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言宁大 | 同心逐梦,聚力启航,耀创宁大新篇章

宁波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媒言宁大 | 同心逐梦,聚力启航,耀创宁大新篇章

宁波大学招生办

编者按

东海之滨,红霞万里,春潮滚滚

巍巍学府,宏伟壮丽,屹立甬城

年轻而又积淀厚重的宁波大学,怀揣着海内外宁波帮人的美好的愿望。无论行走在郁郁葱葱的白鹭林,或是置身于风光迤逦的甬江边,都能感受到宁大人生机勃勃、神采焕发的力量。

听,媒体声音;看,宁大故事。媒言宁大,记录宁波大学在新的征程中所走过的每一步坚强的步伐。讲述宁大人奋斗不息,无惧勇毅,用实际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01

宁波电视台

宁波大学招生办

高校开学:控疫情要严 帮学生要暖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招生办

在宁波大学,校团委广泛发动的各类志愿者服务团队在校门口为新生指路、办手续、搬运行李。为避免拥堵,学校在去年就开发了一个云报道的平台,今年学校又把这个平台进行了升级,材料的审核也能提前完成了。

“因为审核环节的前置,避免了同学到校以后再次审核造成时间的延误或者因审核不通过,造成校外拥堵这种情况。”宁波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傅松寅这样说。

在今年的新生报道期间。宁波大学还联合当地公安和移动公司进行新生的防疫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这些方面的安全意识。

02

现代金报

宁波大学招生办

刷脸就能报道?

宁大“数字化”迎新科技感满满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招生办

连日来,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迎来2021级新生,在此后的一周,更多的在甬高校将迎来自己的“小萌新”。新生怎么报到?昨天上午九点,记者来到宁波大学。

胡女士和丈夫早上6:00从湖州出发,送女儿吴佳璐报到。8:50左右,一家人来到宁大,校门口设置三台人脸识别系统,吴同学立定刷脸,一秒识别,即可通过闸机进入学校。

原来,为了简化入校流程,减少排队聚集,今年宁波大学推出“云报到”和“刷脸入校”等措施,这也是学校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把报到事项前置,学生没入校,就已经把学生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以及新生信息等,采集转码录入,学生只需要刷脸、或者刷报到码就能入校。”宁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用户服务部副主任李津航说。

除了报到数字化,校门口树立的大屏幕也体现了宁大迎新的科技感。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时段、各校区新生报到、体检、缴费、绿色通道办理进度。这边吴佳璐刚刷着脸,那边大屏幕上就显示她所在院校、所在校区及宿舍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今年宁大“数字化”迎新,运用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将数据实时接入各校区安防系统,动态监控迎新期间人员流动,及时预警避免人员聚集拥堵。

后台数据显示,第一个报到的本科新生是来自天津的杨同学。9月9日凌晨1:48完成扫码报到。“9月7日我们一家人就来了,住在宁大附近的酒店,老师说9月9日凌晨开始就能‘刷脸’报到,太有科技感了,我很好奇,就试了下。”宁大“数字化”迎新的科技感,让他对宁波大学充满期待。

据了解,报到这两天,江北疾控中心专门向新生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已为100多名省外新生提供检测。学校在铁路宁波站、宁波汽车南站、宁波长途客运中心、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站点安排志愿者引导,校内分五个志愿点,共计1700余人为新生提供志愿服务。之前,面对河南等地的灾情,宁大各学院积极了解新生现状,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经济困难学生来校交通补贴。

03

人民日报新媒体

宁波大学招生办

12条“开学箴言”背后是硬核身教

宁波大学朱老师1200字小作文锤醒“00后”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招生办

谈品格:吃得苦中苦,未必人上人,成为人上人,也未必都幸福,所以每位同学一定要真实、善良、诚恳、踏实;

谈读书:如果每次课堂上,同学们反馈“听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那说明你书读得太少了;

谈婚恋:与其追求爱情,不如打理自己,从内外兼修到内外兼优,爱神自然眷顾;

……

这两天,不少学生、亲友涌入宁波大学朱福建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给这篇1200字的小作文留言点赞。这篇小作文写在9月10日教师节,宁大2021级新生入校后第一个班会,作为阳明学院21工管1班的班主任,年近五旬的朱福建老师讲了一肚子“掏心窝子的话”。

坐在车上有感而发

用手机敲出1200字12条“开学箴言”

朱老师接手的阳明学院21工管1班有54个学生,他们来自全国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远的来自新疆,近的就在宁波,男女生比例17:37,他管这群和自己女儿一样年龄的孩子叫“蛋蛋后”(指00后)。

入校前,朱老师就和同学们在钉钉、微信有了联系,主要是报到前的一些准备。朱老师把每个同学的资料翻看一遍,学生来自哪儿、家里情况怎样,他要做到心中有数。

9月10日,朱老师第一次见到54个学生,上午是开学典礼,下午是入校后的第一个班会。班会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半,三个半小时,包括新生自我介绍、推选班干部,带领学习大学生守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很多,朱老师虽然也和同学聊了聊,但时间有限,并未谈深。

下班了,他坐在车上,觉得意犹未尽、言不及义,便花了半个小时,用手机敲出1200多字,整理了12条人生箴言,发到朋友圈。当天正值教师节,不到20分钟收获上百人点赞,目前已收获500多个点赞,上百条留言。

有人说“最怕你的小作文,最感人励志也是你的小作文”;他的毕业生说“期待再一次听朱老师讲课”“朱老师,大师级的教诲”“朱老师的每一次长文朋友圈都这么真切、受益”;还有同事说“收藏了,以后做始业教育用”……

