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九月 花香满城
巍巍学府 滋兰树惠
明德笃志 励学竞业
春风化雨 薪火相传
九月八日
是新疆农业大学
今天,让我们在“云”端相聚
共庆新疆农业大学
68岁生日快乐
艰苦创业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当时,新疆经济基础薄弱,农牧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为解决部队穿衣吃饭的问题,部队官兵将作战地图换成了生产区划图,战马套上了犁绳,枪杆换成了锄杆,展开大生产运动。
居中:王震将军
王震将军说:“我们不能再像南泥湾那样搞生产了,要办机械化大农场,而办机械化大农场就需要大批农牧业科学技术人才,解决科技人才的唯一途径是办教育。要自力更生,在新疆办一所农林院校,培养新疆农牧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人才。”
军队大生产急需农业管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新疆军区党委决定办一所高等农业院校,校名暂定为:八一农学院。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为涂治院长送行
为此,王震和涂治一同赴北京请示中央,毛主席说:“八一农学院这个名字好。”周总理亲自为学校筹集师资。由此,学校应运而生。
王震将军在大礼堂为学校师生作报告
1952年4月7日,王震将军宣布了军区筹建八一农学院的命令。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杨捷负责筹备工作,校址选在老满城。来自新疆军区各部队干部、学员和内地院校教师陆续来到老满城,投入紧张的建校筹备工作。
涂治院长
1952年8月1日,八一农学院正式成立,隶属于新疆军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新疆农业厅厅长涂治兼任八一农学院院长。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先后有80多位内地高级专家来校任教,有139位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实验员来校工作,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苏联农牧业专家来校工作。他们的到来,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学校师生修缮房舍
建校初期职工宿舍
建院之初,条件十分简陋,困难很多,学校提出了“一边教学,一边建设,一手放下书本,一手拿起工具”的口号。师生们发扬了“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翻修房屋、制作教具、修建温室、开辟试验田,建成了1200亩地的老满城教学实习农场。
且问芳华,无问西东——记1952年我校首批学生!(点击图片,查看链接)历史沿革
学校于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54年移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8年移交自治区政府,1995年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
更名纪念碑
砥砺奋进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始终坚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农、理、工、经、管、文、法等7个学科门类中。有20个学院,1个教学部。
新疆农业大学宣传片(点击观看)
近五年,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7项,建成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先后有37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围绕现代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区域发展等领域建有国家、部委重点学科(含培育)4个,自治区级高峰、高原学科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9个。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马产业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近10项,到位经费近4亿元。学校已成为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重要支撑。
学校本部占地面积约1500亩,校园绿草如茵,铺青叠翠,环境优美,是自治区首批绿色大学,自治区文明单位。此外学校拥有南山实习林场、三坪实践教学基地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7个校外实习基地。
68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培养的16万余名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天山南北,他们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国家的和谐稳定、繁荣昌盛和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新疆农业大学将紧紧聚焦总目标,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为支撑、教育质量为生命、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社会为己任、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契机,围绕区域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大学目标奋进。
悠悠芳华岁月
慢慢如歌旅途
@全体农大人
让我们深情的说一句
我的母校
新疆农业大学
策划:校党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记者团
排版:董艳欣
责编:苏越
审校:宣农
运营:大学生记者团
客服:官微君(微信号:XJAU1952)
版权:本文由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客服联系并标明出处(来源:新疆农业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