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院长王瑞勉励新生“事必尽善,知行合一”!

浙江音乐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院长王瑞勉励新生“事必尽善,知行合一”!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9月12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大剧院隆重举行。

浙江音乐学院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胡建新、王瑞、贾秀英、王均寅、杨九华、张伟波、应达伟、汪洋、奚丽萍、李俊出席,各系院(部)、职能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及900多名新入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参加。开学典礼由党委副书记王均寅主持。

浙江音乐学院

院长王瑞代表学院,向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并以“事必尽善,知行合一”为题,为新生带来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事必尽善,知行合一

——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 王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1级开学典礼,欢迎962名新同学(本科生746,研究生216,包括留学生)正式成为浙音大家庭中的一员。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21级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

十年寒窗,以梦为马,孜孜以求,不负韶华。同学们在历经各种艰难考验,特别是经受了百年未有之新冠疫情带来的大考,实现了升学和防疫的双胜利,因此,今天的开学典礼对于大家来说,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我想,举行开学典礼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示对大家的欢迎,而是以一种庄重谨严的仪式感,纪念未能忘却的曾经过往,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启面向未来的新征程。为此,在这个特殊时刻,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传承“学堂乐歌”精神,胸怀国之大者

在浙音的校园里,有四个中外艺术家的雕塑群,分别是位于大剧院、音乐厅区域的中国古代艺术家雕塑群、南门的外国古典作曲家雕塑群、校园中心区域的中国近现代和当代音乐家雕塑群,以及学生宿舍区的外国近现代作曲家雕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是中外优秀音乐家和艺术家的杰出代表。这些雕塑组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景观,同时也展现了浙江音乐学院融贯古今、会通中外的开放的办学理念。其中,在“事必尽善”校训石旁边,是李叔同先生的全身塑像,他目光深邃,凝视远方,仿佛正在述说着学堂乐歌的教育理想和“事必尽善”的艺术主张。

李叔同(1880-1942)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中国新文化的早期启蒙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先驱,1913年曾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音乐图画教师。李叔同是富有开创革新思想的艺术家,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第一,例如他主编了中国第一个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国内最早使用五线谱创作,最早使用钢琴和介绍西方音乐理论,他创作的合唱《春游》开创了中国合唱创作的先河,李叔同还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油画和广告画的先驱之一,培养了刘质平、潘天寿、丰子恺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爱国知识分子深感国家羸弱、外强入侵、中华民族生灵涂炭,唯有维新变法、富国强军,才能救中国,以梁启超、黄遵宪、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爱国民主教育和乐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学堂乐歌的宗旨就是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启蒙教育,“改造国民之品质”,改变当时国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缺钙”的局面,教育青少年从小立志“雪汝国耻鼓汝勇”。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爱国主义思想启蒙运动。

浙音的文化与李叔同先生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创建之初,学校就明确要传承“学堂乐歌”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弘扬“学堂乐歌”精神,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始终坚守“为人民而歌”的艺术初心和使命,至诚报国,努力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二、秉持“事必尽善”校训,追寻艺术真谛

校训是一个学校文化的高度凝练,也是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将“事必尽善”作为校训,是经过慎重和认真的考量,蕴意着丰富而深远的内涵,集中体现了浙音的办学理念、精神指引和价值追求,成为浙音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于学校来说,“事必尽善”就是“创新开拓,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追求卓越”改革创新精神。建校五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创新,不沿袭不模仿不走寻常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办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音乐学院发展的“浙音现象”。例如,在全国创设“五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院系所协同的教学机制,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建构了以研究院所为主体、各研究中心为补充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科研机制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打造了杭州现代音乐节、国际室内乐节、国乐艺术节、国际管弦乐作曲比赛、国际室内歌剧比赛等具有浙音标识度和美誉度的艺术品牌,创作了《钱塘江音画》《钱江潮》《国之歌》《咏叙》《梦寻李叔同》等一批原创精品力作,获得了包括两项重大项目在内的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获批三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一个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艺术基金浙音立项数居于全国领先,等等,为文化浙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发展成效也得到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学们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学校期待和同学们共同成长,加快推进“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建设,努力成为浙江“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金名片和文化高地建设的生力军。

对于同学们来说,“事必尽善”就是“山高绝顶我为峰”的艺术修为,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气质,就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厚积累,就是“精益求精,卓越一流”的意志品格,就是“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扎实作风,就是“律己涵容,万物化淳”的宽广胸怀,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高远境界,更是“追求真理,求真至善”的艺术精神。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珍惜机遇,深入思考领会“事必尽善”校训的丰富内涵,尽快转变角色,调整状态,坚定信仰,践行理想,追求艺术真谛,在浙音的舞台上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三、厚植“人民至上”情怀,践行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受到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因此,艺术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是创造美、传播美的灵魂工程师。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文艺从业者和娱乐行业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极少数演艺明星不断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和国家法律红线,天价片酬、偷税漏税、涉黄涉毒、虚假代言、行为不端、行帮陋习等劣迹行为,引发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批评,给文艺界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为此,日前中国文联举行“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发布了《修身守正,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虽然同学们现在还是一名在校学生,但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作为未来的新时代铸造灵魂的工程师、社会风尚的传播者,同学们要按照“倡议书”的要求,明大德、立大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已经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有幸身处伟大的时代,希望同学们秉承浙音“事必尽善”的校训精神,坚守艺术初心,坚定艺术自信,崇德尚艺、知行合一,精益求精,求真至善,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谢谢大家!

浙江音乐学院

戏剧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丁小川代表2021级本科生新生发言。他情真意切地回顾了过去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的向往。他说,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振兴、文艺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浙音学子要扛起这个时代所赋予青年学生的担当和使命,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讴歌。

浙江音乐学院

作为2021级研究生代表,音乐教育学院鲍雨露回顾了她本科在学院度过的充实四年,分享了新学习阶段的艺术梦想,并表示,我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要珍惜时光,用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梦想和希望在浙音这篇沃土中生根发芽,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音乐学院

流行音乐系191班董书含代表老生发言。她介绍了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对新生提出了确定目标、做好规划、平衡学习与生活等建议,勉励大家在“事必尽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在浙音成长为更好的自我,追求梦想,绽放自己的青春光彩。

浙江音乐学院

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王云飞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且满载着光荣与希望的大家庭,他希望新生尽快找准角色,独立、自立、自强;迅速地成长,注重全方位发展;要有目标、有梦想,并一往无前地追逐;要有从艺者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地走好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浙音塑造全新的自我,成为父母、老师的骄傲,成为浙音的骄傲。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院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新生开学典礼圆满结束,新一批浙音学子重整行装再出发,正式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逐梦之旅。


来源| 宣传部

文字| 孟欣

图片|朱建林

编辑| 汤亚琪

审核|葛德平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浙江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浙江音乐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院长王瑞勉励新生“事必尽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