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刚,籍贯湖北。生于辽宁锦州。美术专业副教授。现居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工作室。1996年油画作品《绿风》获全国美术大展铜奖。1997年作品《冬日》获97中国油画海外巡回展优秀奖。2003年油画作品“梦”系列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院进京展。2010年举办上海往事——徐志刚个人油画展。—— 前 言
寻 梦
徐志刚/文
我的油画作品以人物为主,并且以刻画东方少女的题材居多,表达东方女性特有的优雅风韵,具有梦幻般的唯美意境。我将中国艺术语境元素,如水墨韵味、留白、写意,和西方油画的写实、细腻相融合,强调意象之美。画的基础如肌理、色彩、笔触、线条等表现得自如流畅、轻松通透,描绘出静、雅、美的东方女性气质。我可以把女性画得比她们本身更美一些,我喜欢表现女性的细腻、敏感、多变、妩媚、脉脉含情的眼神。画面追求色彩丰富又淡雅,油彩自如挥洒,水墨淋漓的用笔用色传递出女性的内在思考和精神世界。
我用这种方法表达女性优雅而略带忧郁的柔美形象,但又不失青春和生动的美感,凝眸舒眉,若有顾盼,若有思怀,有楚楚动人的飘逸之美。我的作品也许流露出的是超越现实的浪漫与梦幻的唯美风格,营造一种愉悦的心境,能够直达观者的心扉。有评论家说我“笔下的少女都有着现代知识女性的端庄,气质优雅而伤感,但又同时有着邻家女孩的那份清纯与亲切,以及面对面的交流感。
通过着力刻画人物的神情与姿态来诉说画中女主人公的故事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画面为一种温馨柔美的暖色调所沉浸,同时画面整体意境也会给观赏者带来无尽的思索与遐想。围绕着现代与传统的撞击,试图表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所思所想,也处处流露出其古典浪漫主义的风格”。
“油画是语言的艺术品”,绘画颜料、媒介、材质和技艺承载着人类艺术创造的珍贵信息。一段时间以来,我在油画语言图式上追求自然轻松、简练通透的视觉效果,注重艺术思想、原创力和绘画性,突出油色与媒材的运用,使作品获得多重性与丰富性,保持艺术语言不可言说的运动变化状态,水到渠成,回到绘画本身。我喜欢画面中出现油色融合的自然天成且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笔。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无为而无不为,让创作过程变得兴奋,期待不可预测的画面效果。
我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探索油画语言与水墨元素的融合,既保留了油画的基础如肌理、色彩,又将国画的元素如笔触、留白、墨迹等融入其中。我在绘画中强调神韵、语言、思想、技巧、观念等的融合,在创作过程中我特别珍惜在有意无意之间出现的偶然瞬间,意到笔不到,自然天成。用松节油稀释的颜料在亚麻布上出现冲撞,让颜料自然地流动,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自然肌理,这是浑然天成的痕迹,是画笔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来的,所以我把绘画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在“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之间游弋,尝试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技法与古典油画语言结合起来,寻找融合中西绘画的新的支点。我更为注重研究中国文化的抽象性与艺术的关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原理。
我的作品意在从现象返回精神,从真实返回想象,从客观世界的逻辑性返回绘画本体,让立体的世界平面化,把具象、立体的人物置于平面、抽象、梦幻的空间背景之中,用自然天成的油色肌理冲破理智客观的局限与束缚,营造一种自由的境界,使具象人物形象得以自由地突入心里与精神的深处。在创作过程中,我使人物静态化,以表现内心世界的另一侧面,营造某种心绪的归宿与停泊地,使作品的思想、语言、技巧、观念更趋于个体内心。我把某种心里情境和某种物象状态进行超然与视觉经验的艺术组合,并以技法呈现艺术思想,探索符合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语言形式,强调通过“绘画性”展现如梦如歌的浪漫抒情格调,即中国式的油画。
