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
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
简介
红岩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特别是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是在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负责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领导中共国统区组织期间倡导和培育起来的。这种革命精神因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重庆红岩而得名。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红岩精神内涵
(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等人冷静地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我要坚持到最后”。他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转告毛主席,我们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到底!”(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当时来讲,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三)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南方局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党的同志要设法深入社会,独立工作,埋头苦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四)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红岩精神历史意义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END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责编|马辰
编辑|胡一帆/郝婧/武衍君
审核|韩玉明
审定|白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