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浙传有一门
“新工科”与“新文科”跨学科融合课程?
没错
今天官微君就带你走进
《原画设计与虚拟场景技术》&《影视美术双创实验课》
什么是跨学科融合课程?
为响应新工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的时代需求,推进试点项目与现有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差异化、特色化人才培养建设目标,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创业学院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校区的项目制“创新、创意、创作”课程建设新模式,打造了“新工科”与“新文科”跨学科融合课程——《原画设计与虚拟场景技术》&《影视美术双创实验课》。
课程实现了哪些融合?
该课程依托我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平台,分别以戏美专业韩忠工作室与创业学院合作的第一期双创实验课程《影视美术双创实验课》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原画设计与虚拟场景技术》课程学生组成多个项目协作小组,在项目创作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党史学习融合,跨学科课程融合,跨学科教师融合,跨学科学生融合的“四个融合”。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推动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文理结合、艺技结合的新工科、新文科、新艺术、新传媒教育路径。
01
专业教育、艺技学习与思政教育、党史学习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校级“课程思政” 试点建设专业,积极努力尝试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合到跨专业合作课程中。
该课程以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献礼建党一百周年重大剧目排名第一的,由韩忠老师担美术指导、韩忠工作室师生团队刚刚参与完成美术创作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为教学内容,通过带领学生研读剧本、分析讨论,结合社会热点,延展出九大主题场景串联建党百年。
场景包括:嘉兴南湖画舫(红船)、井冈山、遵义会议(遵义柏辉章公馆)、延安窑洞、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两弹一星、改革开放(深圳速度)、抗疫精神(雷神山医院建设)、扶贫精神(十八洞村)九个项目。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把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建党精神等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创作自觉,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作品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
02
“新工科”与“新文科”跨学科课程融合
面对“专业管理”的教育资源壁垒,课程组决定先从一项课程改革做起,探索跨学科专业教育资源整合、课程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将改革落在实处。
课程组选择了两门分属不同学科但具有融通点的课程《影视美术双创实验课》《原画设计与虚拟场景技术》。两门课程的结合,整合了剧本解读与文案策划、场景原画设计、3D三维场景建模、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展示设计等项目创作全流程的师资力量,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师资结构,为课程的进步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跨学科融合课程:《影视美术双创实验课》《原画设计与虚拟场景技术》
教师团队(戏美专业):危怡、韩忠、梁琳琳
教师团队(数技专业):张帆、高福星、荆丽茜
外请专家:姚禹(日本,GUILD STUDIO 游戏公司 2Dアーティスト/2D艺术家,浙江传媒学院韩忠影视美术研创工作室外聘概念设计指导)
布展指导:黄祎天
学生团队:1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含场景、人物两个方向)韩忠工作室学生、18数字媒体技术(游戏方向)学生
授课时间:2021-2022-2学期每周三下午13:30-17:30
授课地点:艺术楼韩忠影视美术研创工作室
03
“新工科”与“新文科”跨学科教师融合
两个学科专业教师的结构优化,使得每一个授课环节都变得更加科学。戏美专业教师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剧本解读与文案策划、场景原画设计到3D三维场景建模的过度,以及最后的展示设计部分。数技专业教师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3D三维场景建模、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部分。
在场景原画设计部分,课程还请到GUILD STUDIO 游戏公司 2Dアーティスト/2D艺术家,浙江传媒学院韩忠影视美术研创工作室外聘概念设计指导姚禹老师在日本与学生连线,线上分享了3次最前沿的概念原画设计绘图方法与技巧,学生反响热烈。
因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等原因,课程组需要不断修正授课方式、课程内容,时时调整上课节奏。课程组教师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将一周4节课上成了一周课上4小时,课后答疑1小时,答疑完再开每周总结会,项目的每一步推进都是课程组所有成员和同学们充分沟通达成信任的结果。
危怡老师介绍课程项目
张帆老师指导学生
高福星老师与学生讨论场景建模
教师团队审核学生项目完成情况
04
“新工科”与“新文科”跨学科学生融合
跨学科融合课程上课学生共58人,包括工科学生38名、艺术学生20名。学生根据课程项目分为9个小组,每组6-7人,包含两个学科的学生。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希望跨学科学生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而是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多了一群新的伙伴、新的战友,形成长期的跨学科学习小组,未来能够以团队的形式去承接新的项目。
课程组有意识的加大了课下小组讨论、课程阶段性小组分工汇报等合作工作内容。同学们也异常珍惜课上的当面交流和课下的跨校区线上互动时光,带给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课程效果怎么样?
