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张艺谋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导演。张艺谋最初是作为演员出现的。《老井》是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有了这部电影,张艺谋赢得了三座影帝。后来,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令人刮目相看。他把自己的影片归结于艺术类影片。他认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人类共有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国界,感动你了,你就喜欢了。”
在张艺谋的电影对美的追求中,《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最为突出的。电影的画面精致、对称、和谐,具有一种古典美。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公子做生意从外面回来,在楼上吹笛,最后和四姨太一同离开的场面,这种匠心独韵不仅显示了张艺谋对画面上的刻意追求,与整个电影以四合院为基调的平整、稳定、压抑的画面既和谐一致,有显示了他内在的浪漫气息。
与此相反,《我的父亲母亲》的画面则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动感,显示了青春的活力,同时也显示了生命的一种悲壮与崇高的美。特别是在画面与细节的处理上表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根本特点。红颜色为血和火的颜色,它代表了对幸福和理想的向往。与国庆、生日、婚宴等各种喜庆中出现的红色所代表的稳定和平吉祥的寓意不同,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大多具有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跳跃、奔放、热烈、动荡的特点。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表达对信念的执著。电影不仅仅表达对教育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普通人对信念的追求。如果说此电影仅仅是对教育的关注,我们无法在张艺谋其他的电影中得到印证。而对执著的叙述确是他电影反复出现的主题。电影告诉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性:破败不堪的校舍,生活无着的学生,毫无着落的教师。穷山沟里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近乎原始状态的教育状况在观众视觉上造成的强烈冲击淡化了人们对魏敏芝“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的敬意
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中表达了对公平的追求。秋菊对“说法”的执着使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解,其实,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就能常常看到秋菊的形象。
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如一的三个基本主题:
对美的追求,对执着信念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
张艺谋电影捧红的女演员也被媒体称之为“谋女郎”,张艺谋影片的第一任女主角巩俐因《红高粱》一炮而红,继而成为奠定张艺谋“国际知名导演”地位的影片中的“固定”女主角,现在更被视为“东方女性”的形象代言人、国际知名影星。
从“我爷爷”、“我奶奶”讲到“我父亲”、“我母亲”,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似乎是张艺谋对自己导演风格的又一次新的诠释。被观众视为“小巩俐”的章子怡,上了封面去了戛纳柏林,红火速度让她自己都始料不及。
张艺谋珍惜自己的事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这种虔敬态度的根本就是:他永远是一个导演,决不会因为当导演太出名就异化成其他的社会工作者。他知道自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也知道自己做得很好,他还知道他必须持续不断地真诚地跟观众交流,人们就会更加理解喜欢他的工作。这样一种虔敬的态度,让人钦服。
(图文/网络)
(主播/邢璐)
(责任编辑/曾腾)
(编辑审核/王东艳)
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