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每到逢年过节,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渲染了节日气氛。
林远高,壮族,毕业于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擅长剪纸艺术,现为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和艺术学院民族民间文化课专业教师。他的作品《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宽0.38米,长520余米,预计今年完工,这副待完成的作品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每每谈到剪纸的创作和技法时,林远高总是充满热切的眼神和认真的神情,眼里饱含希望,他对剪纸的热爱之情置于血脉,融入骨子里。林远高出生在广南县八宝镇河野村的一户壮族人家,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习剪纸。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他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剪纸不只是儿时爱玩的游戏,还陪伴他成长。小小年纪的林远高能熟练地剪出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在村里小有名气。小伙伴和大人都夸他手巧,在剪纸方面很有灵气。2002年初中毕业后,林远高考进当时的文山师专美术系,读5年制大专。大学期间,他运用老师讲解的中国画专业知识,学习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点,认真钻研民族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改进,剪纸造诣有了质的提升。2005年,林远高成功创作一幅长90厘米、宽60厘米的剪纸作品《勒那歌酒》,展现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酒文化。该作品在全国大学生首届艺术展演上荣获全国三等奖,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上获一等奖。大学5年,林远高创作出了数不清的剪纸作品,其中有50多幅作品获得全国、省、州级奖项。
林远高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传统的民间艺术,尤其是原生态的。壮族传统剪纸过去多用于服饰刺绣,也有少数剪纸用于在宗教祭祀活动,范围比较狭窄。
从学生时代至今,他作品颇丰,有很多获了奖,有的甚至被艺术馆收藏。但他却说,令他完全满意的没有,相对比较满意有《勒那酒歌》(荣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还有描述壮族一年十二个月习俗的《百越·祥礼·莱瓦》图。
“将民歌和剪纸艺术进行结合,我觉得自己目前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我们这个壮族民歌很多人听不懂,现在可以通过我的剪纸更直观地表达出来,让大家了解壮族文化。”林远高说。
据了解,《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项目的主题思想是:围绕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壮族以图纹符号世代传承的“坡芽情歌”记载的爱情故事,并结合该村周边壮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利用壮族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手法,表现歌书中记载的壮族“依歌择偶”的生动场景,从而达到以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密码的目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项目以壮族独特的剪纸符号语言创作构思,并根据歌书所描述的壮乡美景和壮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用淳朴的黑白单色剪纸画面来展示“坡芽情歌”从邀约对歌、以歌传情、倾吐心声、相依相恋到建立美满的家庭,乃至白头偕老等一系列的故事内容。剪纸长卷用极富壮族风格的剪纸形式来表现爱情故事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本课题研究将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即将壮族传统的剪纸工艺与现代的剪刻技法相结合,既可以生动地剪刻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装束的人物造型,又能够从不同角度剪刻出壮族传统的杆栏民居,乃至壮乡的奇山秀水和风土人情。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壮族的生产生活提供直观的形象资料。
剪纸艺术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浓缩了文化的传统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壮族的后裔,林远高认为他有责任把壮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自从句町国的铜鼓被发掘,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教授涌进文山,研究破译遗留下来的坡芽歌书和石壁上的古老符号,但部分理解和实际意思存在差距。于是他踏上了用剪纸来记录民族文化的道路,一有闲暇便进行壮族古代文字和符号的破译研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艺术需要创新,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和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剪纸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艺术魅力,林远高经常走到乡下,走进壮族寨子,咨询老一辈艺人。因此,他的剪纸作品中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古朴而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