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规划》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成绩,统筹部署了“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是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文魁,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道刚,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杨树海,为大家介绍了《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所关心的问题。
——副市长孙文魁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港口、航空、铁路、公路等领域十方面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已初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连通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35万标准箱,今年新建成全球领先的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今年12月18日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近三年年均增长率预计位列全球十大港口首位,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较2018年跃升10位。天津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381万人次,“十三五”期年均增速超过13%,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积极承接北京国际航班分流,充分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日前民航局和市政府批复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工可,开启机场发展新航程。公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京秦、津石等高速公路、京滨、京唐、津兴等铁路先后开工和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25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10公里,路网密度均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京津雄0.5至1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便捷联系全国主要城市。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天津市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建设部署和“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定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群众出行条件;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模式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系统发展观念,推进各种交通方式统筹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期间,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蓝图可以概括为“1234”:
1是实现“一个总目标”
要坚持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在抓历史机遇、抓谋篇布局、抓重点节点、抓行业治理、抓便民服务、抓安全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基本建成海空两港链接全球、世界一流,公铁两网密接京冀、覆盖城乡,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枢纽国际化、京津同城化、津滨便捷化、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是打造“国际双枢纽”
“双枢纽”,即海港、空港两个交通枢纽。海港要以智能化、绿色化引领发展方向,以区域港口协同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提高天津港在世界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准箱,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
空港要全面落实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定位,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40万吨,加快实现客运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货运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3是形成“三大交通网络”
“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京津同城化,加快构建津滨“双城”格局,加快形成多层级、多通道、高效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一是区域铁路网,基本形成5条高铁城际通北京格局,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70公里,铁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二是区域公路网,基本建成“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覆盖至乡镇,国省级公路达到4160公里,路网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基本实现京津雄1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乡镇15分钟上高速。
三是城市公共交通网,国家已批复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建成,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基本实现“双城”主城区内部45分钟通勤,“双城”之间20分钟通达,津城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300米覆盖率达到8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4是打造“四大交通体系”
即智慧先进、绿色集约、安全可靠、治理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十四五”末,天津市智慧交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交通运输领域“双碳”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孙文魁表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天津市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高质量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的交通支撑!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正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内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区域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从天津市看,正在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制造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交通运输行业看,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土地、海域、空域等要素约束继续收紧,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安全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从群众出行需求看,群众出行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货物运输正在向小批量、高价值、快速化转变。
“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落实以下十方面任务。
一是建设智慧绿色、世界一流的国际海港枢纽。强化设施支撑,建设北疆、东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大港港区北京燃气LNG码头等20余个重大项目。强化智慧引领,实施智慧专业化码头科技示范工程,建成国际领先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港口智能管控中心。强化绿色引领,建成“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港作船舶和具备受电设施的靠港船舶100%使用岸电。强化枢纽功能,构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组建环渤海港口联盟,加强津冀港口干支联动,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打造东北亚集装箱转运中心。强化航运服务,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建设立体畅达、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实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京滨铁路、轨道Z2号线进入机场。强化空中保障,改善空域资源配置,做强日韩、东南亚航线,拓展“一带一路”航线,开通欧美澳航线,做大空空中转。集聚货运要素,做强基地航空公司,高标准建设航空物流园,支持东丽区打造临空经济区,提高口岸服务效能。
三是建设密接京冀、通达全国的区域铁路枢纽。建设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津武线市域(郊)铁路,实现5条高铁城际通北京。有序推进津滨、津静、津宁等市域(郊)铁路建设,强化双城之间、双城与外围各区之间快速联系。建设津潍铁路等,增强与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便捷联系。推进建设霸州—徐水—涞源—张家口等铁路,补齐西向、北向货运铁路短板。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综合立体客运枢纽,以高效交通服务构筑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
四是建设广泛覆盖、服务优质的公路交通体系。强化京津同城化发展,实施京津塘高速改扩建工程,推进密涿京沪联络线、唐廊高速二期前期工作。增强双城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津石、塘承高速、津汉公路等。增强省际区际联通能力,建设津歧、武静、宝武公路等。增强港口集疏运能力,高标准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等。提高公路服务品质,加强预防性养护,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推动“公路+旅游”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
五是建设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运交通体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活力快网”,交旅融合、低碳舒适的“休闲慢网”。建设津城M4、M6二期、M7、M8、M10、M11号线,滨城B1、Z4号线,双城间Z2号线等。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引导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完善综合客运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京津同城化、津滨通勤便捷化完。
