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
转眼已过了40年。
40年前的一个伟大决定,
让中国步入了日新月异的快车道,
也让中国的教育稳步前行。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
让我们搭乘“教育时光机”,
探寻40年来,
在教室里发生的各种变化。
教室
70年代
教室里,老师认真地给学生们上课,
每个学生都格外认真。
教室里灯光有点暗,
墙上多半只有一张黑漆刷出来的黑板。
80年代
教室的墙上已经开始出现班级文化,
木质桌椅板凳有点小,
写字时胳膊有些施展不开,
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减。
90年代
桌椅板凳从木质逐渐变为铁皮,
桌面更加平整,
黑板报彰显着班级文化,
学生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讨论习题。
00年代
窗明几净的教室,
绿植、板报、投影、相框……
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
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越来越高。
10年
现代的教室,
不仅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做支撑,
还根据新式教育理念设计,
更富科技感、更具人性化。
黑板
70年代
最初,老师们把几块木板拼在一起,
刷上锅灰,做成简易黑板;
这种黑板太光滑了总是写不上字,
且每块黑板的状况都不一样。
那个年代粉笔也比较珍贵,
所以老师们都节省着用。
80年代
80年代,水泥黑板普及。
水泥黑板挺好用,写起字来很清楚。
但学生们
在黑板飘散的粉笔灰中上课,
老师的衣服和书包上白茫茫的一片。
90年代
中小学都用上了毛玻璃的黑板,
这种黑板比较细腻,
写字时与粉笔的摩擦非常小,
适当地减轻粉尘污染对师生的危害。
00年代
传统的“一支粉笔两手灰”
的黑板授课方式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触摸式电子白板。
电子感应笔轻轻一点,
课件、视频就出现在电子白板上。还有的学校黑板
变成了液晶触摸式一体机,
老师用手指直接在液晶屏上写板书,
代替了传统的粉笔。
10年代
现在,
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黑板了
投影、液晶屏、iPad、AR实景……
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伴随着全新的育人理念,
让教与学更加便捷。
文具
70年代
文具的种类很少,
只有本子、铅笔、铅笔盒、书包,
那时候孩子们在地上练字,
铅笔盒里多半只有一支铅笔。
80年代
文具基本靠“继承”,
课本、文具盒、铅笔……
都可以拿来用,
文具盒里各种流行的贴画也传了下来。
90年代
文具开始有一些国内名牌,
圆珠笔、荧光笔等新产品走俏,
学校旁边开了不少文具店,
电子词典开始流行。
00年代
文具向高端化发展了,
不论是大书包还是小铅笔,
都以有品牌的居多。
文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10年代
文具种类越来越多、颜值越来越高,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各种各样的便利小工具
让我们的教与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课本
70年代
1978年版第一册封面
80年代
1981年版第一册《入学教育》
90年代
1990年版第二册《司马光》
00年代
2002年版第十册《草船借箭》
10年代
2016年版第一册《小小的船》
40年的流转,
存储了多少人的美好回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战略机遇面前,中国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13亿中国人民的脚下铺展开来:恢复高考、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以浓墨重彩之笔绘就出一幅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画卷,也让13亿用知识与信念充实起来的中国人成为托举民族复兴梦的强大引擎。
文章来源:团中央学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