这幅描绘了劳动场景的创作,画面左边写着一句话——“送肥下乡,为了支援农业大跃进,城市(为汕头、揭阳等)机关、企业、学校的干部、学生和居民纷纷送肥下乡”。
而另一张武汉考生的创作上,则描绘了“喜报”的场景,虽然画面上并未透露喜讯的内容,但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我们会脑补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7月,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种盲目的喜悦情绪,在当年的考卷上展露无遗。
这张广州的考卷,描绘的情景是两个年轻的农民逆光站在“前进社”的“肥料房”门前,一位手撑着门,迎着另一位挑着肥料进来,嘴巴似在吐露“辛苦了”的字句。而创作的题目,被命名为“兄弟之间”。这幅画仿佛带我们穿越了时空,感受到农业合作社里的人们那真挚、朴实的感情。
这批1958年的新生入学试卷,至今仍然收藏在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中,成为那个时代珍贵的史料,也成为了广州美术学院校史中的一份特殊的见证。经历了时光的洗礼,这些作品也许技巧并不完美,但意义却是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