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耕学堂||精神谱系—抗日精神

昭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省耕学堂||精神谱系—抗日精神

编者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需要我们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

今天继续推出“省耕学堂”栏目开设专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和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昭通学院

昭通学院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抗日精神背景

日本对外扩张。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迅速强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加强了日本的野心,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日本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国际环境。各主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国际联盟未向中国伸出援手。

抗日精神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昂扬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全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对中国人来说,不论身在何处,不论何种身份,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说:“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日’的原则下和衷共济,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才是出路。”全体中华儿女在抗日的旗帜下凝聚起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人格特征,是抗战精神的精髓。面对日本法西斯疯狂的侵略气焰和残暴行径,无数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彰显了无比高贵的人格光辉。“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大义凛然,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谱写了激昂慷慨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胜利交响曲。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和英雄辈出的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成千上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冒着敌人的炮火、冒着枪林弹雨,以血肉之躯保卫神圣的家园。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队的对抗,而更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有没有必胜的信念,有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最终结果。就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表现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服,不自弃,不怨尤,以毅力、智慧和牺牲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来源】共产党员网

【版面编辑】肖娟 张建长 王松(实习)

【审核】王朝辉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昭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昭通学院-省耕学堂||精神谱系—抗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