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winter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习俗知多少
吃饺子
民间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谚语。传说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看见乡亲们饥寒交迫、有不少人的耳朵冻伤了,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与葱姜等具有驱寒作用的蔬菜做馅,包成像耳朵一样的食物,名曰“驱寒娇耳汤”布施,并让乡亲们效仿这样的做法,御寒防冻。后来,每逢冬至节令,人们便吃“冻耳朵”,渐成习俗。
吃赤豆糯米饭
江南冬至之夜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传说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作恶多端的儿子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疫鬼最怕赤豆和糯米。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天吃煮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赤豆又名红小豆,性平味甘,能健脾行气,醒脾化湿。糯米就是江米,《本草原始》称它能“温补脾胃”。
九九消寒图
冬至有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消寒图》因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而得名,这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日历,也是人们为了打发时间,熬过漫长冬季的一种有趣发明。常见的《九九消寒图》有“九字画”“画梅花”“画铜钱”三种样式。
吃年糕
冬至时,在南方地区流行吃年糕。南方的年糕有很多种做法,甚至可以一天三顿不重样。年糕包含了人们想要年年高,年年好的美好愿望。
喝羊肉汤
冬至喝羊肉汤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的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养生
同样,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节,特别是女性,属阴,为凉性,更加得注重养生保暖。
1、晚间泡脚
俗话说“寒从足底生”,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多泡脚可有效帮助人体保暖。长期坚持,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人体的足部有丰富的穴位,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可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2、适量进补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冬至适当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应对严寒。
3、穴位按摩
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按照人与天地的关系,冬天重在养肾。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现衰老、肾气亏虚的现象。天气寒冷,寒邪首先侵袭的就是肾,更应着重补肾,维护肾气。中医上,按摩太溪、涌泉、关元三大穴位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
4、晒太阳
冬日晴天的时候,要抓住时间多晒太阳。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尤其要多晒背部,因为腹为阴,背为阳,多晒背部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功效。此外,晒太阳对调节情绪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也有很好的作用。
5、饮水保健康
冬季每日饮水应不少于8杯(总量不少于1500毫升),宜少量多次。冬季虽然出汗少,但是会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带走水分,加上排便失水,每天大约会失去2500毫升水。研究表明,冬季只要人体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会感到头晕、疲劳乏力、烦躁不安等。
往期推荐
大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组稿 | 那庭雨 张晓颖 邱娜
校对 | 李文静 吴越
编辑 | 庞玥欣 杨宝康
责编 | 潘雪梅
审核 |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