六是建设多式融合、效率最优的货运交通体系。发挥公铁水航邮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建设港口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网络货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模式,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七是建设融合创新、先进适用的智慧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字大脑”,实现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孪生。建设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集卡、自动驾驶地铁、无人配送车等全场景试点应用。2025年智慧交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八是建设双碳引领、精明增长的绿色交通体系。强化土地、岸线集约利用,航道、锚地资源共享,公路、铁路通道共用。制定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新增或更新公交、城市配送车辆电动化,鼓励创建零碳码头、零碳枢纽、零碳物流园区,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提前实现碳达峰。
九是建设韧性可靠、应急高效的交通安全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危险货物运输、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运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提升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强化京津冀应急协调联动。“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十是建设协同高效、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体系。深化行业改革,完善京津冀协调管理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快形成立法完备、执法高效、监督严密、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法治体系。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道刚首先介绍了按照国家规划,天津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航空枢纽,与北京、石家庄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情况: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的主要举措有两方面:
一是全面提升航空保障能力。新建T3航站楼,近日,民航局与市政府批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工可研报告,建设内容主要是新建41万平方米T3航站楼、76个机位的站坪、6万平方米综合换乘中心和10万平方米停车设施,建成后将实现“三航站楼、两跑道”运行,可具备年旅客吞吐量达5500万人次、飞机起降达40万架次的能力。与T3航站楼一体化设计、建设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推进Z2号线等进入机场,实现机场和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打造“机场+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样板。
二是加快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今年我市出台了《加快推进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在优化航线网络上下功夫,争取国家支持,拓展货运航班航权、时刻,新开加密国内全货机航线航班,做强日韩、东南亚航线,推进开通欧美等航空货运航线航班,提高宽体客机比例,形成全货机和客机腹舱相结合的航线网络;要在创新多式联运上下功夫,做大“空空中转”,做实“空地联运”,支持“卡车航班”发展,探索发展“空铁物流”等新模式;要在集聚航空物流资源上下功夫,支持天津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等发展主运营基地、货运运营基地,高标准建设航空物流园,建成大通关基地、国际邮件互换局,加快建设顺丰天津电商产业园等,打造北方航空货运中心;要在提高口岸服务效能上下功夫,配合海关等部门,在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开通海关监管场所,落实航空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创新完善“空空中转”安检互认、中转货物集中操作等。
此外,疫情期间,天津机场作为首都机场的第一备降机场,积极承接北京国际航班分流,成立了国际航班运行保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现场指挥部,结合航班始发地和旅客构成,实行“一天一策”、“一机一策”,实现“铁桶般无缝式管道”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今后还将进一步做好天津机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切实做到保障旅客通行畅通、确保服务温暖高效,坚决守护好进入北京的“空中门户”。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道刚同时介绍“十四五”期间实现以智慧、绿色为引领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交通运输是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期间,要厚植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字大脑”,强化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孪生,推动实现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运营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率达到100%,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基本建成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智能交通全场景接入,到2025年智慧交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要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优化出行结构、运输结构、能源使用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零碳码头、零碳枢纽、零碳物流园区,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提前实现碳达峰。今年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方面,10月17日,全球第一个智慧零碳码头——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形成一个真正使用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程度最高、建设周期最短、营运效率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绿色发展最佳的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还批准天津港启动建设全球领先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规模化应用。为我国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方案。
运输结构调整方面,11月30日,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公转铁”铁路专用线开通,与国家铁路贯通,可实现金属矿石、煤炭、焦炭和钢材等大宗货物全部通过铁路运输,将有效降低公路交通运输压力,为落实“双碳”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能源运输装备应用方面,8月20日,天津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在荣程智运落地,目前已有10辆氢能源车投入天津港铁矿石集疏运,累计加氢1315次、总运量约4.9万吨、总行驶里程超过17.8万公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63吨。
下一步,要将智慧创新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打造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扩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智慧、绿色铺就可持续交通底色,为天津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杨树海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一批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为京津同城化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要围绕京津同城化发展和提升京津、津滨通勤便利化水平持续发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十四五”将是天津市铁路建设的丰收期。2022年下半年本市通往北京副中心的京唐城际和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建成通车;2023年上半年天津市通往大兴国际机场的津兴城际建成通车;明年将随着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开工建设京滨城际(北辰至滨海新区段),还在积极谋划“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的市域(郊)铁路,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以上高铁、城际铁路连同现有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将形成天津市5条高铁、城际通往北京东部、东南和南部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还将建设作为京沪二通道的津潍铁路。到“十四五”末期,天津市高铁、城际的通车里程将达到470公里,是现在的1.5倍。“十四五”还将是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丰收期。近日,地铁4号线南段、6号线二期将通车运营,同时,天津市还正在建设地铁4号线北段以及7、8、10、11号线和滨海新区的B1线、Z4线,以及连接津滨双城的Z2线,到“十四五”末期,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比现在翻一番还多。高铁、城际铁路和两端的京、津城市轨道交通网密切衔接,共同组成高效的轨道交通网,促进京津同城化。
二是进一步提升京津间公路通达水平。京津之间已建成六条高速公路,其中:三条主通道直接联系津城、滨城与北京,分别是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津晋京台高速;三条辅通道连接北部蓟州、宝坻等地区与北京,分别是津蓟高速、京秦高速、京哈高速,形成了京津之间高速公路扇面对接格局。“十四五”期间,还要进一步强化京津之间的公路交通,推进实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进一步畅通北京出海通道,实施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工程;持续推进省际普通公路接口路提升改造。
三是进一步推进京津、津滨通勤便利化。今年天津市相继出台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津滨通勤便利化6项措施,目前已经落地实施。如:①京津城际实现了公交化运营,一日一图,最小发车间隔缩短到5分钟,最短通达时间30分钟;②支付实现同城化,实现了京津地铁APP双向互认,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实现“一卡通”;③津滨轻轨早晚各增开一列直达快车,由原来全线经停21站,变为中间只在直沽站经停一次,全程仅需42分钟,早上运营时间提前至5:57,晚上运营时间延后到11点。除了上述措施外,我们还在今年推出了公交、地铁联程优惠,90分钟内换乘将享受到一定优惠,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下一步,还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不断完善和丰富京津、津滨通勤便利化措施,切实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转自: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图文:朱凯迪
编校:赵 佳
审核:李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