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人民网、新华网纷纷报道昆工人才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如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人民网、新华网纷纷报道昆工人才工作!

“十三五”期间

昆明理工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为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创新人才高地

推进“双一流”大学创建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近期

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

相继报道了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起来看看相关报道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人才强校”构建新型师资队伍

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顺利实现了昆明理工大学“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为跻身“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人才强校,学缘结构更加均衡

建立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的长效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截至2020年底,昆明理工大学在编人员总数达38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13人,比2015年增加14%,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专任教师总量的60.5%,专任教师校内外学缘比为1:3,学缘结构更加均衡。目前,已基本形成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完善人才引培支持体系

“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以实施“135”人才工程为核心,坚持“引培并重,实柔并举”原则,以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人才引培支持体系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结合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现有人才分布情况,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现精准引人、高效用人,确保引进人才与学校发展高度契合。积极依托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做好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校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以进一步扩大学校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

建立人才特区,优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不断优化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以部分学部(学院)和高端人才为试点,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跨院(系)人员聘用机制,从队伍结构、用人方式、考核办法、薪酬福利、经费使用和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搭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不断完善和拓展人才、学科、科研联动的“特区”发展模式。

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教师队伍聘用和管理制度

完善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协议管理为核心的聘期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教师选育机制和高质量的人事服务管理制度。推进专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专任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和科研为主三类,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并完善不同的选聘、培养、考核、薪酬、奖励等制度,引导和促进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科学分类评价,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

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建立与人才发展阶段、工作性质和业绩贡献相匹配的人才评价方式。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2020年执行了教师职称评审新标准,树立“贡献优先、业绩优先”导向,注重代表性成果评价,不简单以成果量化作为人才评价依据。针对不同类型学科和岗位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实施不同的评价办法,分类分层对人才进行评价;同时,加大校外同行专家评价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对教师学术业绩的判断作用,提高评审质量。

坚持多措并举,构建新型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以师资力量整体提升为目标,以学分制改革、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导向,根据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拓宽培训途径,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实施、指导、管理教师培训的职能,构建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师资培养体系。“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有79名在职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参加国内进修访学54人次,参加青年教师实践锻炼89人次,与省内各大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21人,组织各类培训项目培训教师695人次。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十三五”人才工作纪实

回顾“十三五”,昆明理工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任务目标。这也助推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顺利实现了学校“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为跻身“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人才强校”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对标“双一流”大学建设,深入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为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创新人才高地,推进“双一流”大学创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截至2020年底,学校在编人员总数达38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13人,比2015年增加14%。全校共有教授568人、副教授867人,副高及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量的59.5%。此外,“十三五”期间,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新增“两院院士”2人、国家“创新争先奖”2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新增国家级人才58人次,是“十二五”期间新增量的2倍;新增省部级人才565人次,是“十二五”期间新增量的5.8倍;学校省部级以上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由2015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23.2%。

建立“人才特区” 构建“人才蓄水池”

“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构建高效科学的人才引进系统、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树立“以德为先”,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落实监督惩处,组织评奖评优;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完善人才引培支持体系,以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人才引培支持体系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

与此同时,昆明理工大学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形成更为灵活和充满活力的人才服务和管理机制。2016年以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领衔的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人才特区”,在科研成果、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才特区”中,在编职工共30人。下一步,学校将采取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方式,鼓励条件成熟的教学科研单位进入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验区。

此外,学校构建“人才蓄水池”,开拓博士后队伍建设新局面,不断扩大博士后规模、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加大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形成博士后管理规章健全、相关投入保障有力、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博士后工作新格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昆明理工大学将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安排,紧扣云南省万亿级、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发展需求,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着力于实现学校人才资源与区域经济和重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云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和“昆工”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昆明理工大学

凝聚决胜力量 构建高校人才高地

——昆明理工大学“十三五”人才工作纪实

回顾“十三五”,昆明理工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才办、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任务目标,助推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进一步强化,为跻身“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服务国家、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标“双一流”大学的创建,深入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以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良的人才成长生态为保障,建立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的长效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结硕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并实施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昆明理工大学人才(团队)特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31个文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

截至2020年底,学校在编人员总数达38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13人, 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60.5%,专任教师校内外学缘比为1:3,学缘结构更加均衡。教师职称构成趋于合理,全校共有教授568人、副教授867人,副高及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量的59.5%。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2015年的52.1%增至2020年的56%;博士后国家级流动站进站141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依托“135”人才工程,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新增“两院院士”2人、国家“创新争先奖”2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新增国家级人才58人次,是“十二五”期间新增量的2倍;新增省部级人才565人次,是“十二五”期间新增量的5.8倍;学校省部级以上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由2015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23.2%。目前,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为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创新人才高地,推进“双一流”大学创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完善人才引培体系探索“人才特区”新机制

学校坚持“引培并重,实柔并举”原则,以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人才引培支持体系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新渠道;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指引,以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为总体原则,结合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现有人才分布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现精准引人、高效用人,确保引进人才与学校发展高度契合;积极依托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做好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校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集聚人才;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以进一步扩大学校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花大力气做好各类人才的服务和保障工作。

不断优化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形成更为灵活和充满活力的人才服务和管理机制。以部分学部(学院)和高端人才为试点,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跨院(系)人员聘用机制,从队伍结构、用人方式、考核办法、薪酬福利、经费使用和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搭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不断完善和拓展人才、学科、科研联动的“特区”发展模式。

完善队伍聘用管理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学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全面实施教师分类聘用和分类管理制度,完善了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协议管理为核心的聘期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教师选育机制和高质量的人事服务管理制度。

学校以综合改革为契机,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与人才发展阶段、工作性质和业绩贡献相匹配的人才评价方式。一是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二是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学校2020年执行了教师职称评审新标准,树立“贡献优先、业绩优先”导向,注重代表性成果评价,不简单以成果量化作为人才评价依据。三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科和岗位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实施不同的评价办法,分类分层对人才进行评价;同时,加大校外同行专家评价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对教师学术业绩的判断作用,提高评审质量。四是对于业绩特别突出,学校急需紧缺的人才,采取特殊人才破格评审方式,直接评审晋升高级职称。通过一系列的人才评价举措,构建完善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才活力。

“十四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将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安排,紧扣云南省万亿级、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布局及“三张牌”的战略发展需求,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全面做好人事人才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人才资源与区域经济和重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云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和“昆工”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编辑:菡萏

策划:菡萏 澄潭月影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昆明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昆明理工大学-如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人民网、新华网纷纷报道昆工人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