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46】沂蒙精神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精神46】沂蒙精神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精神内涵

爱党爱军——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沂蒙精神的主题艰苦创业——沂蒙精神的品格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核心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介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年11月25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

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容,思想内涵会丰富多彩,但对党的伟大信仰无比坚定和对党的崇高事业无限忠诚,以及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内核”和“精髓”始终没有变。沂蒙精神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拓展的。

革命战争年代

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接受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对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其内涵是立场坚定、无私奉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改造自然,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

沂蒙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主要特点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精神解读

沂蒙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党和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现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开办文化夜校,组织农民学习,沂蒙人民实现了政治经济的翻身解放。

沂蒙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沂蒙人民与党、人民军队生死与共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光辉写照。战争年代,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山治水、脱贫致富,团结一心、开拓奋进。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意义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年11月25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沂水洒碧血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英烈血洒疆场,红色的沂蒙大地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儿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

“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他们用自己的忠诚、责任、担当、奉献,在沂蒙精神这个拼图上献出自己的一抹亮色。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每一个到过沂蒙山、听过沂蒙曲、见过沂蒙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想到沂蒙精神,这是她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一位位红嫂、一副副担架、一摞摞煎饼、一件件军衣、一双双布鞋,沂蒙人民用最淳朴、最生动、最壮美、最感人的沂蒙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与中国共产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改革潮头写担当,沂蒙精神新内涵

今天,虽早已不是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但沂蒙人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那股勇往直前的倔强劲却愈加浓烈。在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之后,沂蒙山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一种精神的符号,成为支撑起一个地区的脊梁。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的主要体现是:共产党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沂蒙山革命老区旧颜新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山治水、改造河山,改变了沂蒙山区穷山恶水的自然面貌,改善了沂蒙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刘加芹创办的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共有职工60多名。刘加芹已累计帮助了20多名残疾人和12户贫困户脱贫,很多贫困家庭通过在她的扶贫车间工作,实现了就业增收梦。

改革开放后,党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城市,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的排头兵和率先发展的模范。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一番新天地。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英模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沂蒙人民无怨无悔的奉献付出、敢为人先拼搏意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展现于社会各个角落。

沂蒙母亲——王换于

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腹地,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根据地领导人罗荣桓、徐向前等经常住在这儿,使这里一度成为了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堡垒村”。村中有家“堡垒户”,带头人是著名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人们尊称她“于大娘”。王换于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抗战时期创办起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位革命后代,但是她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了。

“支前拥军样样好”——沂蒙六姐妹

在革命战争年代,蒙阴县烟庄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据统计,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她们的组织下,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筹集军马草料1.5万公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一箱弹药七八十公斤,一个人扛不动,就两人抬,翻越10多公里山路,一直送到前沿阵地;村子里能干活的妇女只有80来个人,想想前线的战士在流血,她们带领烟庄村妇女没日没夜地烙煎饼,2天之内就把2500多公斤粮食烙成煎饼送到了前线……她们就是让许多战士感动落泪,陈毅元帅亲自命名的“沂蒙六姐妹”。

沂蒙红嫂——明德英

明德英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全国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实际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1941年11月4日,明德英机智救下八路军一名身负重伤的小战士,在伤员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 解放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撑起“火线桥”的山东红嫂——李桂芳

为了活命,她11岁替母亲去给地主家看孩子;为了革命,她天不怕,地不怕,成为出了名的“李大胆”。1947年5月中旬,孟良崮战役即将打响,当地老百姓的青壮劳力已经全部加入到支援前线队伍的工作中。1947年5月12日傍晚,为了给向孟良崮集结的部队争取时间,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拆门板做桥面,人做桥墩,在河水里搭起了一座“人桥”。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好例”——厉家寨

厉家寨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有5个自然村,714户。村子位于莒南县东北部的大山脚下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自然条件恶劣。1955年,厉家寨由13个初级社合并成大山农业社,经过几年奋力拼搏,厉家寨累计凿通三道岭,搬掉11个岭头,填平21个大汪、300多道水沟,改修12条小河,把上千块横七竖八的小块地削高填洼,深翻整平118块大地,增加耕地面积192亩。1956年,厉家寨粮食亩产达到550斤,提前8年实现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 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厉家寨成为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整山治水的典范。

“干山顶”变“幸福村”——九间棚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平邑县九间棚村,原本是沂蒙山区无数个普通山村中的一个,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仅有176人,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子却在全国大放异彩。九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把贫穷落后的“干山顶”,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幸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也成为各地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领袖论述

弘扬沂蒙精神 振兴临沂经济

——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临沂时题词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1999年1月,胡锦涛同志到临沂视察时的讲话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来源 / 网 络

责编 / 赵治国

编辑/ 程一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办公室新媒体管理中心

微信号:SXGJSW

投稿邮箱:5691389@163.com

联系我们:程一芳(微信号chenyifan88),卫婷(微信号diedaodemogu)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西专科院校-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中国精神46】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