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朱敏: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指尖曲师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家人”朱敏: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于朱敏院士而言,到曲靖师院,感觉就像“回家”。

他与这片土地,这所学校,这里的人,有一种特别的联结和感情。

11月18日,曲靖师院的师生们格外激动,他们的“家人”、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院长主任朱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指尖曲师

在曲靖师院化石陈列室,朱敏正在端详一块化石。

指尖曲师

朱敏与曲靖师院学生在一起。

每次从北京到曲靖,不管多晚,他放下行李,一定要马上到实验室看看,看看他的“老朋友”们,那些化石,以及同事、学生。

指尖曲师

朱敏(左一)为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揭牌。

2021年3月,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在曲靖师院建成。“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戎嘉余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来到现场。这个博物院由曲靖师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合作共建,开展相关化石研究和科普工作,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古鱼文化研究和展示名片”。

建成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是曲靖师院2020年以来清晰定位的目标,也是朱敏和他的老师张弥曼的心愿。

朱敏与曲靖的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曲靖这片土地,深刻影响了张弥曼和朱敏的古鱼化石研究,他们想要做些什么,来表达对曲靖的感情。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7年11月,曲靖师院找到了朱敏,朱敏也找到了曲靖师院。如果说,曲靖是朱敏的“第二故乡”,那么曲靖师院,就成了朱敏在中科院以外的第二个单位。

在朱敏的学生、中科院博士后、曲靖师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李强心中,他的老师朱敏,是一名学者,又超越了一名学者,“他身上散发着科学家的独特人格魅力,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心底敬佩他。”

“为这所大学做些什么”

在曲靖师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朱敏找到了可以做些什么的方向。

2018年3月的一个晚上,对于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的部分师生及古生物学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人类身体如何在进化中组装而成——来自精美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和高新技术的真知灼见”这场讲座,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敏把澳大利亚古生物学教授John Long引荐到校开展这场讲座,他全程翻译。也就是在这场讲座中,我校2016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彭礼健“颠覆”了对化石的认识,爱上了古鱼化石研究。如今,他是我校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一名科研助理。“John Long教授的讲座是全英文,朱敏老师的翻译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把高深的学术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回忆起那场讲座,彭礼健依然心潮澎湃。

除了John Long教授,还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Ajay等科学家,陆续在朱敏的引荐下,来到曲靖师院做学术讲座。一系列古生物学讲座的开展,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窥视生命历史的窗”。

在朱敏的大力推动下,曲靖师院开启了立足于曲靖这片土地上的古鱼化石研究。2018年5月,曲靖师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曲靖师院合作共建,张弥曼受聘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朱敏受聘担任主任。在成立那天召开的研究中心角色定位研讨会上,朱敏表示,将从教育、科研、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推动学校发展。“学术上更深入的想象离不开化石地保护、学生培养等最基础的工作。”在朱敏和他的老师张弥曼心中,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合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指尖曲师

2018年5月16日,张弥曼与朱敏(左)在曲靖麒麟区实地考察潇湘动物群化石发掘地的保护情况。

对于曲靖的古鱼化石资源,朱敏格外珍爱,“这些绝无仅有的化石中蕴含着属于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珍贵信息”,与曲靖师院合作共建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朱敏希望借助曲靖的古鱼化石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物的师范大学生学习研究和保护化石,也希望这些未来的“老师们”将化石背后的科学精神“播种”在更久远的未来。

指尖曲师

朱敏为曲靖师院学生讲解化石研究工作。

经过建设,曲靖师院开设了古脊椎动物学课程,2022年的春季学期,学生们就可步入古脊椎动物学的课堂,从那扇越开越大的“窥视生命历史的窗”中,探索发现更多未知与可能。

与曲靖师院“一拍即合的愿景”

2020年以来,曲靖师院在古鱼化石研究中,找到了清晰的方向:要建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珠江源世界地质公园!

曲靖师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在朱敏的牵头下,中科院为研究中心购买了三维重建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偏光显微镜、岩石切片机、岩石抛光机、化石前处理及拍照设备等价值上百万的科研设备。

在朱敏的引荐下,2018年9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Plamen作为外籍研究学者,与曲靖师院签订协议,到校开展工作。这是曲靖师院引进的第一位专职外籍研究学者。“惜才”的朱敏,希望引荐更多人才来到这片土地,王建华、王浩瀚、马昕莹等博士也在他的引荐下来到这里。与此同时,朱敏陆续派出自己研究团队的课题组成员赵文金、贾连涛、盖志琨、卢静等科学家,来到曲靖师院,为这里的师生们开展化石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他甚至请中科院的技术人员,来到曲靖师院,现场指导化石修复和重建。

与曲靖师院的感情越来越深,朱敏不断“牵线搭桥”,2019年8月,第15届早期脊椎动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曲靖师院举办。这次会议,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曲靖师院、曲靖市麒麟区科技局联合举办,百余名国际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汇聚曲靖师院,曲靖再次成为焦点。

指尖曲师

在第15届早期脊椎动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朱敏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主持开幕式。

指尖曲师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潇湘动物群(志留纪)遗址,朱敏(左)现场介绍情况。

就是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珠江源海口生物群。朱敏及时与景区联系,搭建了珠江源海口组化石工作站。工作站搭建后,曲靖师院的大四年级学生,又多了一个实习的平台。

朱敏默默做着大量工作,以一位科学家的力量,汇聚起更多科学家和平台的力量,推动一所地方大学的特色科研事业。

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在2021年3月揭牌,7月建成,古鱼化石的科普基地,终于由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一间办公室,发展成为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包含实验室、展览室及化石储藏室的博物院。

