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这既是总书记给全体“昆工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总书记为学校指明的发展方向。
五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砥砺前行。学校上下同心,以习总书记的嘱托为使命,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以责任为桨、以创新为帆,在谱写教育强国新篇章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昆工答卷。特别在一流本科建设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体昆工人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用智慧、勤劳和勇毅闯出了地方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的新路。
五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争一流。这五年,我们围绕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改革,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成果亮相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五年,我们应对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高质量做好抗疫保教工作,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作为中国经验亮相国际会议;这五年,我们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地方高校的前列;这五年,本科教育改革成果显著,学校教务处负责人被教育部评为地方高校十大榜样教务处长......
五年来,我们高质量服务区域行业发展。主动服务有色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对接云南绿色“三张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本科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办学规模稳步扩大,育人能力逐年提升,五年共培养了4万余名本科毕业生,为区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有色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五年来,我们深化教育改革促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深化学分制改革,从“教”和“学”双向发力,不断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发学生主动性;坚持产出导向,优质优酬,释放教师爱教能教的活力,从制度上破除教学领域的“五唯”。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过去五年是牢记嘱托奋力拼搏的五年,是一流本科建设深入推进的五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以本为本”,按照“十四五”规划节奏,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扬帆起航再出发。
第一篇 改革举措
乘风破浪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固本开新持续深化教育改革
“十三五”期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双一流”创建的驱动下,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强国战略,落实“双一流”建设本科教育相关目标,开启了固本开新持续改革的大幕。五年来,制定了三个标志性的文件,落实了系列改革措施,围绕着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内涵建设等持续深入推进一流本科建设。
一、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开启本科建设新征程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十三五” 规划期间,是国内高等教育高速度发展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地处边疆的以工见长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实现新突围,夯实本科教育基础是关键。学校于2016年开始研究制定并实施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共分为四个部分采取21条举措,主要从专业优化、模式改革、课程提质、体系完善、创新创业、“三风” 建设等五个模块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注重落实落细,加强引导动员。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是“十三五”规划期间本科教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更好地落实规划,学校于2016年12月30日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落实学校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精神,引导和动员全体教师主动投入一流本科建设。校党委书记张英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是学校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全体教师及工作人员都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学习中。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进入动员和实施阶段。
二、“3515行动计划”将国家方略转化为学校行动
起草学校新时代方案,对接本科教育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 8号)要求,参照 《成都宣言》和“新时代高教四十条”,结合学校本科教育实际以及省委第五巡视组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意见建议,昆明理工大学于2018年12月印发《昆明理工大学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昆理工大党发〔 2018〕125号)。该方案结合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学校“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的框架下,将国家“以本为本”的教育方略与学校固本开新的举措充分融合。该方案分三个层面: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三个层面。五个阶段:学习领会宣传动员阶段、政策倾斜制定修订阶段、贯彻落实短期计划阶段、贯彻落实中长期计划阶段、持续改进完善阶段。采取十五条措施:1.学校和职能部门宣传动员凝心聚力计划;2.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落地生根计划;3.本科教学政策标准提升供给计划;4.加强本科教育管理机构建设计划;5.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计划;6.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升级计划;7.课程评价攻坚计划;8.“金课”培育培优发展计划;9.学分制深入推进计划;10.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计划;11.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12.新工科项目落地推进计划;13.成立新工科技术学院实施云岭登梯计划;14.实施“一院一案、一院一策、一院一品”特色行动计划;15.启动本科教育专项巡查督导计划。该计划简称“3515行动计划”。
校党委书记张英杰给本科学生讲授思政课程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检查开学准备工作
近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围绕“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纲领和“3515行动计划” 实施细则稳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特别是在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评估、新工科建设方面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三、深化学分制改革赋能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
