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头版:智慧民航先锋队 科教强业主力军——中国民航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民航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民航报》头版:智慧民航先锋队 科教强业主力军——中国民航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报》11月19日头版

开栏的话

中国民航大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按照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民航直属院校及科研院所座谈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民航直属院校和科研院所将聚焦智慧民航建设主线,研究落实进一步深化民航科教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自今日起,本报与民航局人事科教司联合开设《智慧民航建设中的科教创新工作》专栏,介绍民航直属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推进智慧民航建设中的新认识、新经验与新成果,以及下一步各自的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为全行业搭建沟通交流、互为借鉴的平台,凝心聚力,共建民航强国。敬请关注。

智慧民航先锋队科教强业主力军

——中国民航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曹胜利 丁水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积累了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其中就包括“坚持独立自主”和“坚持开拓创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先导产业的中国民航进入了自主装备导入期、领先创新起步期、战略对手遏制期“三期叠加”“转段进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刘鹤副总理在学校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书面致辞“中国民航大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引领,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大学唯有“超前探索、领先创新”才能“夯实基础、支撑发展”,才能防“卡脖子”于未然,甚至站在创新链的源头,形成行业资源集聚的磁场,推动重构全球航空产业链的格局,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守安全基线、践智慧主线、破负碳高线、追质效极限”的智慧民航创新总目标,积极促进民航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学科发展新生态、科技发展新高地、人才培养新格局、分类卓越新雁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履行好智慧民航先锋队和科教强业主力军的使命与担当。

打造学科发展新生态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民航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着力打造智慧民航学科体系。掌握国际话语权、引领科技创新是民航强国的两个最核心特征,强大的民机制造业和一流的人才队伍是民航强国的两个最重要支撑,为此,学校以深化民航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为基本遵循,从与支撑民机制造业的学科体系互补的视角为出发点,以突出民航运输业特色为落脚点,着力构建由“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六大学科群组成的学科生态体系。“顶尖安全”是指提出民航安全新概念、新理论,形成面向未来的民航运输系统安全学科群,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流交通”是在四型机场、空域运行、绿色航空、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系统等领域形成优势,航空运输学科群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知名航宇”是在飞行器运维、持续适航设计等方向形成优势,以“国际化、标准化”为特色的航空宇航学科群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精品信息”是以支撑机场、空管、机载安全和运行为特色的信息学科群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交叉理学”是在系统安全、数字机场、智慧空管、信息安全、绿色航空等领域形成理学特色,整体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特色文管”是打造特色鲜明的航空法学、航空金融和管理、民航文化、民航外语学科群,整体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构筑科技发展新高地

“守安全基线、践智慧主线、破负碳高线、追质效极限”,根本就是要研究找到民航运输由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理论极限和。1.8在极限作为发展目标,就是研究我国民航在“双碳”背景下的负碳路线图和减排高线作为约束,就是研究智慧民航体系背后的安全架构和安全要素作为保障,就是突出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智慧感知、北斗、5G、AI赋能、运行场景目的效率优化作为竞争指标的体系能力。为此,按照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民航强国必争、基础积累厚重的原则,学校全面打造“五纵一横一园一院”的科技发展新格局。“五纵”是指围绕民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融合安全运行、未来机场及智能装备、下一代通用航空运输系统、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主题,部署智慧民航创新发力点,成立五大研究院;“一横”是指建设国际航空法学协同研究中心;“一园”是指建设民航特色鲜明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智慧民航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院”是指建设中国民航卓越培训学院。通过“五纵”占领技术制高点,通过“一横”升华“五纵”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民航领域发声,提出国际规章和适航标准的中国方案,强化国际话语权;通过“一园”熟化“五纵”的创新成果,突破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死亡谷”;通过“一院”共享“五纵一横一园”的科技红利,以国产大飞机飞起来、飞得好、飞出去为目标,重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国产航空产品、我国自主规章和技术标准走向世界,扩大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五纵一横一园一院”为依托,重点围绕智慧民航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十大工程问题、十大应用领域瓶颈问题”,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形成民航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

针对未来民航转段升级需求,学校着力培育具有职业素养、作风严实、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具有制定国际标准、引领国际民航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人才。

强化行业基因,突出国际认证、职业认证,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融入安全、智慧理念,以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抓手,优化专业布局、建设一流资源。做强机务、空管、飞行、机场民航特有专业群,打牢信息、气象、材料、管理、外语、法律基础专业群。根据智慧民航要求,优化和新增本科专业。在飞行器适航、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航空维修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物联网工程、区块链、低碳能源等领域增设10个左右的新专业。

通过“强基础、分阶段、多途径”推动“本-硕-博”一体化纵向贯通升级,培养创新性人才。在本科阶段建立大系统概念,强化数理基础,形成通用能力;在硕士阶段强化应用和工程实践,形成专业能力;在博士阶段强化国际视野和学术研究,形成创新能力。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以《中国民航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为牵引,面向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需求,强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育人,突出民航企业实践,建立完善的专业型、学术型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同时,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机制,构建“四个课堂”育人体系。

形成分类卓越新雁阵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民航局直属院校及科研院所座谈会上指出“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

“存量做优、增量做强”,突出三支队伍,打造“三个若干”,加快布局民航战略人才支撑力量。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民航局立足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三支民航战略人才队伍,加快布局民航人才力量的总体要求。以才培养为核心,系统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着力打造若干活跃在讲台让学生终生难忘的一流教学名师、若干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能够与高手同台竞技的一流学者、若干活跃在国家战略必争领域解决重大问题的一流团队的“三个若干”人才队伍。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全方位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实施“学术影响力、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分类卓越评价办法,形成分道赛马、揭榜挂帅的竞争机制,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面向未来,学校空间布局已经擘画。东丽校区将以“顶尖安全、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为特色,宁河校区将以“一流交通、特色文管”为特色,打造平台重器,培养一流人才,支撑解决民航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北京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定位超前探索,建成未来航空安全协同研究中心,为民航实现领跑、掌握国际话语权提供支持;朝阳、内蒙古、新疆等飞行学院定位高端飞行员培养基地、科技创新验证基地、临空产业转化基地,学校将逐步形成“研飞、能飞、助飞、护飞、会飞”的“五飞”特色,飞得更高、更远。

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做一流贡献。中国民航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更加饱满、科学、认真的工作状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民航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新的跨越,打造智慧民航建设新引擎,为推进民航强国战略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融媒体中心

排版 | 李新玥

校发 | 李新玥

素材来源 | 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天津本科院校-中国民航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报》头版:智慧民航先锋队 科教强业主力军——中国民航大学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