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艳,女,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理事,天津市电子学会理事,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美国伦斯特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英国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将科学研究、学科竞赛融入本科教学环节的鲜明特色,带领教学团队老师获得了“天津市教学团队”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陈晓艳教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爱岗敬业 尚德为先
教学中,陈晓艳教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人教育理念,秉承校训之精髓,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尚德为先,知行合一,爱国为重,校生并举。以学生为教学之根本,努力在教学中引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她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指导大学生50余人次参加各级大创项目及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余项,成绩优异;推荐多名优秀本科生去英国、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多所985名校深造,包括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一位已经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给陈老师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陈老师,没有您的推荐,我的留学之路不会这么平坦,十分留恋学校,也留恋您的课堂……”。在她看来,老师是一份责任,一份对学生的责任,也是一份对自己的责任。所以她在教授专业知识外,还负责指导同学们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她还常常在课堂或者课下和同学们互动,担当起同学们生涯规划的咨询。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积累经验,她会主动帮同学们与校外的企业联系合作项目,她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同学们不同的生涯规划,给他们不同的帮助。
严谨治学 宽厚待人
在指导研究生方面,陈晓艳教授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善于进取的科学品德,还注重诚实为人、宽厚待人的处世态度,为培养品德高尚、学问高深的创新型人才目标而努力。她努力为研究生创造学习和科研条件。她所指导的研究生从研一就开始进入实验室,从计算机到专用实验设备,都鼓励学生多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她还注重学术交流,不仅她的课题组定期召开讨论会,而且为开拓学生思路,与天津大学等外科研单位进行学术探讨,带领学生赴韩国、日本参加学术会议,并撰写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她亲自带领研究生去杭州等地参加全国研究生电子竞赛,一次获得全国二等奖,一次获得华北地区二等奖;指导研究生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校级一等奖、天津市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研究成果在同届研究生中名列前茅先,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她讲授的《模式识别》课程受到广大研究生热捧,其中涉及到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教学内容因为不局限与教材,融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相关课程内容以及本人科学研究课题实践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授课效果良好。在对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她主动联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践机会,如天津天堰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天津市福莱迪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高新企业)、深圳安软科技有限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等十余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这种实践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而且也学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生都争着要进入她的课题组,不仅因为她学术水平高,而且她处处为学生着想,培养过程因材施教,学习之余还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文体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团队凝聚力,所以她深受学生爱戴,被评为校第一届“良师益友-我心目中的最好导师”。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在小米、霍尼韦尔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就业。陈晓艳同志在立德树人方面效果显著。
知行合一 求真务实
科研中,陈晓艳教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在追求自然科学的真理过程中,养成了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科研第一线努力奋斗。近年来,她在科技创新中业绩突出,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项(主持完成3项),为企业开发实施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五百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EI检索论文近30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近年来她的科研考核业绩在全学院名列前茅。目前,她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发展,主持青海扶贫企业的智能升级项目,与天津、深圳高科技上市公司深度合作。该企业投入二百余万元建立了“智能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并将入驻滨海中关村,产校融合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陈晓艳教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心系学院发展,一直担任学科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的重任。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力支持引进青年人才,为他们创造科研起步的实验条件,帮助他们完善项目申报书,促成青年教师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提高了学科学术水平,提升了科研内驱力,增强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在专业建设方面,根据国家人才战略,迎合“人工智能”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修订并调整了专业培养方案,她牵头申报的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获批,建设效果显著;由其所在的自动化专业教师为主筹划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也于2019年9月顺利招生。
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审校编辑/郑伊晴 谭贺华
监制/党委宣传部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