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 ”日记|李晓军:“战斗”在方舱医院

石河子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战“疫 ”日记|李晓军:“战斗”在方舱医院

石河子大学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猝不及防,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开始驰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兵团)援武汉医疗队响应党中央号召,闻令而动,我有幸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随医疗队2月5日凌晨到达武汉,医疗队被分配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我的任务也随之开始。

石河子大学

李晓军,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在正式工作的前两天,医疗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包括穿脱防护服、实地到东西湖方舱医院考察、书写病历、下医嘱等。尤其是穿脱防护装备,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关系到个人以及整个团队的安全,领队刘锋书记为此下了死命令:每一名进舱人员必须要反复训练,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准到位,确保全队零感染。

2月7日开始,各小组陆续投入工作,我所在的小组共5人组成,于2月9日凌晨1时的夜班,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互相帮助并监督着共同穿好防护设备后,第一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舱,实战就此开始。

进舱后,我们才发现现实比预想的还要严峻,由于方舱医院接诊不久,病人的运送量很大,患者的数量太多,加上诊治流程还需完善,许多病历很难短时间完成。对此,我们5人进行了分工:一个人到门口分诊,病情重的去定点医院治疗,符合收治条件的进行信息采集并安排床位;剩余四人每人分管一个区的150名患者,主要工作就是接诊新入病人、书写病历、下医嘱、与护理人员合作安抚有不适的患者,已入院的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要立即报告院总值班安排转院。期间,我们还要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进行安抚和疏导,让他们的不安情绪能尽快平缓下来,每个人都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六个小时的当班时间很快就在忙碌中度过去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医院制度的不断优化,各医疗队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也得心应手。工作之余,大家和病人一起唱歌、跳舞、做八段锦操,增加与患者的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加上影像、核酸检测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力显著增强,让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进一步增加。

2月中旬,我们小组从A舱转战到B舱,每个班人均管理病人100余名,一个月里共值班13次。在休舱前的10天里,随着患者出院人数的不断增加,每个班主管的病人数才逐渐下降,我们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与他们互动,为他们讲解核酸检测的原理以及肺CT成像的改变,对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进行耐心解释,安抚患者的情绪,努力让他们安心。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许多病人已从最初的恐惧、不安过渡到稳定、适从再到最后的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做。

一个月来,东西湖方舱医院共收治1700余名患者,800余名治愈出院,其余的也顺利转入定点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良好的医疗制度和诊治流程,使得全院没有一位患者死亡,也没有一位医务人员被感染,东西湖方舱医院得以完美休舱。

一个月的辛勤工作,尤其身处武汉,让我深深感受到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全民“抗疫”中的完美体现,这也是最终取得这场胜利的决定因素。正因为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做出的重大决策,才有了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从中央到省市、地方、社区,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行动,才有了目前阶段性的胜利,疫情也得以很快控制,试想又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呢?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体现在每一名医务人员、每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军人、警察、环卫工人、志愿者等及每一个百姓身上。

石河子大学

李晓军(左二)和队友在一起

后方的兵团党委一直保障我们的后勤,石河子大学党委和一附院党委也对我们医疗队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我们兵团医疗队的临时党总支为让一线人员全心全意工作好,千方百计照顾好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我的思想从中也得到了升华。我们每个人在国家有难时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国家度过难关,我想,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吧。

推荐阅读

石河子大学

文图:李晓军

编辑:杨 帆

编审:赵 欣 周小斌

石河子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石河子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石河子大学-战“疫 ”日记|李晓军:“战斗”在方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