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积淀六载征程铸就功勋之“鼠” 攻坚克难实践创新踏出教改之路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十年积淀六载征程铸就功勋之“鼠” 攻坚克难实践创新踏出教改之路

近日,学院新闻网和《滨海学院报》同期刊发了电子科学系师生代表滨海学院赴美参加第29届APEC MicroMouse国际大赛载誉归来的新闻通讯——消息一经发布,便成为了风靡整座校园的热门话题。在赴美参赛前夕,张东升院长曾专程前往备战“营区”——电子科学系实验室慰问即将出征的师生,他们信心满满地向张院长表示,如正常发挥,以滨海学院参赛队的实力,跻身国际比赛前十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他们的信心与实力来源于哪里呢?为了探寻这个团队的得胜之道,近日,我们走进电子科学系,对该系主任李维祥教授进行了专访,了解到了一些在他们获奖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就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荣誉——这是李维祥教授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的几个关键词。他形象地比喻道:“就如同一场战斗,如果没有一支坚强团结的队伍,胜利便是虚无缥缈的。”建设一支能够攻坚克难的团队是李维祥教授执掌电子科学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团队精神也恰恰是该系屡获殊荣的制胜法宝。

李维祥教授向记者介绍,此次赴美参赛归来,系里的每一位教师、管理干部、实验员、辅导员都感到很兴奋、很振奋,就好像他们自己去参加了比赛一样——这就是团队精神的真切流露。在电子科学系,无论是什么岗位,大家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例如主抓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电子竞赛等方面十分积极,主动配合系里开展教学工作。而与此同时,该系也要求任课教师通过担任班主任、班导师等形式参与学生工作,并以此为途径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如此一来,包括任课教师、搞实验教学的教师、做学生工作的教师、管理干部以及外聘教师在内的教学管理团队就在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形成了坚强合力,也只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在教书和育人二者之间,李维祥教授更注重育人的环节。他指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作为教师第一要务就是育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才,这是教师的良心和责任心所在。他说,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责任意识和有担当的精神,要教育学生对自己、对家人、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了解,李维祥教授对滨海学院的学生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始终坚信,我们的学生并非不聪明,也绝非不优秀,只要打开自己智慧之门,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人发现、有人引路。基于这一认识,针对滨海学院学生特点,如何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智慧之门便成为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电子科学系从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智慧在教师引导下得到启迪、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未来发展。

兴趣不是想出来的,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是人尽皆知的真理,但究竟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看似枯燥刻板的理工类专业如何使专业对于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的确需要认真思考。而电子科学系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增强专业吸引力并不是无路可循,甚至可以让学生一钻进去就不舍出来。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磨砺克难意志,品尝攻关苦涩,感受成功喜悦”——这是电子科学系一直以来坚持的教学指导思想。李维祥教授指出,理科学生除了要培养理性思维以外,还要加强非理性思维的培养,要强化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人文关怀。电子科学系将之作为贯穿教学工作的一条主线,并在指导学生实践当中得以体现——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体味遇到困难时的艰辛,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是启发他们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攻克难关,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努力探索完成了认识事物的全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素质得到全面锻炼,所取得的成功喜悦也会升华成为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动力源泉,正所谓“知一知百”。

教学改革需要师生联动,第二课堂有机融入教学

1984年,南开大学学生自主成立了多隆电子协会,成为南开大学科技类社团的翘楚。20年后的2004年,在滨海学院建院之初,李维祥教授便亲自指导建立了南滨电子协会。作为学院首批学术型社团之一,南滨电子协会继承了南开传统,为学生第二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短短三年后,该社团在2007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学生社团标兵。成立十年间,该社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运营管理、自己找课题钻研、自己动手制作,成为了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在启发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每届新生入学初始,都有近80%的同学积极加入南滨电子协会,并且从第二年起就已经有学生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参加电子竞赛的主力。

在李维祥教授看来,教学改革的实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该系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中吸收了来自南滨电子协会的很多高年级学生,由他们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肯定,意识到自己就是电子科学系的主人,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其中得到了锻炼。

学风建设与教学改革融为一体,让每一名学生“跑赢”

2012年起,电子科学系开展了“师生互动,跑赢大学第一年”活动。此活动的动议来源于李维祥教授数十年育人实践的经验总结。他说,事实证明,凡是大学期间后进掉队的学生,都是因为在大一没有抓紧,在学业和成绩上出现滑坡,从而背上了包袱,而且越压越重,以至于难以翻身、输掉前程。掉队学生的切身遭遇令这位在教育战线上耕耘近50年的老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此他决定,从问题源头抓起,强化学风建设,深化“转型期”教育,让学生充分把握大一这关键的一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保障措施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教师参与——学生“跑不赢”,教师也有责任。

