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05 | 最是心尖那一口甜

云南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驻村日记05 | 最是心尖那一口甜

编者按

陈瑜婕,女,云南昆明人,2017年8月参加工作,云南财经大学学工部(学生处)教师。2018年2月-2020年12月,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赴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坡脚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云南财经大学

绿树黑石,红花翠藤,晨时山岚环绕,暮时归鸟连横,山林间零星聚散分布着人家,鸡鸣狗叫,炊烟袅袅,隐约间能听到老乡闲话着家长,还有田间地头的响动……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一片浓情而甜蜜的土地。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结缘

与这片土地结缘是在2018年,初到时便被这里的山林地貌所震惊,嶙峋的山石大大小小散落填塞着本就不肥沃的土地,放眼看去俱是高高低低的山地,能够耕种的水田少之又少,剩下的七零八落的地块上都已经种满了玉米,有的甚至只种了两三棵……看着这些见缝插针种上的玉米,你似乎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顽强的力量,不禁要去感叹这片土地的人们那种生生不息的努力!守着几分薄土也要把日子过下去,过得红火,是多么深沉的爱。这份感动是我过去在钢铁城市中不曾体会过的,宛如在胸口酝酿着的气泡,不断爆裂着,撼动着我的思绪和情感。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一种迫切想要做些什么的情怀,我与这儿结缘了。

萌发

伴着清晨的鸡鸣,我缓缓醒来,薄雾散去后,满眼都是自然的清新,屋檐上有两个燕子窝,一早就已经全家出动去觅食了,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接触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是非常新奇的体验,在逐渐熟悉情况的过程中,如何在规范化的框架内做着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工作,这就像是后现代的艺术品一样,冷与热的杂糅,刚与柔的邂逅,说的都是整合二字,该填的表一个不能少,统计的收入一只狗也不放过,调节纠纷时村民们花样百出的方言土语……这些都让我们逐渐理解并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

越是了解,越是想去做点什么。不甚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到现在,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山外高速发展的时代就像投入湖面的巨石,荡出的涟漪一波又一波影响着这里质朴的人们。人都是想过好日子的,可人又是恋家的,冲突与失落,渴望与无力反复捶打着人们,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这些矛盾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每当我们带去一条条好政策时,总有一些合乎情理但又无能为力的现实因素让我们反思。

离**最近的龚大叔家是建档立卡户,一个女儿已经早早嫁出去了,一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小孙女在家。考虑到这一家的收入问题,村上为两位老人申请了低保,申请了公益岗位,这些都是好政策啊,我们满心欢喜的想着,可每当早晨我看着瘦弱的龚大叔一个人缓慢地清扫着垃圾,残疾驼背的婶子过来送水时,又觉得心中一酸。有一次去龚大叔家闲聊,大叔说:“这一辈子啊,只有田里的活计做得好,现在身体也不好了,啥也做不了,扫个地都要扫一天,怕是不成了。”我默默地听着,竟然想不出该如何回应。

也许我们该做一个源于当地又具有持续性的项目。一次队内会议中提到扶持方案时,我这样想着。

迷茫

想很容易,做很困难。有了想做项目的想法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与队友走访了很多老乡家,听了很多也聊了很多,有了不少收获,当然也少不了被泼冷水。张家大爹聊起产业项目时,抱着水烟筒深深吸了两口,半晌才开口说:

“产业啊,做啥都不如种玉米啊,你看我门口,八角树、核桃树、柿子树都是之前搞的项目,现在还不都砍了,重新种玉米,怕了怕了,折腾不起了。”

大爹的这盆冷水正正泼在了我们心上,确实,我们不是这个专业的,甚至没下过地,没养过猪,很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我们遑论还要去“指导”别人!庆幸的是,我不是一个人,有经验丰富的**们,热情朴实的村民们,还有一起齐心协力的战友们。在完成一个任务的路程中,会有不少时候找不到方向,就像在黑夜中前行一般,会畏惧,会逃避,会害怕,会迷茫而不知所措,但只要脚步不停下,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经过了收集信息,可行性分析,多次调整后,工作队终于决定做一件“甜蜜的事”——蜜蜂养殖。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喜悦

云南财经大学

一箱一箱蜜蜂发到了村民手里,从养蜂前的培训到现场走访安放蜂箱位置,一步一步走来,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有时候忍不住会去期望着参与项目的村民们收获时的喜悦,会不会真的和蜜一样甜呢?

蜜蜂走了,带走的还有着我们浓浓的牵挂和期许,我们常常会带着培训技术老师一家家回访,看看蜜蜂,聊聊养殖中的疑问,听听村民们的诉求。

半年的时间就这么匆匆过去,宛如蜜蜂出山采蜜一般,大家都在忙碌中充实,积累着资源,酝酿着收获。每次去走访时,村民们常常会主动与我们攀谈起蜜蜂,要带我们去看看,养的好的人家说起蜜蜂就像一个骄傲的老父亲,字里行间都是自豪,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起来,这笑容的光泽渗进一条一条的笑纹里,熠熠生辉。

收获

山风带着一个个节气精灵来了又走,终于到了取蜜的季节,兴奋又期待的情绪氤氲在胸中,坝子里的韦大哥是参与项目的其中一个片区的负责人,主要协助技术培训老师在片区内答疑解惑,这天,他兴奋地邀请我们到坝子里参与取蜜:“我已经抬过蜂箱了,很重,蜜的量是不会少的!”

果然,打开蜂箱,满满的篱子,提起来看,子圈,花粉圈,蜜圈都非常漂亮,黄澄澄的蜂蜡被做成一个个规范的六边形,整齐地排列着,不愧是大自然的建筑师。而更让人喜悦的是这整齐的六边形中满满的蜂蜜,所有的人都笑开了,韦大哥笑着就伸手掰了一块让我们尝尝,新鲜的蜂蜜带着一丝丝热气,入口瞬间,一股清新又香甜的滋味弥漫在整个口腔,甚至隐隐的扩散到了鼻腔……再看着韦大哥满脸的笑,那一种欣喜的满足感,让人鼻头一酸。

突然就想起了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惜人得人,惜物得物”,现在真的是有了切身的体会。老父亲一般的对待蜜蜂,蜜蜂就会回报以甜,甜的让“老父亲们”都豁了牙。我们日常做的事,待的物,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印着我们的行为,所谓的越努力就越幸运,其实不过是为每一次机会的降临做足了准备。

未完待续

玉米收了又种,柿子落了又红,春风匆匆离开却又悄悄地到来,飞舞在山野花间的蜜蜂成群结队的忙碌着,不知不觉间分出了一群又一群。这片土地虽然并不肥沃,但植被却不少,有时候人力无法穷尽的地方,这群山野精灵却能用来酿出甜蜜,酿出幸福。

我们会离开,但蜜蜂留下了,在这里繁衍生息,酿造“甜蜜”,就如同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期望,生生不息。

往期回顾:

驻村日记01|我所努力的最有意义的事

驻村日记02 | 设计课堂进乡村,帮助老乡建好房

驻村日记03 | 俯身脱贫攻坚一线,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驻村日记04 | 萤萤之火终将汇成星河

云南财经大学杨力歌、孟石林两位教师被授予“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全力以赴帮助马关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媒体财大】坡脚镇20头云岭牛助农脱贫致富

马房村的 “甜蜜”脱贫路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云财新探索

文字 |陈瑜婕

图片 |陈瑜婕

排版 | 赵仁杰

编辑 | 张薇 吴炳昕

实习编辑 | 马冰伶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财经大学-驻村日记05 | 最是心尖那一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