按照云南省政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学校于 2018 年启动深化学分制改革工作,本着边改边试,不断完善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教战略和学校实际,于 2019 年正式印发《昆明理工大学深化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分四个部分,采取 24 条措施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管着手,组建课程中心、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即“三个中心”,进一步优化本科教育管理流程和权责调配。学生方面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课程方面强化产出导向机制的构建,力争破除本科教育领域“五唯”顽疾,推进课程档次评价;在师资方面推进长聘、短聘、临聘相结合的聘用机制。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与第八、九届教学督导合影
第二篇 一流成果
校级省级国家级级级放彩
工科理科医农科科科创新
“十三五”期间,学校按照既定规划,主动对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略,全面推进“以本为本”,以专业认证评估为抓手,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产出导向” 的人才培养机制,筑牢"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双万计划”、学分制改革、抗疫保教、新工科、新农科等建设方面 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疫情期间,时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勤
对线上教学进行巡检
一、课程思政有序推进,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特色教育
2020年是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通过项目带动以点破面;课程思政思想融入培养方案实现全域推进;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实现借梯登高;开展高规格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营造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切实通过点的突破,面的扩张,协同育人等维度构建课程思政的“昆工方案”。
1.落实国家课程思政纲要,立行构建“昆工方案”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立行构建学校方案,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印发《昆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切实将国家纲要转化为“昆工方案”。
2.构建“一院一特”模式,深挖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2020年,学校启动了两批共11学院的“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投入建设经费88万元,率先在省内“真枪实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一院一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2020年度第一批“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
2020年度第二批“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
3.思政理念融入培养方案,厚植课程思政建设土壤
培养方案进行再优化,对全校90余专业培养方案中3000门课程厚植思政元素,培育思政土壤,强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4.与新华网共建研究中心,实现课程思政借梯登高
2020年12月18日上午,昆明理工大学与新华网成功举行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开展全面合作,发挥新华网的理论优势、平台优势, 指导昆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同时推广昆明理工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案例, 扩大成果共享和影响。
校党委书记张英杰出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5.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动力
2020年12月24日,举办首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学校教师踊跃参加,共214 位教师参赛,占全校专职教师近十分之一。
校党委副书记李莉致辞
副校长束洪春现场指导
比赛现场
二、教学成果奖省级量足面广,国家级持续不断线
“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时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勤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证书
“十三五”期间,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不断线。2017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都居云南省第一。
三、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培养敢闯会创本科人才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规模省内前列
2016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194项,省级项目321项。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按期结题率94%以上,实现高质量高比例结题。
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硕果累累
从首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学校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0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6项。获得省级金奖72项,银奖81项。
3.连续四年成为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前100强的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KUST 方程式车队新车发布会
2016年以来,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NECCS)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5年期间,获得国家级奖励85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1300余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本科)》第61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 第67位,为云南省连续五年唯一进入前100强的高校。昆明理工大学连续四年成为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前100强的学校。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流专业列国家第一方阵
截止2020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昆明理工大学3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位列国家第一方阵。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举行学业导师培训会
五、共8门课程获教育部认定国家级一流课程,位列全国第110位
2020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昆明理工大学有8门课程入选,位列全国110位。入选课程为:
首批一流课程名单
六、教指委国家队27名次教师入选,相关领域将发挥昆工贡献
在2018—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昆明理工大学27名次教师入选,彰显学校在27 个专业领域获得认可且发挥着“昆工贡献”。
国家教指委名单
七、新工科持续领先,新农科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六卓越一拔尖”2.0 计划建设中成绩优良,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共获教育部批准建设4项,建设项目位居地方高校前列,已经完成结题。第二批获批5项,入选数量全国排列23位。首批新农科项目获批1项。
