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上)

云南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上)

云南财经大学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光从不偏爱任何人,它带走了稚嫩的容颜,让那段鲜活的青葱岁月逐渐泛黄。悠悠三十载,弹指一挥间,归来的他们仍是少年。

2018年9月15日,我校19个毕业班级的500余名校友重返校园,寻找云财人的**记忆。期间,校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校友,听他们讲述昔日美好的校园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看看那些记忆中与云财有关的故事。

云南财经大学

01

一群“大孩子”三十年的挂念

汇文礼堂内,灯光闪亮,音乐奏起,一群中年男女在排练诗朗诵。“在我这里,他们可以永远保持童真。”观众席上的陈寿娟老师望着台上的这群“大孩子”如是说。悠悠三十载,每年的六一,陈老师会给这么一群“大孩子”过儿童节;每当教师节来临,“大孩子”们也会给陈老师送来鲜花和祝福,这已经成为了陈老师和84家电三班的学生之间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这一份牵绊,一念就是30年。

在已退休14年的陈老师眼中,他们是懂事的学生,是调皮的子女,更是相惜的朋友。30多年前,正值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刚刚起步,与现在相比,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没有各色各样的娱乐活动,是勤奋和刻苦支撑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远大理想,认真细致、目标明确是他们的代名词。日常的学习和专研是枯燥的,但有了师生相聚一堂的频繁互动,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私底下,学生对陈老师十分亲近,经常相约在陈老师家中炸虾片,一锅刚起,立即一抢而光……每每说起这些,都是记忆里最香甜的味道。

回忆起曾经和学生们相处的时光,常常令陈老师开怀大笑:“他们有时候也很皮。”一次几个同学约着出去庆祝生日,玩得忘了时间,过了门禁时间,甚至过了零点还未回校。焦急万分的陈老师就一直在校门口等,直至过了凌晨1点,方见黑漆漆的夜幕下,校门上方探出几个脑袋——晚归的皮孩子翻墙上来了。情急之下的陈老师大喊了一声“站住!”,学生们被吓得不轻,赶紧从墙上跳下主动承认错误,陈老师一颗高悬的心才算是放下。直至今日,此桩“趣事”每每都会被拿出来说笑,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当时可被陈老师吓到了!”

悠悠三十载,浓浓师生情。嚷嚷一声“陈大妈”,倾注了“皮孩子们”对陈老师的喜欢和挂念;轻轻一句“陈老师”,饱含了学生对陈老师的敬意和感恩。岁月斑驳了容颜,却沉淀了深情。

记者 何莉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02

一边回忆,一边继续

看着年过半百的老同学用力拥抱着当年的同学,热泪盈眶,回味着大学一起品过的酸甜苦辣,每个人脸上即使青春不在,却依旧是久违的熟悉笑容,来自86工经班的李春兰作为发起者是最欣慰的,“看到大家这么高兴,我觉得自己再累都是有意义的。”

为期一天的返校活动,李春兰默默准备了十个月,“我们班56个人,报名了42人,今天实际到了34人,是返校班级里人数最多的。”说这话的时候,她满脸骄傲。毕业后,她和班主任一直保持着联系,再加上内心一直深藏着一份对大学校园的向往,当听说有同事参加了学校去年的毕业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时,李春兰顿时两眼放光,“我们也毕业30 年了呀,我们也可以一起回去看看自己的母校。”

但热情高涨的她刚开始便被泼了一盆冷水,因为没有牵头人,同学们又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应者寥寥。但她并没有放弃,建群、一个一个电话去跟同学协调商量、跟学校沟通……中间也有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她没有计较,“只讲同学情,不讲负能量”,还是继续为同学服务。看着相聚时大家开心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因为重聚,李春兰还重新与同班的王艳艳结下了深刻情谊。原本两人在学生时代并没有太多接触,却在30年后重新牵上线,重温同学情。王艳艳说,大学的时候觉得李春兰很高冷,也没有太多了解,“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她,没想到她心里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小宇宙。”而李春兰说王艳艳在学生时代就是“女神”,“她热情、感性,在这次组织活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她的正能量和魅力影响鼓励着我。”两人都觉得相知恨晚,约定以后要常联系。友情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李春兰很喜欢一句话,“生活就是一边回忆,一边继续。”她自己也确实在这样做着,不忘年少的美好,甘愿为同学情谊做搭桥者……毕业后在工作中为看懂英文报表苦学英语,在儿子上大学之后自考高级统计师,在退休之后又把生活安排计划得多姿多彩,学乐器、学英语、学跳舞……也希望校友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依旧能带着母校和老友的祝福活得鲜衣怒马。

记者 陈克花 曾荣 徐丹丹

云南财经大学

图 徐斯然

03

此情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早上7点出发,3个小时的飞行,来自86工经班的王艳艳带着自己的外孙女从杭州奔赴昆明,时隔30年再次回到母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未走到跟前,便被她爽朗的笑声吸引,王艳艳激动又兴奋,丝毫不见长途的疲倦之态,她说,现在对学校是新奇又陌生,但更多的是骄傲。

