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教师风采丨中大唐正秋,爱疆到喀大

喀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银龄教师风采丨中大唐正秋,爱疆到喀大

“我来喀什大学支教,主要是因为喀大很需要老师,我愿意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新疆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同时,新疆的美景和民俗风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11月13日,参加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唐正秋教授接受采访时,那浓郁的重庆口音和他直爽、认真又博学多才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唐正秋谈到喀什大学工作的感想。(摄制:吕志芬)

喀什大学

满怀深情选择支援喀大

唐正秋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教音乐,曾担任乐队指挥,母亲教语文。他从小耳濡目染,很喜欢音乐和外语,上学后,语文和外语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还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唱歌,跳舞、弹琴样样出彩。

“我很执着,认定的事一定会持之以恒把它做好。小时候不管条件多艰苦,一直坚持学习。”中学时,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老师家借书读。1978年唐正秋考上西南师范大学外语专业,在校期间就翻译出版过长篇小说,凭突出的学术表现,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访学。

去过很多国家,唐正秋并没有被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所吸引,反而心底里对祖国的深情热爱与日俱增。从中山大学退休后又在广州、重庆、澳门等多地大学任教,一心想为祖国多做一点事,并且带着这份执着的爱国情,身体力行,从广州飞到了喀什,支援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喀什大学

满腔热情投入喀大工作

来到喀什大学,唐正秋在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专业《英汉互译》和《高级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喀什大学

唐正秋在外国语学院给同学们上课。(摄影:马新玲)

课堂上,他讲课风趣幽默,结合生活实际,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例子教学生们慢慢体味汉语和英语在翻译、应用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强文化的学习,掌握语言的精髓。

学生们很喜欢他的课,课堂氛围活跃,每提一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唐老师会走到学生身边,认真听,耐心指导,并不时温和地给予学生称赞和鼓励。

喀什大学

喀什大学

唐正秋在教室和同学们合影。

下课后,唐正秋常和学生一起在食堂吃饭,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所思所想。

学生们感到唐老师很亲切,看到唐老师朋友圈分享的在喀什丰富多彩的生活纷纷点赞、留言。

喀什大学

唐正秋在教研活动中给学院的老师们作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学术心得。(摄影:马新玲)

课堂教学之外,唐正秋还在教研活动中给学院的老师们作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学术心得,他的讲座富有专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国静(中)看望唐正秋教授。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课程设置乃至专业阅读以及翻译专业参考书目的选择等工作,学院交代的每一项工作,他都认真负责,竭力去完成。

唐正秋很重视图书资源的使用,发现这里的图书尤其是外文图书和内地相比还需加强,他表示以后会将自己珍藏的一些外国文学以及翻译方面的原文图书捐赠给喀什大学。

喀什大学

满心欢喜推荐大美新疆

周末休息时,唐正秋会穿一身休闲装,背上双肩包,走到喀什街头,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碰到维吾尔族小朋友,他会用刚学会的维吾尔语跟他们打招呼。他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传递着正能量。

喀什大学

唐正秋领略新疆美景。

喀什大学

唐正秋(右一)和同事在赛里木湖边留影。

来疆后,唐正秋业余时间领略了独库公路的美景,在帕米尔高原与柯尔克孜族姑娘、小伙们共舞,在喀什古城街上欣赏驼队表演……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不少图文,既有介绍大美新疆的风景,也有喀什特有的西域风情,作为在喀什大学工作的一位老师,当然也有对喀什大学的介绍。

唐正秋在帕米尔高原与柯尔克孜族姑娘、小伙们共舞。

很多朋友看后来到新疆,到喀什旅游,朋友们对大美新疆赞不绝口。还有不少大学老师希望来喀什大学支教,目前,有一位博士生导师经唐正秋推荐已在喀大开课了。

“我在喀什博物馆看到十年前的喀什,还比较落后,现在已有了整齐高大的建筑,今非昔比。新疆的变化和内地一样日新月异。喀什大学硬件条件很好,校园很漂亮,学生也很聪明,希望孩子们更加勤奋努力,相信他们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唐正秋说。

近半年来,唐正秋不仅习惯了在喀什的生活,也爱上了大美新疆。他表示将更加努力工作,和大家一起把喀大建设得更好,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来源: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

撰稿:马新玲

供图:唐正秋

编辑:马新玲

校对:邓晓霜、喀斯木江·麦麦提艾力

编审:陈新富、孙红霞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喀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喀什大学-银龄教师风采丨中大唐正秋,爱疆到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