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首批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八、在线教育效果好,教学成效亮相国际会议
疫情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在线教育组织严密、互动活跃、教学质量得到学生认可。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3月17日,“Higher Education Under Epidemic: Digital Technologies as a Remedy?(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数字技术是否是有效的手段?)” 国际圆桌会议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200余名高等教育专家参会。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应邀参会并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经验、 成效,指出据“雨课堂”后台大数据反映,昆明理工大学仅授课第一周超过 18.5 万次课堂互动,平均每个班都超过150次的课堂互动。昆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由“学校成绩单”升格为“国家案例”。
九、本科教育全要素发力,多项主要状态数据列百强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 版)”列 76 位
2020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在 1226所高校中,昆明理工大学位列第76位。比2019年上升1位。
2.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本 科)列前 50 强
2021年在全国966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昆明理工大学位列《2012-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本科)》第31位,相比去年大幅提升了18位。
十、与高水平大学同镜同框,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稳步实施
媒体报道学校考试改革
校党委副书记李莉、副校长束洪春部署期末考试工作
以实举措推进深化学分制改革,以考促教,以教促改,“十三五”期间学校推进教考分离改革工作,先后和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 7 所国内高水平大学协同开展教考分离。在机电、信自、理学、外文和计算中心等基础课开课部门12门公共基础课中实施,涉及学生人数28000余人次;冶能、交通、环工、理学、生科等6个学院14门专业课中实施,涉及学生人数3000余人次。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施,成为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支点,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昆明理工大学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1月31日云南省学分制改革推进会上,教考分离工作受到省领导、省教育厅的肯定,王华校长应邀作交流报告,重点介绍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成效。
十一、一流本科建设获教育部肯定
会议展板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全国本科教育大会。会上,《昆明理工大学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作为地方高校落实“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优秀案例,被收录到《部分地方和高校加强本科教育文件汇编》。同期举行的高教战线落实“四个回归”成果展上,学校一流本科建设成果和举措,被集中宣传展示。与昆明理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昆工方案”同时展出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等9所高校。
十二、增减撤并相结合,专业结构持续优化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易健宏,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陶光荣指导招生工作
持续优化专业结构,相继撤销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契合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云南经济发展“三张牌”,“十三五”期间相继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飞行技术、护理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十三五”期间本科专业总数稳定在 100 个左右。
十三、学校入围首批59所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高校
2020年4月昆明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59所高校之一入驻教育部在线教育国际平台,10门慕课开课,向世界提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质课程。其中李媛媛副教授课程选课学生来自120个国家,达5433人。
十四、专业认证亮相六卓越一拔尖启动仪式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委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昆明理工大学专业认证由于早起步、不停歇,成为地方工科高校专业建设成功范例,在“质量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栏目作为重要支撑材料被集中宣传展示,受到高教战线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十五、以一本招生为突破口,生源质量整体提升幅度大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陶光荣出席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
五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生源质量提升工作,优质生源基地从无到有,现已建立30余个优质生源基地;一本招生范围逐年扩大,普通本科省内实现全一本招生,省外基本实现一本招生全覆盖;2020年学校优秀生源相对于2019年实现10倍增长。
十六、主动融入信息化,在线课程建设基厚质高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峰越指导本科教学
学校从2016年开始推动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共立项建设83门慕课,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100余万元,截止目前49门上线“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优课联盟”、“超星”等主流慕课学习平台,其中39门对校外公开选课,省外选课学校超800所,选课学生超100万人次。
十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高峰”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斌看望本科学生
落实“3515行动计划”的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划。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共建“菁英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教授领衔创立了“灵长类生物医学创新 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科研优势创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班”;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创立“人工智能创新班”。本科教育改革实现高原崛起,高峰再造,改革特区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
十八、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国家级教学比赛成绩获突破
“十三五”期间,坚持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每年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大赛,并根据国家、云南省级大赛的要求,及时调整大赛方式、大赛内容等,通过以赛促教、以赛提质,为全校教师提供交流、 学习的平台。五年来,每年参赛教师超200人,五年共1000余人次参加校级以上大赛。2018年9月,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姚青石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是云南省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20年10月,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化工学院翟持博士获三等奖。
