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呀美术
给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
东方美学的精致
最近,《延禧攻略》火了
抛开剧情,单说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
古典素雅的高级色调
如诗如画的中国风构图
都是较为雅致的
不妨我们今天来说说这部剧的东方美学
网友们纷纷表示:
“随便一摁暂停,
都是一幅绝美的中国水墨写意啊!”
“这才是我真正的大清~”
前方高能
这还不算完,
剧中各种细节,
更是极致到让人大呼变态
不仅参考各种史料古画
极尽所能做到经得住推敲考证
更融入刺绣、缂丝、绒花等
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众多手艺老师傅亲手制作
甚至为故宫修复龙袍的綉女
怪不得被赞为用匠心精神
把东方美学和清宫文化相结合的作品
刺绣
缂丝
绒花
点翠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
刺绣
清宫戏离不开清宫服。
一件古代的服饰,
便是一段可观可感、可以触摸的历史。
光是剧中最普通的宫女服,
就不知用了多少种綉法。
从传统的京绣、宫廷绣
到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盤金绣
全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绣工
纯手工缝制
刺绣
除了各种刺绣,
还还原了2000多年历史、
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
宫廷缂丝手艺,
甚至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
顾建东先生作为指导。
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妃子们所用缂丝团扇
也仿制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团扇
太后所握团扇仿制
清朝纱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高贵妃所用之扇
则仿制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绒花
《延禧攻略》尊重史实
用通草绒花作为日常头饰——
富察皇后平日节俭
“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后宫纷纷仿效
绒花其谐音“荣华”
寓意吉祥如意
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
又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
因其手法特殊
以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
直到现在都无法机器生产
只能纯手工
2006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剧中的绒花头饰
正是绒花工艺大师
“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
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手工所制
不仅还原了历史
更惊艳了时光
昆曲
高贵妃(谭卓 饰)一曲《贵妃醉酒》
不仅迷醉了皇帝的心
更让我们领略到昆曲的
华丽婉转、袅娜情深
600年前,兴于江南的昆曲
盛于文人雅士之间
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舞蹈飘逸
至乾隆进入鼎盛
一度是启发天下戏种的“百戏之祖”
打树花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寥寥几句
就把剧中高贵妃献给太后的那场
动人心魄的“火树银花”
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种流传于河北蔚县的古老社火
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勇敢的铁匠们
用熔化成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
泼洒到坚硬冰冷的城墙上
一瞬间天崩地裂
整个城墙像炸开一样
在《延禧攻略》
“打树花”第一次进入影视作品
负责这场戏的表演匠人们
大多都已年过花甲
却还是不辞辛苦
不远万里赶来参与拍摄
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
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
这个文化也消失了,
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
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
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色彩构成
《延禧攻略》的火爆除了特立独行讨喜的人物设定外,整部剧的配色也功不可没。
它的画面视觉之前很多人猜测是美图秀秀的“阿宝色”,但是被于正否认,直到徐峰立的“延禧莫兰迪”,于正才点头肯定并点赞为其转发。各界领域也开始纷纷效仿。
高级灰和性冷淡风的来源是古风,古风的形成又是字画。其实我们从电视剧的画面以及宣传画上不难发现,很多网友也赞赏说剧中的人物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美的不可芳物。就是画,古代字画的水墨丹青,画面质朴,讲究构图的意境,颇具收藏价值。而于正老师自认是一个对历史深有研究的人,他想把他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大家,打破之前大家对他的认知。
不得不说,于正审美风格的提高速度简直就像是做了火箭一样快。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一生不曾结婚,人们都叫他僧侣画家。他的创作风格也非常鲜明,以瓶瓶罐罐居多,色系也很简单。
绘画的小伙伴一看也应该就懂了,所谓的“莫兰迪色”不就是高级灰嘛,画面平和自然,舒缓雅致,有一种静态的和谐美,其实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性冷淡”风格。
他的画里,颜色简单却不单调,虽然失去了原本饱和度的强烈和浓重,反而显得更柔和优雅,在室内设计中也常运用到。
夏日炎炎,来一组温柔又高级、清新又治愈的莫兰迪色系洗洗眼吧!
图呀美术
18835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