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终身教授张良英笃定“中医路”的六十年坚守

云南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先进典型‖终身教授张良英笃定“中医路”的六十年坚守

云南中医药大学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岭大地,有一位耄耋老人,仍然奔忙在人才培养的三尺讲台,救死扶伤的神圣诊室,无论是病人,还是跟师学生、徒弟都交口称赞。“张教授对我们病人好得很,和蔼可亲”“张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八十多岁的老人,看病一丝不苟”“看到张老师,就知道了中医专家医德高尚的形象,视病人如亲,视学生如子”。

云南中医药大学

她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中医本科优秀人才,我校终身教授张良英。

张教授是一位入党六十六年的老党员,她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坚守培养中医妇科人才的初心,勇担造福广大妇女幸福的使命,扎根云岭大地六十载,培养了中医妇科优秀人才数千名,拯救了数以千计濒临破碎的家庭,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健康云南,奉献了她的青春和热血,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崇高荣誉。先后荣获云南省荣誉名中医、 云南省国医名师、云南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和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名医工作室”;2006年赴美国加州参加美中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被美国加州中国医学研究院聘为顾问;其事迹传略编入《云岭巾帼名人录》《中医名医列传》和《中国当代名老中医图集》等。

心系群众健康 笃定从医人生路

张良英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童年的记忆中,病痛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让她记忆犹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缺医少药,老百姓又十分贫困。那会儿乡镇上没有医院,产妇临产,几乎都是家人或者“产婆”接生,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其中的一件事对张良英触动非常大,她的舅母当时住在山区,多次生产,但小孩产下后都死亡了,尤其最后一次,母子都死于难产。从那时起,她便励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妇产科医生。

1952年,初中毕业后张良英报考了江西卫校。三年学业结束后,她被分配到江西省平山煤矿职工医院工作。在这期间,她承当了医院的很多医疗重任,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内心深处,她非常渴望有机会上大学,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

1956年,卫生部会同高等教育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筹建四所中医学院,同年招生,学制6年。就是那一年,张良英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单位推荐参加全国高考。最终,她不负众望,考进了广州中医学院。

1962年,大学毕业后,张良英被分配到了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医疗条件差,内、妇、外、儿各科都混在一个大厅看病,很多女性患者前来看病时会感到不便。于是,张良英向医院领导提出了开设中医妇科门诊的想法,很快就得到院领导的支持。1963年,在全科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中医院的中医妇科门诊正式成立。中医妇科开设后,张良英每天都坚持上门诊,负责妇科门诊的主要诊疗工作。起初,患者对刚来的这些年轻医生不太信任。在院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张良英靠着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找她看病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1969年,张良英来到云南省姚安县光绿公社医院工作,这里是留给她感动最多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听说省里来了专家,来看病的人非常多,张良英每天都要看一百个病人。大年三十那天,年夜饭吃到一半,就有人找张良英看诊,说他老婆在家里难产。不等吃完饭,张良英便风雨兼程地赶到产妇家里。微弱的灯光下,依稀看到产妇双腿间有一个亮晶晶、反光的东西。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胎膜未破,已经被羊水淹死的胎儿。那是一个双子宫双胎妊娠的产妇,张良英检查后发现左侧子宫里的胎儿还存活着,但胎位不正,只有等宫缩加强才能生产。那天晚上,张良英坚守了一夜,帮助孕妇成功产下一女婴。而此时的她也已经是个孕妇了,滴水未进,饥寒交迫……在姚安那段日子,张良英经常翻山越岭,走村窜户,但是只要听到婴儿的那一声啼哭,她就会感到万分的喜悦,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1970年,因为楚雄卫校要开办中医专业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张良英从姚安调到了楚雄卫校任教。1974年,大学恢复招生,当时的云南中医学院把张良英从楚雄调回昆明任教。她主要教授《中医妇科学》,并担任妇科教研室主任,一直到1997年光荣退休。

她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份挚爱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健康的身体。”一路走来,张良英始终恪守从医初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践行着大医精诚的使命与当担,把爱和幸福带给千家万户。

春风化雨身示范 领航学子岐黄路

作为我校首批聘任的终身教授,在2019年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张良英饱含深情地讲到:“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真好,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我还要做教师,还要做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为传承中医药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医人才。”

云南中医药大学

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刚加入教师行列之初的楚雄卫校,还是为之奋斗毕生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乃至于退休之后仍薪火相传的带教徒弟、培养中医传承博士后,她始终精勤不倦、一丝不苟。1996年已经退休的张良英,依然牵挂着祖国的中医药事业。1997年作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教了苗晓玲、陈林兴,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她们已成为教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教学名师,是云南中医妇科教学和临床的中流砥柱;2008年带教了全国第四批徒弟姜丽娟、赵文方、卜德艳,她们均已成为主任医师,第五批徒弟王志梅、周晓娜,已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八十余岁高龄的张良英,现在还在带教全国第六批徒弟杨岚、张京晶。许多省内外、甚至国外的中医同道慕名拜师求学,她都乐于施教。曾经有一名家庭困难的宣威董姓女青年,提出想学习中医,她欣然收之为徒,从零开始悉心传承中医知识,现已通过确有专长中医人员考核而获得从业资格,开了一个诊所,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在临床工作中,张老师认真书写病历的良好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78级的学生深情地回忆到,张老师要求学生要认真询问病史,规范书写病历,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写,培养了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2013级研究生张彩艳依然记得第一次与张良英侍诊时的情景:“初次见到张老师,她总对我嘘寒问暖,完全就是一幅慈祥奶奶的模样,让人心里暖暖的。”

