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话振兴

云南农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丰收节里话振兴

云南农业大学

秋高气爽,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正值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每年的秋分日(9月23日)。丰收节之设立,传承弘扬了丰富而多彩的祈盼丰收、欢庆丰收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是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认同、礼赞亿万农民的卓著贡献、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扎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民俗。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怀着丰收的喜悦,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师生和全国农民群众一道,认真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分享乡村振兴的硕果诗话。下面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师生走向田野庆丰收的部分成果分享。

云南农业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杜发春博士: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教融合、农业科技进步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云南农业大学

今年7月27日,我到北京中关村参加中国校企协同创新大会,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作了《建好现代产业学院,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的主旨演讲,提出以“四新”建设引领本科全面振兴,“四新”提升“四力”。“四新”即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力”即是提升国家硬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成长力、提升全民健康力。吴岩司长指出,要探索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探索高校组织模式变革的新路径,探索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的新路径。这些理念对我在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受益匪浅,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需要我们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多学科融合发展。

近日,我到澜沧县竹塘乡和东回镇调研,参加了朱有勇院士团队指导的澜沧县青贮玉米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现场会。我看到在澜沧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大型玉米秸秆粉碎机正在青贮玉米地里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秆在齿轮的旋转中自动收割、粉碎、装进车里。

云南农业大学

(玉米秸秆粉碎机收割青贮玉米)

以前我对青贮玉米技术可以说不懂,这次在澜沧现场聆听我校原党委书记吴伯志教授介绍,青贮玉米是把包括玉米穗在内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下来经过切碎、加工后用发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贮饲料的玉米。种植青贮玉米不仅能增加拉祜族农户的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为当地肉牛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有效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周锋博士说,根据竹塘乡的季节特点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青贮玉米+蔬菜+冬季蔬菜”三熟复种,将使当地亩均收入从单一种植甘蔗3000元提高到9000元,有望实现当地贫困村增收致富的愿景。

云南农业大学

(青贮玉米技术增收原理)

云南农业大学

(“青贮玉米+饲用油菜+冬季疏菜”三熟复种模式)

云南农业大学

(拉祜族农民领取丰收现金)

这次到澜沧,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朱院士及其团队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农民院士”朴实无华的为民情怀,我下决心要向朱院士学习,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云南农业大学

(在竹塘乡蒿枝坝村科技小院与朱有勇院士合影)

云南农业大学

2020级研究生周子翔:科技助力新农人,跟党一心致富成

云南农业大学

假期,我有幸跟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团队前往怒江州泸水市调研当地特色林下种植产业,并参观了泸水银坡春灵重楼特色产业基地。一路上,我听老师和当地干部们说起了当地重楼种植能手党员肖志军的故事。从小生活在贫穷农村的肖志军,不想一辈子都靠种玉米维持生计,在1998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拼生活,尝试过货车运输、打矿、卖菜等各种营生,2006年返乡支持家乡发展,进入大山种植林下作物。当时的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驼,在山里的生活很是艰苦,这样的尝试持续了几年,种植成效却一直不尽人意。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肖志军在年复一年的经验积累的同时努力学习,向多位专家请教科学种植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出充分发挥怒江地理气候条件的林下作物重楼的种植技巧。“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以来,肖志军赶上了国家一系列科技帮扶和政策支持,种植事业终于在2016年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并探索出一套符合怒江实际情况的科学种植重楼的技术方法,种植基地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基地还自发带动了477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共3749户,共14909人加入到重楼种植中来,各族乡亲们都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我看到了泸水市重楼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前因后果,深深体会到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科技种植和绿色种植,才让怒江州各族人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参与农业发展,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带动更多的农民一起致富奔小康,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云南农业大学

(重楼种植技术培训)

云南农业大学

(林下重楼长势旺)

云南农业大学

2020级研究生赵安然:科技创新、数字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农业大学

不久前,我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调研团队走访了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园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该产业园在全球范围内选购苗种,其中有像玲珑、蝴蝶兰、红掌、迷你玫瑰等具备专利的种苗。同时采用智慧温室、灌溉、大数据应用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引进了智慧感知、太阳能供电等国际先进设施培育种苗。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控制花卉从种苗到鲜切花生长的全过程。在高端智能温室里,应用温室气候及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设备,就可以实现温度、湿度、水肥的精准智能调控。5分钟的时间内,潮汐式灌溉就可以完成2400床、80多万盆花补水施肥,通过电脑监测,记录植物生长周期,根据植物需要自动灌溉,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可以节约90%以上的水肥,进一步缩短新品种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原创花卉的上市步伐。

除此之外,园区内还采用AI识别病虫害技术、远程检测控制农户土地环境等先进技术,消除农户与专家之间的壁垒,让家属专家一对一地指导农户在种植花卉中产生的难题,在这里,每一种花卉、种苗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拥有最适合生长的个性化小气候,展现出勃勃生机。

云南农业大学

(产业园通过数字平台与农户直接对话,解决花卉种植疑难杂症)

目前园区累计引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五百余个,其中2020年引进、研发花卉新品种168个,研发出鲜切花七彩云菊系列、云朵金菊花茶系列以及永生花系列产品,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93%以上。高科技含量带来高产值、高效益。以园区为核心,通过带薪学习、孵化创业和有组织创业,带动周边乡镇(街道)18836户6.5万人发展花卉产业6.6万亩,实现人均年收入3.6万元。

云南农业大学

(“七彩云南”非洲菊系列)

乡村振兴的根本要靠人才和科技。云南农业大学有多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以“产业+人才、技术+赋能”的组织模式进行推广,推动政府、高校、企业、基地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校地校企的全面合作,促进农民收入取得更大丰收。

风清露冷秋期半

往期回顾

其实,我想说的是——

林下有机三七“走进”临沧!

云农一周大视界(9月12-18日)

中秋月儿圆,云农专属月饼香又甜!

中秋佳节,食品学院给你加几个“大菜”


主编|张俊逸

作者|周子翔

来源|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编辑|陈江东(20机制)

排版审核|钱铖 陈江东 郑蕊

审核|孟晓爱 殷玉娇 普学启 曲家毅 杨颜竹 刘勇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农业大学-丰收节里话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