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回望红色百年,追忆光辉岁月”专项实践】
金融与经贸学院赴宁波“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实践服务团纪实
2021年7月12日,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来到了梁弄,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先后参观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浙东区委、浙东行政公署等旧址和横坎头村。
作为曾经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梁弄,它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意义,是红色记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团循着先辈足迹前来参仰。展厅内陈列着丰富的文字、图片、革命物件和蜡像等各种形式的史料,它们都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奋斗历程。指挥部的旧址就坐落在此,红色基因在小镇里慢慢沉淀。在当地的红色展馆里陈列的余姚政府所得成就与计划方针描绘着将梁弄从革命老区转变为小康模板镇的蓝图。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团很幸运碰到了老村长——横坎头村“三老”后人的黄志尧,他亲自为实践团讲述了他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和纪念馆的历史。2002年,黄老在新四军纪念旧址担任管理员,宣传浙东红色文化。次年1月,接待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总书记的嘱托让老村长彻夜难眠,几天后上级部门提出将居住在旧址的住户全部搬出,老村长带头第一个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党员干部带头做义务修路工,全体村民们下定决心,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2003年到2006年担任纪念馆讲解员,2005年,黄老向当地文化局和余姚市政府提出要保护并发展好当地红色文化旧址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且带头完成旧址搬迁工作。尽管如今黄老年岁已高,却仍在发挥余热,加入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
在横坎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团队成员们重温了红色之旅和习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学习党史故事,了解到自习总书记回信以来,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横坎头村党委和村民上下一心,围绕红色主题,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利用好红色资源展开一系列活动,深入了解了当代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发展变化,领略了新时代村庄的新面貌,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中国大地上农村振兴的典范。团队成员们还了解了横坎头村的村名由来和横坎头村2003年至2020年总书记的发展历程,认真观看学习了央视新闻对习近平回信勉励的报道回放。
【团队风采】
信息学院赴温州“非遗”文化实践服务团纪实
2021年7月14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信息学院赴温州“非遗”文化实践服务团前往福州,通过参观学习和举办各式活动的形式学习并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林则徐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福州是中国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故乡。182年前,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总重量237万多斤。目前据了解,福建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3.7万名,占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5%,其中青少年成为毒品滥用主要群体。禁毒是全社会的责任,尤其青少年吸毒更加让人痛心,因此全民要以林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将禁毒斗争进行到底。
2021年7月15日,实践团队线上学习了固始根亲博物馆的相关文化。成员线上查询并分享,了解到固始根亲博物馆以姓氏寻根为主题,是河南省唯一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博物馆,毗邻县行政中心。随着根亲博物馆的设立,一段段入闽的移民历史更是广为人知,这些入闽先人的后代子孙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源,同时有着“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说法。博物馆展示了固始出土的各类文物。在展厅的正中央可以看到有两小块金光闪闪的金币。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这两小块金币虽然是固始根亲博物馆里收藏的最小文物,却是“镇馆之宝”,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最早流通的黄金货币“郢爰”。
参观完根亲文化博物馆,实践团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新石器时期的出土文物让成员们感受到了家乡历史的悠久,对根亲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姓氏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明白了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深厚感情。
2021年7月17日,实践团队成员考察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国清寺。团队经学习了解到:国清寺,原名天台寺,后因“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后在清雍正十二年时,进行了一次全面重修。在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推测“国清寺”这三字可能为雍正皇帝书写。在国清寺里蕴藏着丰富、独特的宗教文化,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与天下四绝之一,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显赫的皇家地位,更是占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人心醉的秀丽风光。
这座古庙殿阁楼台错落有致,游廊串联而起,一步一景,步步是景。站在大殿前,游廊上抬头看四面八方,每个景色皆有禅意、韵味,让人感到悠闲与心静,这与城市的喧嚣形成了对比。
///
工商管理学院赴海宁“科同村乡村旅游调研”实践服务团纪实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城乡差距难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借此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海宁“科同村乡村旅游调研”实践服务团通过对该村开展乡村旅游调研,了解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
7月3号实践团队开展了此次调研,并且得到了科同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带领成员们实地参观并详细介绍村内的特色旅游景点,比如古色古香的老街、红色记忆珍藏馆和村文化礼堂,参观完又详细回答了团队提出的一些访谈问题。另外,成员们还走访了多家农户,并对农户和游客开展了乡村旅游的问卷调查。
通过调研,成员们见识到科同村的村容貌美、村环境美,村里的人更美,村的旅游建设发展也在努力发展中。近些年来乡村旅游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的日益强大,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支持与实践,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农民福祉,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的伟大进步。但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目前情况下,要着重关注旅游产品的设计、树立品牌形象和不断调整挑选适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宁市的乡村旅游会在政府、社会、村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既改善农村环境,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
金融与经贸学院赴台州 “东方瑰宝刺绣”实践服务团纪实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金融与经贸学院赴台州 “东方瑰宝刺绣”实践服务团将前往台州市台绣艺术馆进行以“东方瑰宝刺绣”为主题的调查。由于受台州疫情影响,此次社会实践改为了线上进行。
2021年7月18日,团队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和一位成员的实地拍摄,对台绣艺术馆和台绣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初步学习。据了解,台绣艺术馆展出台州本土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刺绣品近千件,文史、图片万余件。以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的陈列和现场演示等方式,分历史沿革、衣锦天下、代代耕耘、针法博览、百年成就、经典精品、重大记事、刺绣演示八个部分,向世人展示其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1年7月19日,为了进一步了解“东方瑰宝刺绣”,团队的另一位成员再次前往台州刺绣艺术馆,其余成员通过线上查找资料线下实地拍摄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方式,对花灯上的刺绣进行了着重了解和研究。成员们了解到王氏大花灯制作是分布在石桥头镇上王村的一种特大型彩灯扎制技艺,大花灯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早在清末民国初就以“高、大、精”而名闻台州六县。王氏大花灯分为龙、凤两盏宝塔式的大花灯,形似宝塔,塔身有七层,每一层的蚤檐上下和灯壁四周都贴有各色各样的凿纸作品和人物花鸟画,灯顶还有打开的宝伞与特别夸张的葫芦状宝刹,堪称我国民间灯彩工艺的一绝。
2021年7月20日,团队主要对在服装上的刺绣进行了深入了解,刺绣历史悠久,种类也有多种,此次实践成员们所了解的台绣更是凭借着区别于中国四大名绣的“雕平绣”而成为了“东方瑰宝”,闻名于全世界,如今更是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践团队学习到:服装上的刺绣就是在我们的服装上进行刺绣。在古代,服饰刺绣有着一套严格等级规范标准。皇帝绣龙,皇后绣凤,文官绣鹤,武官绣虎,不同的刺绣符号代表着不一样的身份地位,并以此来区分出富贵尊卑。可见刺绣曾一度代表着荣华富贵。将刺绣运用于服装上,是一个大的创新,给服装带来的个性化和无限附加值是不可取代的,将刺绣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观念共同注入到服装领域中,既传承了手艺,也得到了创新。
总之,在弘扬精美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传承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需要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将现代流行审美与古老的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内涵。
- END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来源/共青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委员会
排版/何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