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诗和远方,大家定会想到那些超脱世俗烟火,超越现有地域的美好远方,在那里生活如诗,不再是繁琐的柴米油盐和公交地铁。
航拍龙陵县象达镇勐蚌村视频(2020年5月摄)
诗和远方有些镜花水月,稍纵即逝的感觉,离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有些距离。然而这个“距离”却突然被“拉得更大”了,因为我将要去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扶贫,在那里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勐蚌村山林草甸(2020年5月摄)
2019年7月,我来到了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所辖的一个遥远山村—勐蚌村。这里就是云南人口中的“山卡卡”,最高海拔2889米,路途遥远,距离昆明约700公里,距离最近的城市芒市和象达镇约40公里山路,按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进去就不想出来,出来就不想进去”的地方。
勐蚌村映山红(2020年4月摄)
这次旅行从昆明出发一路8、9个小时,全程约700公里,这一“壮举”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好在想象中去村庄的荒野土路,泥泞坑洼都没有遇到,进村已修通了水泥路。正是这条通进勐蚌村的水泥路,把我们这些外乡人和外面世界的精彩带到了村里。
通村硬化水泥路(2020年5月摄)
听**说,村子2013年被纳入贫困村,在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下,修起了水泥路,但是外出的班车因为客流量太小且不固定已经暂停运营,人们出村去别的地方主要依靠包车、自驾或搭顺风车等方式。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移动安装手机网络的车辆驶进了村庄,无线网络、电视信号、4G信号覆盖了村子。借着这条大路和通往农户家的串户路,房屋修缮的材料也被源源不断地运来。微信群被**和驻村工作队员普及开来,今年疫情期间村里的大会小会也都顺利实现了在线讨论,甚至农妇们也能熟练地操作社交软件,把农家菜视频搬上网络。
到村庄后的见闻着实让我有些惊讶,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强,决心之大,是那些没有亲眼所见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入户开展工作(2020年4月摄)
然而,在与农村的近距离接触中,我也发现了村民们也在追求着诗和远方,向往去一个有诗意或美好的地方生活。很多农村孩子的目标就是找个好赚钱的工作,或者出去闯荡世界之后脱离农村,有的村民有钱了就去城市买房养老,毕竟城市的条件更好,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这些年,扶贫攻坚的工作中,除了修通公路外,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扶贫队员还积极帮助村民发展生产。
党支部活动(2020年4月摄)
就勐蚌村而言,除了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农耕、农作物种植,畜牧渔业养殖等外,近年来还强化了森林保护工作,也因地制宜建立了很多基地:栎果猪养殖及加工基地,药材种植基地,车离子种植基地等等,积极帮助村民提升各项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16年,勐蚌村已退出了贫困村。随后,勐蚌村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政治、文化的文明程度,扶贫工作也仍在全方位开展,除了避免返贫,巩固扶贫成果外,还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和升学率,设立经验交流会和高考优秀学生座谈会等,不仅让村民感到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我们扶贫工作队员也在一次次的成就中倍感充实。
车厘子种植基地(2020年5月摄)
再来看看村民的变化吧!随着扶贫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过去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逐渐被村里的发展所吸引。他们很多人索性留在了村里发展,分别到村里的车厘子种植基地、栎果猪加工厂或者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或者响应惠农政策自己养牛养羊,既能够照顾家里,又能够赚钱。
山林散养栎果猪(2020年5月摄)
栎果猪火腿(2020年5月拍摄于勐蚌村陈开宇家)
草场放养黄山羊(2020年5月摄于勐蚌村)
农家客栈(2020年5月摄于勐蚌村)
终于,我明白了无论身在何方,哪里能够实现理想,哪里就是诗和远方,现在我不再到处去追寻而是去创造。我们前赴后继,努力把勐蚌村等村庄打造成村民们喜欢且热爱停留的地方。我相信,不远的未来,人们目光所及,皆是诗和远方。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云南频道
作者:昆明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章子雷
视频:熊大孝
编辑:校报记者团尹誉霏、太馨柔
审核: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