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特辑|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端午节特辑|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又是一年端午时,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少有的能让北方人放弃饺子吃另一种食物的节日,也是南北方少有的吃同一种食物的节日。虽然可能这种食物从外形到内在,都有那么点不一样。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用菰[gū]叶(茭白叶)包裹黍(shǔ)米制成牛角状的很像粽子的食物,当时被称做“角黍”。而在晋代,粽子就已经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就是在米中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至此,甜咸之战的序幕也就算是拉开了。此时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也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有了“蜜饯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ruò]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的粽子而发展到今天,粽子的花色品种则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为甜口,小枣、红豆较常见;而南方则偏咸口,以鲜肉、火腿、蛋黄等馅料见长。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粽叶决定形状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粽叶是粽子的“衣裳”。虽然不同地区包粽子使用的粽叶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哪种粽叶,叶子的叶脉都属于平行脉。也就是说,叶片上可见的脉纹在叶片中有规律地“平行”分布。根据平行脉叶片自身的力学结构和叶片宽度、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粽子“最合适”的形状是四面体。正四面体是最常见的粽子形状。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正四面体的粽子符合简洁原则,只用1叶或2叶就能包成,且四个面都能用到完整的叶片,不需要多余的弯折,包法对叶脉的力学结构比较“温和”,还能保证密封性,另外正四面体的粽子也符合力学原则,有类似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在入水过程中可保结构稳定,最合适”的形状是四面体。正四面体是最常见的粽子形状。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图文/网络)

(主播/z小姐)

(责任编辑/黎林珊)

(编辑审核/吴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文理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端午节特辑|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