可是任何一项改革的推动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师生互动,跑赢大学第一年”活动在起初进行时也是困难重重、荆棘密布。活动开始时,真正的教师参与者只有李维祥、沈保锁、李广凤和孟庆斌这四位主任,电子科学系300余名新生,他们每人分配了70多个——一年实践后,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通过总结和思考,他们意识到,学风建设不能依靠简单说教,而是必须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师生互动,进而帮助学生“跑赢”。于是,在2013年,他们改进了思路,借助《电子技术初步》课程为载体,融入启发式教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电子技术初步》课程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该课程分为三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由系、专业主任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纲,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技术、产品和课程,同时向学生们介绍大学期间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学会上网查找课本上所没有的资料,以此引起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在方法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第二阶段安排基础实验,由实验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基本电子设备和工具,使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此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第三阶段为开放性作品设计,由学生自主选题与专业指定选题相结合,采取导师制,三人组团开展电子作品制作,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动手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的吸引力增强了,自然就有更多学生愿意走进课堂。电子科学系将学风建设与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学风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据统计,该课程在2013年进行改革以来,该系2013级、2014级的学生整体出勤率明显提高。

以实践教学为有力抓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

“实验学科,不动手不实践就是空架子。”李维祥教授向记者介绍,实践和实验是电子科学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该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并为所有的主干和核心课程配备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突出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2012年起,该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承担了天津市教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围绕教学指导思想,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电子科学系对实践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走进位于学院第三教学楼205的自主创新实验室,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叹为观止——一个摆满了各种荣誉和学生自主设计科技制作的全透明玻璃展柜几乎铺满了近十米的墙体,展柜对面一张张青涩稚嫩的脸庞却带着专注的神情,操作调试着由他们亲手创造出的一个个电子作品——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和天津市各类电子竞赛的获奖作品绝大部分都诞生于此。在自主创新实验室建设方面,电子科学系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学生拓展科技制作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平台。特别是由学生自主开发的“智能光立方”作品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且在当前市场上并不多见。日前,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到南开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调研时对同学们说:“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自立的志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奋力拼搏的锐气、同心协力的和气。”在滨海学院电子科学系的自主创新实验室里,这种“志气、朝气、锐气、和气”同样可见一斑。

电子科学系师生共同研制出了“物联网前端实验仪”,作为唯一一份独立学院自主研发成果参加了2010年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展会并荣获优秀成果奖。在此基础上,该系师生又共同改进研发自制了33套前端实验仪,投入了实验教学,并以此为主要实验设备建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学院节约了实验室建设经费20余万元。自主开发制作实验设备,在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得设备更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验实际需要,独具滨海学院特色。

几十名学生人手端持一台笔记本电脑,神情专注地在百辰路上边走边进行操作——如果经常在滨海学院校园中漫步,不难看到这一“壮观”景象——这是电子科学系的学生们在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实验。将实际运营的移动通信网络引入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商用网络为实验环境,获取移动通信实验数据后回到实验室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所做的实验内容其实就是移动通信行业网络优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种真实现场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目前在全国高校中都是极其难得的,而我院之所以能够成规模、成体系地进行,不能不提到电子科学系引进的一位人才——具有南开教育背景、拥有20余年移动通信行业工作经验的邹铁刚副教授。在作为业内专家受邀到电子科学系为师生做过两年讲座之后,邹铁刚深深被教学工作吸引,主动放弃高薪,来到滨海学院任教。到学院后,他立即进入角色,马上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建起了独树一帜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实验室。

基于电子科学系在实践实验教学中日渐凸显的特色,应清华大学主动约稿,由邹铁刚副教授牵头编著出版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成为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统编“普通高等教育‘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同时,由电子科学系教师刘广伟博士主编的《电子技术导论》也入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此前,为配合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系还组织编写了“应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丛书”7册。该系列丛书全部由学院自有教师编写,充分激发了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其业务水平。

对南开精神的执着传承,推动滨海电子追求卓越

李维祥教授对记者表示,推动教学改革的一大动力源自于对南开精神的执着追求与传承。凭借在南开求学、任教50年来的亲身经历,李维祥教授深切体会到,南开大学的学风的确是一流的,因此到学院工作后,他认识到,作为南开教育体系的成员之一,滨海学院的学风也必须是一流的,作为南开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愧对“南开”这两个字,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南开的优良学风带到这里,让南开精神在这里延续发扬,永放光芒。

电子科学系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秉承严谨治学态度,注重加强学风建设,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毕业生考研就业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还是“师生互动,跑赢大学第一年”、优秀毕业生回访、“青春同路人”等特色教育活动,南开精神的传承和南开学风的延续都贯穿始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学科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也不断推动着电子科学系在发展道路上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在滨海学院,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做事业,从内心希望滨海学院能走在前面……”李维祥教授在访谈结束前的肺腑之言令人动容,从这质朴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生钟爱和倾心付出,更看到了滨海学院未来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光明愿景……(梁巍)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天津本科院校-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十年积淀六载征程铸就功勋之“鼠” 攻坚克难实践创新踏出教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