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简介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唤醒了沉睡的荒原。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任务十分紧迫。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
北大荒精神内涵
北大荒,一年四季冬最长——全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冬天,最低温度甚至达到-40℃。
北大仓,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在这里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从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到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年产粮曾经只有0.048亿斤的北大荒,如今连续10年稳定在年产400亿斤以上,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他们在半个多世纪里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并用青春、热血、生命去诠释和践行。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省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END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责编|马辰
编辑|胡一帆/郝婧/武衍君
审核|韩玉明
审定|白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