十九、落实产出导向机制,破“五唯”评价初见成效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文会,副校级领导吴涛组织实验室安全迎检工作
落实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制订 《昆明理工大学课程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实施“质量产出导向” 评价机制,破除教育教学“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五唯”顽疾。开展课程质量档次评价,聘请了300余名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专家建立专家库,有序开展课程质量档次评价工作。经两轮 800 余门课程档次评价,众多教学一线教师、年轻教师的优秀课程脱颖而出。
二十、省级专业综合评价,全省唯一“A”花落昆工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文会指导本科教育
在2018年的专业综合评价中,全校共103个专业(包括城市学院自有11个专业)参评,评价结果为A等级1个,B等级5个,C+ 等级7个,C等级70个,D等级20个。其中,冶金工程专业是云南省唯一一个A档次 (国际一流)的专业。2019 年,学校在首轮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评价结果为A等级1个,B等级7个,C等级82个,D等级16个。较之2018年,学校由C等提升到B等有2个专业(土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D等提升到C等有9个专业,专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二十一、推进专业综合评价,对标一流动态调整
副校长夏雪山主持召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期考查会议
专业认证工作继续领跑,截止2020年学校20个专业通过认证(另外3个专业完成进校考查,结果待公布)、4个专业通过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已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进校考查,城乡规划在专业复评估中获优秀,认证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完成30次认证评估,专业认证评估继续领跑。
二十二、东西南北力创交流机会,理工医农迎九州学子共读
2015-2020 年我校已与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深圳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10所高校开展了本科生校际交流项目的合作,互派本科生交流学习,“十三五”期间已接收来校交流学习的学生共 268 人,选派出去交流学习的学生共290人。我校借助“第二校园”平台,架起合作院校之间交流的桥梁,实现校际优势资源互补,促进专业、课程、校风与学风等建设。
二十三、教材建设酝酿早质量高,迎国家教材大奖储备足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坚持一流教材支撑一流本科建设。“十三五”期间,于2018年9月,教材建设上组织学校立项44项,“经典系列”教材6项,“特色精品系列” 教材23项,“新兴重点系列”教材13项,“高等职业本科核心课程系列”教材2项,争取学校经费300余万元,是同期云南省高校单项支持和总经费都是最高的高校,将一流本科教材建设落到实处。
2020 年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中,我校被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教务处),5部教材推荐参评国家教材奖。
二十四、师资建设力度不减,省部级名师创新高
截止目前,我校共有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 划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9人,云南省高等学校 名师工作室19个。
二十五、办学特色辐射广,高端会议引关注
“十三五”期间,由于学校本科教育特色鲜明,某些领域引起高校届关注,学校相关领导、学者受邀到全国参加多场重要学术会议并做报告,介绍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教学 改革情况,受到国内同行关注。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张英杰书记受邀参会并以《“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闭环体系——基于 PDCA 循环的地方高校质量体系构建》为题作报告,受到广泛关注。
校党委书记张英杰作报告现场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对张英杰书记报告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9年10月12日,学堂在线承办的第三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办。
副校长束洪春作报告
10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领导、教务处长、专业教师齐聚清华园,分享智慧教学实践成果,研讨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及方法。会议通过雨课堂进行实时直播,超过万人同时在线参与会议。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束洪春在报告中分享了昆明理工大学基于雨课堂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背景、做法和效果。他指出,雨课堂提高了课堂的挑战度、难度,让学生忙起来,把“水课”打造成“金课”,把低阶变成高阶。目前,学校正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及学校运转的效率,加强学校现代治理能力,打造数字校园。在教学服务、管理服务保障方面,雨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六、以本为本新标杆,教务处长誉十佳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榜样教务处长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邹永松研究员入选为地方高校10大榜样教务处长。这是对昆明理工大学多年来坚持以本为本,高质量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的肯定。
第三篇 展望十四五
“十三五”期间,我们按照既定规划奋勇前进,本科教育教学推进系列改革,一流本科建设成就显著,深化了学分制改革,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等,本科教育教学主要指标全国排名有较大幅度上升。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从2018年72名至2021年的57名,是进步幅度最大的高校之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校党委书记张英杰组织召开“十四五”重点工作推进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组织“十四五”开局工作部署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深入本科教学课堂听课
展望“十四五”,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继续扬帆起航再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抓好思政课程建设,彰显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教育的本色;二是抓好课程思政,深化 “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抓好专业建设,走区域特色、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是抓好课程建设,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结合云南实际,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质课程体系。我们相信,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昆工人的奋发图强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更高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培育支撑有色行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流人才。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