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骡马大队进新疆

石河子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党史故事|骡马大队进新疆

艺考

艺考

马架子在上了年龄的人中还能略知一二,马架子是放在马背上,专门用来驮运货物的货架。曾几何时,祖辈们西出阳关,在茫茫潮海中,在丝绸古道上都能见到这种物品。

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驻守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在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举行了著名的“9·25”起义,宣告了新疆的和平解放。但新疆局势并不稳定,一小撮叛匪召集了一些反动军官、散兵游勇,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在这紧急的情况下,10月6日,由六军十七师率先乘飞机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同时组成了500多名官兵,2000多匹骡马的骡马大队奔赴新疆。

十七师2000多匹骡马组成的骡马大队,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行程3000多里,先“穿过吐鲁番的火焰山”,后又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历尽千辛万苦。罗元发在《战斗在大西北》一书中记述了骡马大队进疆途中的艰辛:“塞北荒漠,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飞沙走石,时而骄阳似火。在向导的指引下,一路行军还算顺利。但由于连日赶路,牲口掉膘很快,病号一天天增多。十七师和十六师,也已经拉长了距离。”

一天晚上,部队刚刚宿营,突然刮起了大风。它呼啸旋转,犹如千万头雄狮在广漠的大戈壁上怒吼。风虽大,但来去匆匆,转眼间便风回源头,沙落尘埃了。风过之后,荒野里出奇得冷,穿着皮大衣还觉得冷。十六师有个叫李来福的战士,他自己患了重感冒,从玉门出发时高烧不退,烧得满嘴都是燎泡。可他穿的皮大衣,却一直披在病马身上。还有些战士,连日走路,身体本来就很疲劳了,在行军时舍不得骑马,牵着马一路走一路拔草,宿营后再喂病马,真是爱马如命。

出了峡东,来到了黄风口。这里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抬眼几十里都是黄沙一片。沙漠行军,走一步退半步,疏松沙砾,陷得两腿酸软无力,加上干渴,人们的喉头直冒火;眼前金星乱飞,气喘不止,人在这时,光想睡觉,困乏得半步也挪不动了……十六师的许会增同志鼓劲说:同志们,咬紧牙关往前走啊,冲出去就是胜利!

骡马刚登上一个大坡,只见西北方向又刮起了大风,他们凭一路的经验,战士们立即把战马赶在一个较凹的地方,骆驼围在四周,全部卧倒。眨眼间,狂风遮天盖地而来,绿豆大的沙砾漫天飞舞,战士们顾不得沙石打脸,紧紧抱住马脖子。此时本来才中午时刻,对面却看不到人影。大风一来,气温骤降,战士们都冻得全身直打寒战,话也说不成句了。一个多小时后,狂风终于过去了,骡马安全渡过了这一关,大家一面拍打着身上的沙尘,一面相视而笑。休息时,战士们只见对方嘴在动,却怎么也听不到声音,原来是两只耳朵里都灌满了沙子。

十七师分三批进疆的2027匹骡马和骆驼,经过68天行程,于12月底全部抵达迪化、绥来、古牧等指定地点。罗元发军长高兴地说:“在全军评奖大会上,两个骡马大队评出特功十四人,大功一百二十九人,小功一百五十人。”

王震司令员曾这样说过:“骡马,这支力量是我们屯垦戍边的保卫国防的本钱……”

队伍里爆发出响亮的喊声:“战斗是英雄,生产争模范!”这震天撼地的声音,从巴里坤草原传到伊犁河谷,传遍了天山南北。

(以上内容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报送)

石河子大学

来源:学习强国新疆兵团学习平台

编辑:李晶晶

校对:郑 爽

编审:卿 涛 周小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石河子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石河子大学-党史故事|骡马大队进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