指尖曲师

建于曲靖师院的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

指尖曲师

建于曲靖师院的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

2021年6月,曲靖师院联合曲靖市人民政府,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建平教授,到曲靖考察申报建设“珠江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项目。朱敏全程陪同考察,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

西屯动物群、潇湘动物群、寥廓山、珠江源海口生物群的古鱼化石资源不断被发现和保护……新中国几代古鱼类学家“接力”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在崇山峻岭寻找,让曲靖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古鱼王国”走向了世界。“传承是最好的守护”,加速推动这份全球志留纪—泥盆纪古生物化石中最珍贵的自然遗产进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朱敏和曲靖师院“一拍即合”的愿景。

“那个会不断推着你往前走的人”

“他就是那个会不断推着你往前走的人”,这是李强心中的老师朱敏。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仅推动一项事业、一所学校,他也在乎每一个学生,推动每一个学生。

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多,他总是“走在学生前面”。“古生物化石的门类太多了,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盾皮鱼类、无颌鱼类……每一个门类他都精通,都是专家,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在李强看来,老师的涉猎非常广,身上有一股爱钻研的劲。朱敏建了一个数据库供学生共享,这个数据库里有4万余篇文献,他“一对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帮助,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他们做研究需要的大量文献资料。他对学生用心的程度,对学术的严谨程度,令每一位学生感动。不管是作为导师指导论文,还是作为通讯作者参与论文,他都要认真仔细地修改,精确到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每一篇参考文献。李强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读博士后的第一篇论文,朱敏改了65稿。

朱敏推动的,不仅有他带的博士生、硕士生,还有曲靖师院的本科生。当年和曲靖师院接触,他的学生、中科院卢静发现了老师温柔的“小心思”。这所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于是,朱敏就招收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处理化石材料,他从自己的课题经费中拿出钱来,作为报酬发给这些学生。有一次,学生向他“吐槽”:“有个应征的学生居然连计算机都没见过,教他学会三维建模得多长时间啊?”朱敏轻轻地说:“那就慢慢学吧。”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找到工作,朱敏也让他们到实验室来先工作一段时间,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他格外“偏爱”曲靖师院的学生。从2019年开始,朱敏在云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他鼓励曲靖师院的学生报考云南大学古生物专业研究生,现在,他在云南大学带的3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本科都毕业于曲靖师院。

“不要去计较什么,埋头苦干就行了”

“要么工作,要么读书”是李强对朱敏的印象。朱敏热爱并享受工作,工作于他而言,是工作,也是休息,所以即便是节假日,他依然在工作。如果要给朱敏画像,那这幅画有三种可能:研究化石的朱敏,野外考察的朱敏,捧着一本书的朱敏。

指尖曲师

在野外考察现场,朱敏和李强正在讨论。

少年时经常“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的他,把阅读作为了一生的习惯与慰藉。家人和学生眼中的朱敏,不管走到哪里,经常会带着一本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见识很宽,“跟朱老师出差的时候,走到哪里,他都能给我们讲一些当地的历史知识,很是让我们佩服。”每次跟朱敏一起出差,李强都收获颇丰,除了化石,还有思想。“有一段时间,朱老师在读《山海经》,这也是他给化石取名的来源。”

“不要去计较什么,埋头苦干就行了。”这是朱敏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告诉学生“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即便每次去野外考察、寻找化石,那一天的“早上起来”“晚上回来”,都是朱敏“只争朝夕”开展研究学习的时间。

作为一位科学家,朱敏在学术上处于古生物研究的最前沿,待人接物、吃穿住行总怀着最质朴的情感。在野外寻找化石,他最喜欢一个馒头、一瓶水,而且为了环保,装水的一定是自己的水杯。在曲靖师院,他最喜欢的美味是米线,一碗米线令他很畅快,也节省了时间做科研。朱敏身上有一种温厚的吸引力,跟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低调而谦和。在寻找和保护化石的过程中,朱敏要和山里的农民打交道、一起喝酒,“千杯不倒”的他和农民“打成了一片”。

同事和学生最喜欢跟朱敏一起去野外,“他是‘大长腿’,爬山动作敏捷、迅速”“他会照顾我们每一个人,跟我们一起推车、搬化石”“在野外发现的每一块化石,都是他眼中‘独一无二’的,需要好好珍惜和保护”“他不在曲靖的时候,为了方便我们到野外,他把自己的车、课题组的车都留在了曲靖师院给我们用”……回忆起与朱敏共同寻找化石的经历,他的同事、学生觉得“非常有趣、有料”,那些精彩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指尖曲师

朱敏带曲靖师院学生在野外采集化石。

朱敏对曲靖、对曲靖师院、对这里的同事和学生,有着不掺任何杂质的爱。作为一位有情怀的科学家,他为曲靖师院这样一所地方大学的科研事业,做了很多。然而,他只是把这些,默默珍藏在心里。

诗人艾青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用来形容朱敏,再恰当不过了吧。这是一位科学家,与一所大学,最久远深厚的情谊。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罗丹

(本文图片由曲靖师院党委宣传部、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新华社提供)

●“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倡议书

●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工作会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 在立足和服务地方办大学中不断提升内涵质量

●今起5300余新生怀揣梦想相聚曲师

●我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暨师生合唱比赛

●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党委书记李永勤作首场讲座

●燃!来看看他们的青春

●打造科普殿堂 开启探秘之旅——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在我校揭牌

●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举办首场学术论坛

●曲师有你 未来可期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曲靖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指尖曲师-“家人”朱敏: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