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沮丧,没有绝望。”谈及当初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的感受,赵金蕊老师十分平静,“我的家庭教育磨练了我强大的内心。”2010年4月,我校商学院赵金蕊老师突然患上鼻咽癌并已扩散至颈部淋巴细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
很多人惊叹,她年纪轻轻,面对癌症竟能有如此心态。她说,“人生中会有很多意外,轻易就能夺走你的生命,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今年,与癌症顽强抗争了9个年头的赵金蕊老师以其感人至深的优秀表现,被云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教学先进典型——赵金蕊
直面命运,不卑不亢
刚确诊时,赵金蕊老师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医院立即执行了全面清扫手术,而后因无法确定精准位置,只能采取大范围放疗的治疗方式。考虑到临时更换指导教师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她选择在昆明做手术和放疗,一边休养一边坚持完成了对1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因为不方便常待在学校,学生们便来到医院,守在病床前听她的讲授。持续的高强度治疗导致她失去了发声能力,但她仍采用邮件、短信、笔记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学生的指导。
2010年7月,赵金蕊老师的病情急剧恶化,一夜之间,癌细胞迅速扩散,致十根肋骨断裂,让她彻底无法站立,只能卧床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化疗。这期间,她并未灰心丧气。除了家人的支撑和朋友的关心,云南省总工会、校工会、各级领导和同事们,也在危难的时候给予了她经济上的有力支持和工作上的帮助。最终,赵老师坚强地挨过了弥散性骨转移的各种疼痛与折磨。
2011年3月,化疗治疗结束后,赵金蕊老师在主治医生的鼓励下,接受了边工作边治疗的医治方案,重新回到三尺讲台,全面恢复所有教学科研工作。“医生非常理性地分析我的情况,与我讨论未来。” 她深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过这个坎很难,但她必须这么做,她还有家庭,有宝贵的人生。即使卧病在床,她也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思考新的教育理念。
“赵金蕊老师非常坚强,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乐观心态,热爱生活,这是很不容易的。”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敏如是评价。王老师说,赵金蕊老师回归讲台后,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也几乎没有影响到教学工作。学院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学培训或交流会,她都会主动参加,以提升个人能力。“我从未感到赵金蕊老师因身体原因在工作上有丝毫松懈,她甚至做得比很多人更多。”
在2012年至2016年集中医治四种严重的并发症期间,赵金蕊老师每学年都满额甚至超额完成岗位职责要求的教学工作量,在CSSCI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出版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4次获得“ 科学研究成果奖” ,2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她指导的学生中,有2组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3组获得校级奖项,1组完成SRTP项目,所指导的毕业论文有4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2名本科生在她的带领下做科研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学院会务、国内学术会议、研究生招生和答辩以及各种集体活动,并于2014年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磨难之中,温暖包围
不仅是人民教师,赵金蕊老师在家庭中还身兼母亲、妻子、女儿三个角色,其间的平衡非常重要但也非常不易。“宽容”“理解”“责任心”便是她认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办法。
赵老师的丈夫是军人,无法时时守护在患病的妻子身边,但他总是竭尽所能去照顾她,所有的紧要关头他都是赵老师最坚强的依靠。赵老师的儿子贝贝在她查出患病时只有两岁,被提前送进了幼儿园,课余时间,赵老师都将他带在身边。因为同时要兼顾自己的博士学业,必须书不离身,边就医边学习,贝贝就在医院里陪妈妈度过了在病床上的一天又一天,一熬就是四年。儿子的成长给了赵老师莫大的欣慰,也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强大力量。
在读博前,赵老师就已开始着手准备博士期间需要完成的学术研究与文章,博士论文第一稿是非常具有学术创见性的研究,导师却要求她调整为宏观经济方向,这几乎推翻了她此前的努力。“医病从没有让我掉过眼泪,这件事情却让我痛哭流涕。就在我近乎崩溃、坐在床角哭的时候,是贝贝第一个冲过来安慰我:‘妈妈不哭,妈妈历尽艰辛,天天熬夜,看那么多书,写出那么多好文章,怎么会不行呢?老师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你病了,希望你慢慢来,晚点毕业。’”儿子温柔的鼓励像一棵救命稻草将赵金蕊老师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磨难中能见真情,许多家庭遇到这种事,离的离,走的走。我们一家三口在我患病后却一如既往的幸福。”就是这份“一如既往的幸福”,赵老师的家庭在2013年被云南省总工会评为“五好和谐家庭”。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赵金蕊老师感触颇深,她强大的意志力是在磨砺中成长的,也是在父爱中参透的。父亲是云南省劳动模范,用行动教给身边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独立、坚强、有担当、有爱心。”这就是父亲身体力行教给赵金蕊老师的人生信条。
赵老师说,父亲忙碌一生、透支自我的做法曾让她无法理解,“但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是要追求价值和实现自我的,不只是肤浅的吃饱穿暖,更要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心系教育,师者情怀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赵金蕊老师希望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师者”。拒绝以每天到点上下课为始终的流程式教学,有没有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授,在她看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个人怎样都能走过人生,但人与人之间层次、格局的差别是很大的。”她说:“三观的塑造是最重要的,要想把教育做强大,就要把心和思想打开,把境界和格局打开。”
始终将“先做人,再做学问”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赵金蕊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深得学生喜爱。“刚知道赵老师的病症如此严重时,我很惊讶,因为她对教学、科研的要求丝毫没有因此降低,始终精益求精。”会计学院注会10-2班李可航同学说,赵老师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的始终是一种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态度。
“赵老师会从各个角度进行举例,解答学生的提问,我每次听她的讲解都很受启发。课外她也会和学生亲切交流。我周围很多同学除了向赵老师请教学习问题外,也爱找她聊生活。”商学院市场营销1803班硕士研究生李婧说。
原工商管理学院市专08-1班李冉同学说,“我的赵老师是一位坚韧而执着的女性,她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每天都在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奋斗,是一位真真正正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在李冉的眼里,赵老师教学能力出众,备课充分,不需要书本的辅助,就能将全书知识点贯穿整堂课,而且通俗易懂,“对于一个我这样记忆力差的学生来说,一堂课下来能记住大部分内容。”
毕业后的李冉还保持着给赵老师发邮件的习惯,“一封封邮件陪伴着初入职场的我,她听我的牢骚、抱怨及迷茫,给我鼓励、安慰和帮助,虽然总是彼此挂念,但一封充满温度的邮件让我们知道彼此都好好的,就甚是欣慰。”李冉迈入婚姻殿堂时,赵老师全家去参加婚礼。“那时的她看起来因生病依然寡瘦,交谈中听到她说还是喜欢当老师的踏实感觉,就继续回学校教书了。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心依然牵挂学生,她依然希望能传道授业。”
近年来,赵金蕊老师的身体状况已有好转,丈夫转业后也为她分担了很多压力。作为母亲,她会抽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陪伴孩子成长。
命运或许是不公的,但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摸爬滚打、披荆斩棘中手握星光。她,做到了。
文字 | 丁紫怡 苗玉薪
图片 | 云财记者团
封面图 | 张文静
编辑 | 吴炳昕
排版 | 张文静
实习编辑 | 张文静 丁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