说起和母校的缘分,王艳艳感慨万千,在大家千军万马奔赴高考这座独木桥的时候,她因排球训练耽误了文化课,两次与大学失之交臂,工作后的她心有不甘,边工作边自费补习,终于在1986年的成人高考中以超过省线170多分的成绩考入大学,当时她最想考取的是云南财贸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前身),却因对填报学校的不了解,进入了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然而,毕业30年之后,两校合并的因缘让她最终以一个“云财人”的身份回到了向往多年的学校。

“那个年代的同学情最干净最纯真”,王艳艳说,即使毕业了,同学们的联系也从来没有断过。当天为她接机的就是她的同班同学杨新建,两人还是前后桌,持续了30年的友谊让她清楚地记得,曾经的“老杨”当年入学时因为戴着黑框方边眼镜而被她笑称“老气横秋”……点滴情谊,历历在目。忘不了曾经每周六在二楼会议室的“舞会”,忘不了年少时一起舞动的芳华,也忘不了那些年在海埂一起上过的游泳课……30年,此情隔山海,山海亦可平,距离减淡不了情谊,相反让人格外珍惜。

文字 陈克花 曾荣 徐丹丹

云南财经大学

图 曾荣

04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

“十五、十六、十七……”小花园的草地上,两位男同学即兴俯卧撑比赛,女同学笑着围了过去,拿出手机咔咔拍照,并向一旁挥手道:“班长,快过来看啊!”正在与昔日同窗热聊过往的86企管班班长聂云祥被热情的老同学拉入了观战的人群,一起为“选手”加油鼓劲起来……

时隔三十年,第一次重回母校,刚开完“班会”的聂云祥和同学们显得都很激动。不同于其他校友,聂云祥在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念大学时,已经在企业工作了15年。那时是带薪上学,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但作为86企管班的班长,聂云祥却是同学们眼中的“大王”,在班上他几乎是玩着学,成绩也总是科科第一。回忆起大学时代的学习经历,聂云祥说:“我第一次读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便在昆明机床厂从事技术工作,1983年企业改革,便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在岗后发现自己在企业管理上是一片空白,于是便再次通过考试考取了经济管理学院。”凭借扎实的理工基础,聂云祥在企管专业如鱼得水,还时常在学习上帮助班上的同学。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自大学时代起,聂云祥就很爱看书,直到现在亦是如此。无论与专业是否相关,他都会认真品读。学生时代看了很多企业体制方面的书,在股份制还没兴起时,他的毕业论文就率先探讨了企业改革的出路并鼓励推行股份制。当毕业回到昆明机床厂时,恰恰赶上公司上市,于是他在大学里读的课外书派上了用场,在与香港联交所的谈判中得心应手,最后公司顺利在香港上市。聂云祥常说,学习是一生的事,“不经常充电,就会落后于时代。”

虽然现在聂云祥已经退休在家,但还是有企业常常会打电话来咨询,一如退休前的忙碌,“虽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感觉很充实,因为我们这代人一直都在拼,不断接触新的东西,迎接新的挑战。”

记者 卢东旭 邓晓麟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图 卢东旭

05

非常怀念,非常感恩

“在财院学习的时光,为我今后三四十年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常怀念,非常感恩。”商经系8623班李云波如是说。

当年26岁的李云波是一家企业的主管会计,1986年,通过全国成人高考成为干部专修班的一名学员,到云南财贸学院进行学习深造。“当时我们跟本科生一起学习,食宿都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我是带着工资上学堂。”回忆起往事,李云波的脸上满是笑意。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课余活动,他都还是记忆犹新。“当时给我们上企业管理课的马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老师,上课铃一响就立马上课,一秒钟都不耽误,一堂课45分钟,教给我们的都是有用的内容,下课铃一响正好讲完,时间掌控得非常精确。”

学校里最令他难忘的建筑就是图书馆(现钟正山美术馆),每当走进图书馆看到门口周恩来总理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总能让李云波精神振奋。图书馆内的布局,宿舍里的构造,他记得;老师们自编的教材,同学们在学校周围的蚕豆地里一起背书复习的傍晚,他也记得。他说:“在财院学习的这两年,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些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还很有帮助”。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就在这个校园里,和同学们在盘龙江畔钓鱼,在宿舍的天台上烧烤,食堂饭菜的味道,一起拼搏过的球场……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每年四月的泼水节,总会有一些调皮的男生用塑料袋装满水从宿舍楼上往下扔女同学或者是女老师,导致学校在泼水节期间便会暂时关掉宿舍楼的水闸……每每想起,这一段段有趣的回忆总让他忍俊不禁。

“忘掉世间的浮华,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珍惜这一生无法再复制的四年大学生活。在大学里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与社会主流同步走,而不至于被快速淘汰。”三十年后再返母校,李云波真诚地表达了对学弟学妹的美好祝福,对于他自己,则始终感恩与云财的相遇,为自己是一名云财人而感到自豪。

记者韦莉温莎 刘艳 何桥俊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文字 | 云财记者团

编辑 | 张薇 吴炳昕

排版 | 林晶

实习编辑 | 陈克花 陈希雅

云南财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财经大学-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