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完一季接着长,一次栽种能连续收割多年。在云南,有这样一种多年生稻品种,可以让农民像种韭菜一样种植水稻。
金秋时节,云南省元江县澧江街道南洒村梯田种植的300亩多年生稻“云大107”一片金黄。24日,经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田间测产验收,该品种晚稻亩产464.8千克,加上7月份第一季早稻测产的亩产655.65千克,今年该品种多年生稻亩产达到1120.45千克。这是迄今为止多年生稻“云大107”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最高产量。
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宣布测产验收结果 王崴摄影
据了解,“云大107”多年生稻由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培育。在云南省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该团队历经20多年艰苦探索,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原创性构建了多年生稻育种理论体系和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从“0到1”的突破,是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补充和完善,为水稻的绿色生态低碳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胡凤益介绍,多年生稻在适宜区域只需种植一次,从第二年(季)起无需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就可实现连续多年(季)的水稻轻简化生产。
“每亩节约5-6个人工,按每个人工100元计算,从第二年(季)起每亩可节约500-600元的人工成本,显著地减少了种子和劳动力投入、精简了许多繁琐的生产环节,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胡凤益说。
南洒村产业主要以水稻生产和养牛为主。在这里种植多年生稻,可以实现种一年收2季稻谷和3次稻草,还可连续种植多年。多年生稻“一种三收”模式既解决了南洒村的口粮问题,又解决了牛的饲草来源,稳粮增收,为乡村振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据了解,云南大学已经培育出了“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适应多个生态区的多年生稻品种,其中“多年生稻23”于2018年通过云南省审定,是全球第一个审定的商业化生产应用的多年生作物品种,在多年生作物育种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多年生稻已在云南12个州市、76个县(市)区推广种植。2018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在全国南方稻区的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省(区)对多年生稻进行试验示范,截至目前累计试验示范应用12万多亩。
此外,多年生稻技术也已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伊朗、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试验示范,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世界稻作生产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 | 人民日报
编辑 | 邓家乐
审核 | 李哲
时逢秋暮露成霜,洽遇浣熊赖秋床。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露结霜,雾霾降,空净合一来护航。寒霜渐凝,暖意意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