经过一轮教学的探索实践,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匿名评价中,平均分达到94.63分(满分100分),在课程感受方面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
使用5分制李克表进行统计,认为“本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平均分达到4.6分;在授课方式上,认为“采用项目制的方式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能够形成更个性化能力”,平均分达到4.7分。“非常认可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方式”,平均分达到4.5分。
该课程的课程展陈阶段,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参与到作品的点评中,专家们认为融合课程成果已经接近行业水平,并有继续进行项目孵化的潜力。同时,有多名同学通过本次展陈活动,收到了相关企业的实习机会。
△2021年6月18-7月18日举办“党史学习”跨学科融合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成果展
△学生设计建模,3D打印红船模型
△2021年6月2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课程教师团队并摄录本课程成果展
△2021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王国银处长参观本课程成果展,对课程创新改革给予了较高评价
一起来看课程作品展示
嘉兴南湖画舫(红船)
井冈山
遵义会议(遵义柏辉章公馆)
延安窑洞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两弹一星
改革开放(深圳速度)
抗疫精神(雷神山医院建设)
扶贫精神(十八洞村)
师生们说
这次跨学科课程改革,过程艰难,但收获颇丰。感谢教务处、设计艺术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和创业学院对我们的课程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进行到这里。接下来,课程组教师团队将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研论文,分析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校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大家提供可参考的改革路径。
——危怡老师
在学校、学院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跨国家、跨校区、跨学院、跨学科和跨专业”等“5个跨越”,实现了本门课程的“技术+人文艺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通过PBL项目合作学习法,使媒体工程学院工科类数字媒体技术学生和设计艺术学院艺术类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得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锻炼,增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了解,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帆老师
18戏美专业学生
“我们以前以为虚拟技术相对容易实现,制作实景搭建要难得多,没想到虚拟设计也会受到许多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科的学生还都是用程序写出来的画面,这次真是开眼界了。”
“虚实结合的效果真的很棒,交互设计也非常有意思,认识了新的小伙伴,以后可以更好的合作了!”
“本次课程以建党百年为主题,使我们在项目中体会到党史,体会到国家焕荣昌盛之来之不易,我们能够和平,背后有人在负重前行。”
“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虽然需要较长的磨合时间,但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也让我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18数媒专业学生
“不同专业的老师有不同的上课风格,但是都能够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对我们进行交流,同时,还有国外的专家,使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国际范。”
“学生自主完成一个项目并通过展示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有成就感,同时老师邀请了企业的专家进行点评,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通过这门课程和作品的展览,我拿到了企业的offer了!”
“以前对艺术类同学的天马行空不可理解,觉得他们的想法不切实际,但经过此次的合作,我们觉得发散思维对提升作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使我们缺乏美感的作品得到艺术升华。”
“新工科”&“新文科”
双科汇聚 共创未来
让我们一起
为这门跨学科融合课程
点 赞!
百年恰是风华茂,学习党史正当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官微推出"学习党史"专栏,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引导浙传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不懈奋斗。
●你知道,浙传是什么颜色吗?
●吴烨,好样的!
●你好!2021级小浪花!
●祝全体老师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浙江传媒学院官微出品——
支持 |设计艺术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创业学院
编辑 | 刘伊涵
责编 | 毕雯雯
责审 |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