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位编剧及代表作品梳理】
《风声》编剧张家鲁
张佳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刃有余,基本每部作品都是口碑之作,且能收获不错的票房。
从2005年《天下无贼》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起,到2009年帮助李冰冰拿到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风声》,再到与徐克合作的《狄仁杰》系列以及2015年获得16.82亿元票房成绩的《寻龙诀》,张家鲁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编剧的能力和实力。陈国富评价他认为,是天性、后天的训练、个人特质、心理素质等综合原因让张家鲁在电影上取得了成绩。
《邪不压正》编剧何冀平
何冀平,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何冀平曾和陈可辛、许鞍华、徐克等多位重量级导演合作。
《封神》编剧冉平
冉平擅长历史题词、古代神话题材的创作,写过不少与蒙古有关的戏,后来也与蒙古族导演乌尔善合作了《画皮2》。《封神》三部曲编剧。
《让子弹飞》编剧述平
述平曾为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做过编剧,后来与慧眼识人的姜文结识,接连担任《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经典电影的主笔编剧。姜文始终选择述平合作,就是因为“述平是个会写书的人。
《狼图腾》编剧芦苇
芦苇很注意在与导演的互动中完善剧本,他的剧本创作“不跟风”,几乎每部剧本都打上独特的个人烙印。通过富有新意的创造达到艺术片的效果,是芦苇的电影编剧的秘密之一。芦苇的西部电影剧本改编和创作在题材上倾心于西部和历史两个领域,追求历史意识和史诗品格,在思想内涵上更关注人和人文内涵,在具体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又善于处理类型与艺术的关系,在与导演、演员的互动中创作和完善剧本,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妖猫传》编剧王惠玲
先后创作《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作为李安“御用华语电影编剧”,王惠玲总是能引起不俗的反响,也和众多的奖项有着“不解之缘”。王惠玲所有的作品,有历史题材、武侠题材和年代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的作品几乎没有。
《芳华》编剧严歌苓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她们都有一点点迟钝,有一点点缺心眼,是边缘的,弱势的。可就是边缘弱势的女性却如一滴水一样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和人性。严歌苓以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语言,高度精密、不乏诙谐幽默的风格为内在依托,与其犀利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成为文学评论家及学者的研究课题,在多个国家已开展严歌苓文学研讨会。其创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鹤”等主人公开创了中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人”的价值观的透视,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判断来重新审视“东方人类”。
《一九四二》编剧刘震云
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刘震云以160万元的版税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刘震云以280万元的版税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9位。刘震云认为文学创作有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写作经验少、年轻的时候,会喜欢用复杂的事说复杂,但当作者人生阅历多了以后,哲学范畴。另一方面是,一开始写东西特别容易用人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就是直觉,写东西节奏容易顺。写作的经验、阅历多了以后用的就不是第一反应,第二反应、第三反应的东西会更多一些,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东西更多一些,会显得作品更疙里疙瘩。
《集结号》编剧刘恒
刘恒凭借《集结号》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总体来看,刘恒的作品偏重写实,对中国农村情况与农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描写中时带现代主义的色彩,擅长心理分析。以各种人物灵魂的骚动展示人性的本相,从原始欲望出发探求人的命运。
《归来》编剧邹静之
邹静之的作品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又精细,粗犷而不失优雅。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来。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罕有的。解构主义的反讽特色俨然已成邹静之和“铁三角”的金字招牌,导致续集接二连三相继出笼。邹氏作品另一公认的好看之处是台词写得精致凝练。
《鬼子来了》编剧史健全
史建全的作品,无论故事或是人物都给人感觉特别真实,以平常人的平常心说平常人的平常事,让人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京韵十足。史建全认为,只有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做编剧,才能创作出真实的作品。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作品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把写作与真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在作品中诉真情,做真人。
《一代宗师》编剧徐浩峰
徐浩峰洞悉个体生命在大背景下的位置,他构建的武侠世界不同于任何武侠世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徐浩峰的技法越来越成熟,也确实从艺术片慢慢过渡到商业片。在《师父》中,不仅仅是影像风格的独特,更重要的是,徐浩峰构建出了自己的武侠世界观,这其中无不体现了徐浩峰本人的中国古典哲学和武学的修为。在徐浩峰的武林中,习武者是人不是“侠”,真实有私欲。武林也并不超乎于世外,而是被淹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
添加微信朋友圈不设组分享本文免费获取
【中国100位编剧及代表作品梳理】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