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国画大师李苦禅一直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我们比西方高出一筹。我也觉得西方油画的用笔是断断续续的,是一层一层涂抹上去的;中国画的用笔用线是连贯的,道在其中。中国的油画一定会超过西方油画。西方油画注重科学,中国画强调意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油画家借鉴、学习的宝库,中国水墨画是东方绘画的精粹。《易经》使中国人习惯于用阴阳观来解释天象人事,日为阳,月为阴;昼为白,夜为黑。孔子主张“绘事后素”,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千余年来,中国的文人雅士以朴素的水墨表现自己的心灵感悟,中国画蕴含着东方哲理和中国艺术精神。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神韵”作为审美标准,最早是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提出的。这种标准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和写意笔法融合在一起,虚化写意背景,强调人物的神韵表情,呈现一种朦胧苍茫的美感,使作品不致陷入浮面的表现,而力求精、气、神合一的境界。油画的用笔应该借鉴中国传统的山水、气韵、线条,以达到无限的舒展与自在,特别是中国书法中草书利落潇洒的用笔以及中国武学中运气使剑所产生的流畅力道与美感。
我特别喜欢中国画中的笔墨意趣,因此放弃了以前一层层描摹的方式,追求一种墨韵通透的绘画手感,就是画到最后一层也能看到最初的一层,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铅笔起稿的痕迹。我特别享受绘画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自然天成的,是神来之笔,让我欣喜若狂,笔未到,意已经到了。小心地保留住这种偶然效果,就能形成画面的魂魄和气韵,也构成了我近期油画的格调和魅力。我现在固执地认为怎么画比画什么更重要,画法本身是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觉得一幅油画作品若是太写实,清清楚楚,一览无余,什么都告诉了你,画得像照片一样,那还有绘画意义吗?绘画中的“意境深远”,往往与含蓄、模糊、虚幻、深邃等因素有关,深不可测,留下想象的余地。心可以感悟,目不可以看穿,才是好画。朦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油画具象写实是有限的,越虚幻,越无限,正所谓“大象无形”。
我探索具有中国艺术精神意境的、轻松自如的中国式意象写实油画,将油画的具象写实与中国的审美观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东方神韵的油画作品。将欧洲古典油画的技法及其体现出来的理想美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着重强调中国人的审美品质,这是一种带有文化启示的探索,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油画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画种,就在于它的写实。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基本上是搬用西方油画的写实技法来画一些中国的题材,这种重质轻意、模仿照片、强调表面精细的作品,在中国人看来往往显得太俗,所以有理想的画家纷纷踏上艰难的探索之路。但大多数成功的范例是在西方的抽象绘画中找到一些与中国文人画写意技法语言的结合点,在审美意境上追求中国化。至于将油画的具象写实与中国的审美观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东方神韵的油画的油画家却为数不多。中国画强调“神大于形”“意大于象”“写大于实”“境大于景”。
认真关注中国油画现状的人已经看到,现在中国的写实具象油画存在很多误区,就像当初国人学俄罗斯绘画一样,现在大家好像都在冲向一个制高点,有跟风的嫌疑。当然,重回经典也产生了非常优秀的作品。
中国当代油画家在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也对本国传统文化加以探讨和研究,使得中国当代油画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的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中国画家应该有自己的气质,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表现方法。由此看来,中国油画要想在世界油画中独树一帜,必须在体现其原有表现力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笔墨意趣和西方绘画融合起来。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绘画是视觉的艺术,技艺是至高无上的,是画面中的重要因素。纵观东西方艺术史上的传世名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是因为他画了银行家的妻子和画面故事打动观者的,而是高超的油画技艺奠定了他“文艺复兴三杰”的大师地位。齐白石老人的表现手法简约到极致,是大境界。绘画艺术是有规律的,追求纯粹的美。现在有些画家把文学、伦理、宗教、政治、历史等非绘画艺术本质的因素加入其中,把绘画搞得太沉重和复杂,失去了视觉艺术的纯正和绘画语言的纯粹。(完)
END
美术艺考:基础班、提高班、强化班
少儿美术:启蒙班、提高班、创作班
书 法:硬笔班、软笔班、创作班
长按了解更多详情
地址:富百家4层田野画室
电话:0353—566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