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T台|筑梦科研 放飞希望

文山学院订阅号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文院T台|筑梦科研 放飞希望

想必很多同学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会陷入迷茫,对自己的专业懵懵懂懂。那么不妨看一下我们文山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18级洪俊华同学不平凡的大学生活,相信会给很多同学带来启示。

2018级化学专业的洪俊华刚上大学那会儿对化学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大一下学期加入了由刘俊教授、徐怀春教授、赵宁东博士及2017化学班刘江等组成化学实验科研团队后,洪俊华清楚的知道他距离化学越来越近了。刚进入实验室时刘俊教授告诉我要多读文献,先拿别人的方案来做重现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寻找创新点。17级学长刘江一开始教洪俊华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 ACS”等主流的数据库获取文献资料,逐步掌握了文献资料的获取方法,能及时了解到化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刚开始,洪俊华觉得做实验是个很简单的事情,直至学长刘江给我讲过他发第一篇核刊论文的经历,洪俊华才明白做科研的难度,要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和师范专业的特点从中学化学实验寻找突破点开展学术科研,难度可想而知。

文山学院订阅号

文山学院订阅号

洪俊华参与的第一个研究实验是由刘俊教授和17级学长刘江设计的“金属置换反应可视化实验”,起初,洪俊华从清洗仪器、配置溶液开始,一步一步学习科研当中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科研的基本思想,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等。这一篇论文从确定主题、书写方案、实验至写成学术论文前后耗时半年多。洪俊华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全身心扑在实验上。早上6:30左右刘江的电话总能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很多时候就一句话,等下实验室见,刚开始我很不解,在实验的时候,哪怕我犯一点点错误,他总会痛骂我一顿,这篇论文于 2019年11月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这个过程很苦、很累,中途好多次想过放弃,在他们的鼓励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个过程中最高兴的就是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方法。当我看到网络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化学实验室的爆炸案后,我明白了我为什么经常被骂的原因了。”

当然,科学研究的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洪俊华说:“在搞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研究经费,设备耗材采购困难。不过,学院重组后冶金与材料学院的胡国贤院长和李洪朝书记以及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的经费保障,搭建了化学专业的实验在线考勤系统。李洪潮书记关怀地跟我们说,你们放心大胆去研究,我全新全意为你们服务。”

文山学院订阅号

文山学院订阅号

2019年6月份,刘俊教授给了一个 “碘钟实验”的研究主题,洪俊华从查阅文献、重现实验、条件探究、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等,一步一步开始尝试。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比如文献实验无法重现、实验现象不理想、实验方案找不到创新点等等,许多问题跌踵而至。后面有幸在一篇参考文献上找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传感器结合的实验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方案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可是新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实验创新性解决了,可是各溶液的最佳投料比却还没有找到,只能结合前期的预实验数据一次次的尝试、修正、推倒重来,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个多月,每天有时间就去实验室尝试,最后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才找到了效果较好的投料比,整个实验的方案也趋于成熟。新的问题也随即摆到了洪俊华面前,实验方案会设计了,可是学术论文依旧不会写。在刘江学长的协助下,洪俊华开始从阅读文献中尝试撰写学术论文,从拟定提纲、初稿、然后修改等,经过多次的修改,到最后逐字逐句的打磨等等。最后在投稿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修改、退稿、重新修订实验方案、重新投稿等。这篇论文从设计实验方案开始,到最后被录用前后经历了一年零3个月,于2020年9月份发表在《化学教与学》。这篇论文是我第一次主持设计的实验方案,也是我们整个学生团队中耗时最久,遇到的困难最多的一个实验方案,其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瓶颈,甚至想过放弃这个实验方案,幸运的是最后在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其发表,论文发表出来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天道酬勤,洪俊华同学2019年11月在北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中英文)》以第四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2020年9月在省级期刊《化学教与学》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2020年12月在国家级期刊《大学化学》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网络首发)、2021年2与在北大核心期刊《化学教学》以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截至目前,投稿在审1篇(国家级)。2019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选为2019年度文山学院校级三好学生、2020年度云南省省级三好学生。

文山学院订阅号

2020年7月起,洪俊华积极投身到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中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组织成立了文山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筑梦科普团”。“筑梦科普团”成员由冶金与材料学院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科普团队。2021年5月,在文山学院党委的关心与支持下,“筑梦科普团”的科普实验基地建设完毕正式对外开放。文山学院科普实验基地位于文山学院化生楼一楼B区,拥有二百余平米的实体实验室四间,配备了青少年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及实验服。一百二十平米虚拟仿真实验室一间,可同时容纳五十人进行仿真实验操作。文山科普实验基地致力于开发特色科普体验课程,创设科普实验体验环境,为在校学生提供在校的实训条件。筑梦科普实验基地建设的也是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手抓的伟大号召,充分利用文山学院教学资源与条件优势,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传播科学的思想,展示科学的魅力,弘扬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达到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大众,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科普实验基地自2021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创设了“筑梦科普实验基地”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实现团队预约和个人预约两种方式来为青少年儿童提供科普实验探究活动。第一期一共开放活动8次,有210余人次参与活动。科普活动主要以亲身体验为主,为青少年儿童设计了彩虹雨、牛奶动画、紫甘蓝酸碱指示剂、化学红绿灯等色彩艳丽的的化学科普实验,同时让孩子们制作了叶脉书签、固体酒精。地理科普实验室设计了矿石的认知、地球仪的认识和制作等实验。虚拟仿真实验以益智游戏的形式,将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设置成游戏动画的形式,让青少年身亲其境的感受,从小埋下科学信息化的种子,同时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目前,文山州科学技术协会将筑梦科普实验基地确定为州科协的五个科普基地之一,并于2021年9月25日举行了基地启动仪式。

同时,洪俊华同学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2019年至2020年担任院学生会体育部委员,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担任院男子足球队队长。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文山学院订阅号

洪俊华同学说:“就像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一样,任何一件事情都蕴含其必然性。而科学家就会把一件事情想到透,寻求一个问题的最优解。这也许是我对化学研究的刻画与解读。经过大学期间的训练,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目前依旧有很多较为新颖且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继续拥有一个实验平台和组建更优秀的学生团队将科研实验继续进行下去。”

来源:学工部 校团委

编辑:李司平

审核:武锐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文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文山学院订阅号-文院T台|筑梦科研 放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