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张旺锋:牢记职责使命,奉献教育事业

石河子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张旺锋:牢记职责使命,奉献教育事业

石河子大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张旺锋,是大学农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作为一名教师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是89年大学毕业留校,从教30年来,我热爱教师岗位,牢记作为教师的职责使命,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边疆教育事业做贡献。我所学专业是农学,农学本科、硕士、博士,我热爱农学专业,坚信在新疆从事农业教育与作物研究是值得期待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新疆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有前景的地区,兵团农业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发展新疆现代农业,急需培养大批懂技术、爱新疆的年轻人为之奉献。在此,我结合本职工作,汇报如下:

鼓励学生“学农是件幸福的事”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热爱农学、热爱农业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心里十分清楚:对很多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农并非他们最初的选择,很多人还认为学农只会成为与土地打交道的高级农民,不会有出息。如何转变学生思想,紧紧抓住本科阶段这个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成型期,引导学生热爱农学、热爱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培养“一懂两爱”的青年学生,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热爱农学专业成为我们农学人才培养的任务之一。

我们从新生专业教育开始做工作。面对刚刚走出家门、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在新生专业教育课上,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是给学生介绍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把兵团先进的现代农业介绍给新生。及时澄清大家对农学专业和农业的误解:现代农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产业,而是有丰富内涵、有科技含量的全新产业。

所以,我对同学们说,学好农学不仅能解决生产问题,有能力帮助农民丰产增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应该是一件很幸福、很有成就的事。”

石河子大学

思想的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把对学生热爱农学专业的教育更多放在日常教学中,放在所讲授的每堂课中。

2007级本科生易小平曾在一次会上说:“之前一直认为《作物栽培学》都是一些陈旧的知识,对将来现代化农业也不会有太多的帮助。但张老师讲授的课堂内容将课本知识与新疆作物栽培实际、最新科研进展紧密结合,富有启发性,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喜欢上所学专业,变得爱学、想学、想钻研。

把课堂开在大地上——从实践上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实际,热爱农场(农村)

农科类专业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课堂讲授,还要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践。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从不了解农业到逐渐热爱农业和农村,这也是贯彻“一懂两爱”的育人要求。

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深知言传身教、发挥表率作用的重要性。由于有多年的生产实践,我对传统栽培下的各项农事操作不仅熟悉,而且能很好的操作,同时对现代农业条件下的田间管理各环节、关键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都非常熟悉。老师对专业的热爱,学生能感受到,通过实践环节,将热爱农业、为农民着想的理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由于课题研究需要,有近10年时间,我们在一个靠近沙漠的农场连队做棉花高产栽培实验,每年7-8月份,我经常要带学生完成棉花光合测定,光合测定必须在晴天光强最稳定的中午进行,也是天气最酷热的时候,测定非常辛苦。学生说,“天太热,连队的农工都不会出门,整个棉田只有我们做光合测定的人。”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每次带着学生下去我也同样顶着大太阳参与测定,而且要鼓励他们说,大晴天、热天,光合作用才能测出反映实际的好结果,是做光合研究的好时机。正是通过我们不断测定、不断的分析和比较结果,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当同学们都专注于自己需要探索的科学问题时,很快就把太阳晒、天气热之类艰苦的环境忘掉了,每天乐呵呵的想着办法做测定,反倒是哪天天阴了,测不成光合了,他们会很着急。和学生一起开展实验和实践,老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及不足、便于及时指导;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专业的热爱、工作的付出和辛劳;也对农场际情况有了很多了解,经常思考农业问题,喜欢农业和农业科学研究。

石河子大学

我经常带着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有意义的研究内容,申报各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激发了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

通过实践和研究,学生了解了兵团农业,坚定了热爱农业、热爱农学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在新疆从事农业研究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带的大部分本科论文学生毕业后留在新疆工作。

培养在田间地头懂技术的研究生

——从科研上引导学生服务农业,热爱农场和农工

多年来,从学科老一辈教师那里学到的是:科研要服务于生产,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南北疆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我将兵团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科研的出发点和主攻方向,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都是有关兵团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机理与技术,南北疆基层农场的棉花就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我经常对研究生说:“做科研首先要了解产业、了解生产,要能从生产中发现问题,把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科研的任务。”研究生培养不仅要会写论文,还要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一名学农的研究生,不仅要写出高水平论文,又能“在田间地头懂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

2013级博士研究生姚贺盛从本科二年级开始跟着我做毕业论文,我发现这个学生善于思考,就给他一个生产上常见的棉花叶片运动的题目,鼓励他和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自己制定试验方案开展研究。他在本科阶段获得了发明专利,荣获宝钢教育奖学金、新疆大学生优秀发明创造专利二等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推免硕士生。他选择继续跟着我攻读硕士,后来又提前攻读博士,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他对着在场的评委和老师说:“我在新疆学习了11年,得到很多老师帮助与指导,但张旺锋老师是我职业生涯的引导人,是他让我热爱农业,并能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

2015级硕士研究生徐守振十分关注棉花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他的试验地在第八师149团13连,开展试验前他们走访农户、咨询技术员,精心筹划试验设计。炎炎夏日经常带领几个本科生到田间进行测定,13连支部书记贾华周说,“七八月最热的时候,大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你会经常看到几个戴个大草帽、开着电动车下地的,不用问就知道是徐守振他们几个。他们白天经常和职工交流,晚上做实验的时候一熬就到后半夜,第二天还早早起床下地,研究生太辛苦了。”毕业后徐守振也经常来学校,他回忆说:“做实验的时候很苦、很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遇到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让我们思想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要是有机会再选择,我还会选择去那里。”

近二十年来,我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67名。其中,4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资助,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人。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都在疆内外农业教育、科研或者推广一线工作。

弘扬“扎根新疆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

——引领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我所在的学科是“作物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农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作物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学科老一辈教师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为学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作物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尤其是奉献精神影响并激励着我。这些精神通过我们传承到青年教师。

作为学科负责人,继续发扬老一辈“传、帮、带”和奉献精神,积极支持学院、学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培养青年教师:对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积极支持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通过青年教师下基层进行指导教学实习、科技服务等,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条件,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理论课授课水平奠定基础。

工作以来,我在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等方面只是做了一名高校教师分内的工作,组织上给予我很高荣誉,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今年被评为“师市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这些荣誉和成绩的取得,都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单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不可分,在此深表感谢!

石河子大学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作为高校教师,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石河子大学

图文:张旺锋

编辑:韩子豪

编审:赵 欣 周小斌

石河子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石河子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石河子大学-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张旺锋:牢记职责使命,奉献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