她虽然是耄耋老人、德高望重的中医妇科专家,但无论什么地方邀请她讲课,她都会自始至终的认真准备讲课内容和课件,反复查阅相关资料,记录重要的知识点,核对每一张PPT。“记得有一年在西双版纳举办中医妇科年会,我们两人同住一个房间,第二天她要讲课,她先是让我给她看课件,看到老师做的课件内容丰富、页面精美,我不由得感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这样追求完美。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她还一遍又一遍的看、一次又一次的讲,都快十二点了,还不休息。”“张老师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的高尚师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严于利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弟子陈林兴钦佩地说。

常有同志问她,您这一辈子不停的看病教书累不累。她常常说,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喜欢和愿意的事情,就会感到非常愉快,并不会觉得累。从她穿上白大褂看病的那天起至今,当看到患者治愈,她的内心都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医生职业的神圣责任和崇高。

她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在数十年的教学中,她教过的学生,事业有成,很多已经是教授、名医、名师。学生遍布云岭大地,甚至有的远涉重洋,蜚声海外。正可谓是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

仁心仁术显大爱 大医精诚惠民生

张良英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她常常告诫学生,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父母之心”,病者身患疾病,要竭力相助,决不能“落井下石”,开大包药、贵重药、做无关的检查;处方用药时,常去价昂之品,而以平廉之药代之,凝神屏息诊病选方,令学子们心灵震撼,铭记终生!

云南中医药大学

弟子杨小燕讲述了一个门诊故事。曾经有一位昭通山区23岁的绒癌患者,慕名到云南省中医院找张良英看病,看到患者家境贫寒,她心生怜惜,不仅免除患者的挂号费,还将身上仅有的210元钱捐给患者;在她的带领下,其他患者也纷纷解囊相助。还有一位“卵巢早衰”的患者,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生告知她自己怀孕的可能几乎为零,试管也未必能成功。婆婆为此不满,家里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经多方打听辗转,找到了张良英,经她悉心遣方用药,娓娓心理疏导,苦口婆心劝慰婆婆,服药仅一个月就怀上了小宝宝。当上妈妈的病患,不仅感谢她精湛的医术,更感谢她给了其做女人的尊严。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张良英成就了无数幸福家庭,她被患者亲切地尊称为“送子观音”。

“大家早上好,我先跟大家讲讲我们看病的规矩……”开诊前,张良英医生精神抖擞地走出诊室与患者拉起了家常。她语重心长地告诫现在的年轻女孩子,千万不要轻易人流,尤其是首胎,要适龄生育,因为生育类疾病发病率实在太高。像这样的“仪式”,每次开诊前都有。“来医院看病时,张医生总是嘘寒问暖,不仅拉近了患者与医生的距离,也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一位患者如是说。

每周二、周四上午,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馆张良英教授的诊室门口总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有人询问:“我们今天还能加上号吗?”年过八旬的张良英就一句话:“只要你们愿意等,我就给你们加号。”

在她的心中总是把病人放在最高的位置,为患者排忧解难是她的毕生追求。一次就诊中,一名妇女因为反复流产伤痛不已,不停抽泣。张良英教授亲切的话语、和蔼可亲的面庞以及精湛的医术让这位妇女感到了温暖,帮她重拾治疗的信心。有的年轻不孕患者来复诊,直接称呼她奶奶!

“能得到患者如此的信赖和尊敬让我们仰慕不已。通过跟师学习,我除了学习到张良英教授独到的诊疗技术以外,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医者,要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把温暖握在手中,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让患者满意!” 2016届规培学员张字抒说。

“近90岁的高龄,她依然坚持出门诊,只为更多的家庭带去福音”弟子姜丽娟说。

敬业奉献新时代 捐资助学报党恩

作为1955年入党的老党员,新中国培养的中专生以及首批中医大学生,张良英常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我要一辈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我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张良英立即行动捐资抗击疫情,但由于学校在放寒假,不知道将钱捐到哪里。圣爱中医馆获此消息,第一个接收了她的捐款,并在全馆发起捐助活动。张良英还为丈夫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良口乡中学),资助品学兼优的180名孩子走出大山,学有所成,更好地建设美丽家园;为老弱病残、孤寡长寿和家庭困难的老人发放生活费,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尽享党的阳光雨露。此外,还为自己家乡敬老院及同学孙女上学捐款。

近年来,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一番话,令张良英热血沸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躬耕杏林,矢志不渝。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造福更多的人,是她毕生的夙愿。如今,耄耋之年的张良英坐诊时间日渐减少了,但她依旧孜孜不倦,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出去,帮助国家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医妇科人才 。“现在是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代,我希望在新形势下,新一代的中医人才能够守正创新,将中医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张良英常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云南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中医妇科人才辈出。正是有张良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一大批中医专家,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无私传授,倾尽自己全部心血为病患服务,使伟大的祖国医学如滔滔长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回望中医药发展历史,名家先贤灿若繁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与典范。正是如张良英教授一样的中医药专家,践行服务人民健康初心使命,才挺起了健康中国的脊梁。

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张良英!

往期推荐

云南中医药大学

扎根云岭大地六十载 坚守初心使命育英才

来源 | 新闻中心

编辑 | 陈楠

校对 | 曾秋毅尹保平和瑶

审核 |侯宾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中医药大学-先进典型‖终身教授张良英笃定“中医路”的六十年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