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济南市面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公告
为加快推进我市干部工作“一号工程”,进一步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济南市定于2017年面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数量及范围
全市共计划引进优秀人才200名。其中,市属事业单位175名,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等5区所属事业单位各5名。
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实践能力;
3、能够适应岗位需要,具备履职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服从组织安排;
4、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全日制高等院校应届或往届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1981年7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1986年7月1日以后出生),大学本科生26周岁以下(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应届毕业生须在2017年7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
6、在职人员报考需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书面同意报考证明;
7、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在各级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纪律行为的人员、在读全日制高校非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应聘,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报考。济南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不得报考。
报名和资格审查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2017年5月18日9:00至5月30日17:00
2、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考生进入“济南人事考试网”( http://rsks.jnhrss.gov.cn/)报名。按以下程序进行:
(1)填写提交报考信息。报考人员登录报名网址,按要求如实填写、提交个人相关报考信息。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2)资格初审。报考人员可于报名成功后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资格初审结果。
(3)打印相关材料。资格初审通过人员打印自动生成的《2017年济南市面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和《诚信承诺书》,打印材料在资格复审时使用。
报考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人员所在岗位。
(二)资格复审
按照岗位资格条件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初审通过的,在规定时间地点,携带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通过人数与计划引进人数比例高于6:1的组织现场面谈。资格审查贯穿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全过程,任何环节发现资格条件不符合者,即取消报考资格。
资格复审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应届毕业生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校院系提供的全日制学习证明,学校审核盖章的《报名表》和《诚信承诺书》及岗位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其他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已取得的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学历查询证明(《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报名表》和《诚信承诺书》及岗位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留学回国人员还要出具国家教育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
管理使用
(一)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与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后,由市里统一安排使用:
1、先安排到乡镇(街道)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单位意见,试用期满后可结束挂职,返回原聘用单位工作。
2、试用期满,对经考核表现优秀的,根据事业单位领导职位空缺情况,可安排担任事业单位科级领导职务,挂职期满后可按照有关政策调任到公务员岗位。
3、试用期满,由用人单位提出聘任意见,聘任到管理岗位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享受正科级或副科级工资待遇;聘任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可按照职称评聘有关规定优先评聘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二)引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工作。
政策措施
1、生活补贴。引进到科研单位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同级财政部门3年内予以补贴,标准为每年2万元。市属事业单位所需生活补贴经费从市人才引进专项经费中列支。
2、配偶安置。引进的博士研究生,需要安置配偶的,根据配偶原单位身份性质,采取组织调动、单位协助或个人联系等方式予以安置。原在企业或没有工作的,同级组织人社部门优先推荐就业。
3、子女入学。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未成年子女入托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同级教育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予以落实。
其他
本公告及未尽事宜,由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531—66605958
网上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531—82568205 82568285
附件:2017年济南市面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名单
一、全日制本科生所属院校(40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所属院校(115所)
全日制本科所面向的40所高校;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海内外院校不限。
END
文/编辑 by 木也赛尔
审核by 张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