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指导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云南省档案局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云南网
联合出品的
《红色档案·云南中共党员口述历史》
今天推出第二十二集
↓↓↓
“同心协力,战胜敌人,追求翻身,追求解放。”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次革命行动,今年90岁的李世俊老人,依然记得当时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1931年,李世俊出生在云南大理剑川县。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如火如荼,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吸收更多年轻力量加入革命行列,1944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昆明建立起一个秘密的先进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以下简称“民青”)。
“民青”的主要成份是学生,宗旨是“在中国实现新民主义”“受最先进政党的领导,同民主力量合作”。年少的李世俊加入到了其中。1949年3月,由于李世俊在“民青”的表现良好,党组织经过考虑,决定吸收李世俊入党。那一年,他正好18岁。
入党之后,李世俊的党组织联系人段立原向他透露,党组织准备在剑川发动武装暴动,安排李世俊也参加行动。中共滇西工委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并在报经云南省工委批准后,决定把暴动时间定在4月2日。
当晚10时许,按照党组织的严密部署,剑川各区分别派出十几人至三十人不等的队伍,集中到县城西边的文庙。到4月3日凌晨1时,全部暴动队员集中近130人。
凌晨2时左右,起义队伍分两路由西、南城门迅速入城,收缴了守卫士兵的枪支。在防守士兵的配合下,双方均未鸣枪,队伍到达县政府大门口会合时,敌人毫无察觉。然而,随着县政府守卫警察的抵抗,驻守县政府的敌兵开始反抗,双方一度陷入对峙中。
在这情况突变之际,起义队伍当机立断,改变进攻路线,由一路正面进攻改为两路腹背夹击,并派遣另外两支小队攻取县政府南侧门及县自卫大队部后门。
在一片混战之中,起义队伍队员在汽油桶内燃放鞭炮,冒充“机枪声”,还吹响了军号,两路队伍用斧头劈开两道后门冲入。敌人惊慌失措,纷纷投降,四散逃命,不再抵抗。最终,起义部队共收缴步枪80多支,子弹2万多发,手榴弹200多枚,军衣50多套和大批军用品。
此次暴动取得胜利,在滇西解放了第一座县城,消灭了国民党剑川的主要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剑川县政府,公开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剑川人民自卫团。
参加完暴动的李世俊回到地方担任了村支书,发动群众,支援前线,配合部队开展各方面后勤工作。1949年后,李世俊历任中共剑川甸南区委委员、区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剑川县第四区、第五区区委委员,中共丽江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中共迪庆州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剑川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剑川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
李世俊编写了《中共剑川地方史》《剑湖儿女——记抗日战争时期及之前的剑川共产党员和中共滇西工委委员》等多部剑川地方党史著作,为记录剑川革命历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