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开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伯苓学院、招生办公室联合发布《南开大学拔尖创新学生遴选简章》,面向2018级本科生进行伯苓班和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遴选。根据该简章,只要学生没有被指定必须就读所录取专业,就都可以自主报名参加遴选。
学术创新型人才遴选
建立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
2009年,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首批入选该计划。南开大学伯苓班以“领跑者”理念建立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面向2018级本科生,化学伯苓班招收50人,数学、物理、生物、经济伯苓班各招收30人。
“这意味着南开又赋予了你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介绍,近年来5个伯苓班每年遴选180人左右,占本科生总数的近5%,规模适当。同时,坚持开放、共享、包容的先进办学理念。在录取的180名本科生中,50人左右来自其他专业,占比近30%。这就意味着50名新生在入学之初即获得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实现转专业的50名新生,来自全校23个学院中的20个左右。
“伯苓班的遴选机制是一种‘双向适合’的选拔制度,其实是为新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金柏江说。
伯苓班以“选”“鉴”结合探索拔尖学生选拔方式,今年开始对本科新生参加遴选的资格不设任何门槛。选拔过程分为“英语+专业”的笔试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评”两个环节。比如化学伯苓班的第一轮笔试科目为英语和化学,第二轮测评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等素质能力,由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潜质、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50人录取。
“化学伯苓班,不止一次从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选拔出学生加入,只要他能层层过关,我们对此完全持开放态度。”化学伯苓班负责人介绍。
伯苓班的课程非常紧凑,基本用2-3年时间学完本科课程,从大三开始进入课题组并承担课题任务,期间还会有1-2次到海外高水平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一旦入选伯苓班就读,不允许双修和辅修,但对于修读其他伯苓班所在专业的课程持开放态度,鼓励学生利用伯苓班优质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复合型创新人才遴选
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
今年南开大学有3个复合型人才项目,从2018级本科新生中选拔人才,包括经管法班、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实验班和“通用+非通用”试点班,经管法班、PPE实验班各招收30人,“通用+非通用”试点班招收90人。
南开大学经管法班始于2001年,今年将在2018级本科新生中遴选。进入该班的同学,将同时修读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3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获得双学位:经济学+管理学,或者经济学+法学。由经济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PPE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今年将在2018级本科新生中遴选。进入该班的同学,将同时修读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经济学3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获得双学位:法学+哲学,或者法学+经济学。由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通用+非通用”项目是非通用语专业与人文社科专业复合型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项目的简称。今年将在包括俄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的小语种和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新生中遴选。进入该班的同学,原录取专业不变,他们将同时修读世界史、旅游管理、国际商务、国际政治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个专业,以及4个小语种中的一个语种,获得双学位。前2年由外国语学院负责管理,学生在八里台校区学习;后2年学生分别在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学习,由相应学院负责管理。
动态调整的退出机制
伯苓班不但“严选”,同时对这些已经选拔出的学生还要进行“鉴别”,即每学年末实行动态调整,当学生难以达到相应专业的高标准要求时,须转入相同专业的普通班级完成学业,例如,化学伯苓班学生转入化学专业。
“如不能承受高强度、高难度的课业,学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转入普通班;任何考试如出现‘挂科’便会自动调整至普通班;升入大三时,取前20名留下,其余学生均转入普通班……”化学伯苓班负责人描述着“严苛”的选鉴过程。“不过即便被‘动态调整’到普通班级的学生,仍然不影响正常升学毕业,有些仍然能够顺利保研,或申请到国外名校offer。”
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每学年末也实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分为三种:退出经管法班的同学,在经济学专业继续修读;退出PPE班的同学,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继续修读;退出“通用+非通用”班的同学,在原录取专业继续修读。
“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平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质和特长,因材施教,主要通过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让‘尖’‘冒’出来,助力其成长为基础学科的领军人才,既出科学家也出思想家。”南开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伯苓学院副院长段文斌说。
来源:南开大学新媒体中心
审校:严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