汲取智慧的琼汁捧给学生

他说这是对大学生的期许

朱老师发的1200字小作文,涉及品格、阅读、学习、交友、婚恋和健康,是一位智者把人生的经历、生活的甜辣掰开了,揉碎了,汲取出智慧的琼汁,捧给学生,字字珠玑,让人回味。

他教育学生要成为真实、善良、诚恳的人,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学习,好好享受大学这个美妙的过程。

谈人际关系:“每个同学都有他的特长、个性和优势,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不容易,那就改变自己吧……”谈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于付出和担当,付出证明你富有,索取证明你贫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大学要不要谈恋爱?”朱老师也给出了见解。“我觉得,爱情不是拥有,而是相互赠与,与其追求爱情,不如打理自己,从内外兼修到内外兼优,爱神自然眷顾……”朱老师把爱情比喻为“彩蛋”,“每个同学都会有爱情的彩蛋,彩蛋孵化的过程,就是你们的成长”。

谈挫折:“没有坏运气,只有坏习惯。好习惯会带来好运气。要一心不乱、一丝不苟。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点点滴滴事关修行……”

谈健康:“你健康的体魄就是你家庭里最宏伟的建筑,每天早上去锻炼跑步吧……”

谈及发文初衷,朱老师说:“大学生和高中生不一样,青春充满激情但也有迷茫困惑,个性释放但也会碰到与集体、社会相融的问题,这4年里每个学生都会蜕变,你追求什么?毕业了做什么?如何交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自己要摸索,班主任也要引导提点下。”朱老师列的12点,实际上是他对“蛋蛋后”大学生的期许。“有的未必现在能懂,但希望能记住老师说的,从学习和生活中汲取智慧。”

身教重于言传

他成立“小猪”微公益资助大学生

记者注意到,朱老师小作文配图是一个蛋糕,上面插着54个巧克力名牌。

“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每个新生都有自己的巧克力名牌,吃到了属于自己的蛋糕。”朱老师说,这个创意蛋糕是班主任助理陈箫羽同学定做的。“现在的‘蛋蛋后’太厉害了,聪明有想法,还有很强的执行力。”

从教20多年,朱福建陪伴一届届学子走进校门,走向社会。宁大商学院1995级经管班庞升东是朱福建的学生,也是宁大建校以来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5年前庞升东向宁大捐赠3000万元,用于宁大真诚图书馆建设、成立真诚读书基金。“开学前,邀请庞学长在钉钉群给学生讲座《阅读改变命运》,希望他们在大学里多读书、读好书,将来也像学长一样,为社会做贡献,反哺母校。”朱福建说,他和家人也在践行公益,2014年成立“小猪”微公益,资助贫困学子。

“当时有个曾受资助的毕业生,找到我说,想资助两个学弟学妹,从那时起,我就动员家人,自己掏钱一年资助两三个学生。”朱福建说,他的“小猪”微公益规模很小,“国家有完善的助学贷款渠道,学校也有不少勤工俭学岗位和奖学金,多的一年资助五六个,少的一两个,我跟学生说,有什么困难私底下来找我,不想让他们因为经济压力背上沉重负担。”朱福建的“小猪”微公益获得了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颁发的“2018年最美爱心人物”的荣誉。朱福建也被评为2019年度宁波市高校“优秀班主任”,2021年宁大第六届“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等。

摘自朱福建的朋友圈

(有删减)

1.到了宁波大学后,如果感觉读书比高中还要苦,那就对了,因为你们还在爬坡在冲顶。未来的你越努力,你会越幸运;

2.经管大类专业,除了专业课程外,高数、英语、计算机课程是基本工具,这三门课一定要学好,它是确保你今后能否继续升学的基础;

3.从小培养的兴趣和爱好不要丢下,它会帮助你在大学寻找到未来的心灵伙伴。大学期间参加你感兴趣的一到二个社团是必要的;

4.烦恼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守住善良,善良的人一定会有福报。人的大部分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5.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享受。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一张名片。专业没有高低,喜欢便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专业。知识不在多少,会用便好。职业没有贵贱,分工不同而已。

04

中国青年杂志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让“青马”成为精神港湾的灯塔

宁波大学招生办

在宁波大学校内,有一座青年人才学院(以下称“青才班”)为师生所熟知,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校内“小青马”。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是宁波大学团委为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而开设的校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作为象牙塔内马克思主义的启蒙阵地,宁大“小青马”成为宁大学子精神港湾的灯塔。从这里走出的青年学子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照耀下,翻腾起思想的浪花,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

宁波大学招生办

小烛火:点滴感动,灿若繁星

2019年5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人文教育(师范)专业2015级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曹佳菲担任该支部的团支部书记。同年大学毕业后,综合素质优异的曹佳菲被选为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去贵州黔西南兴仁市第七中学支教一年。

一年的支教生涯让曹佳菲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闭塞与艰苦,也让她意识到思想的解放比单纯的饱腹更重要。当支教结束后,曹佳菲回到本校攻读研究生,这一次,她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成为研一学生时,她进入了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进行学习。

在高校班,不乏曹佳菲的同道者,“100名学员中有31位是研究生支教团出身的学生,这份经历在大家心中难能可贵,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有裨益。”

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当天,曹佳菲接到了来自支教学校学生的电话,让她热泪盈眶的是,电话另一端的山区孩子兴奋地许下要努力学习,将来到浙江读大学的“数年之约”。

目前,曹佳菲在“青马工程”高校班的学习还未结束,身为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她也在探索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以获得学分便利为目的,而是怀抱真情实感来参与支教工作。支教团中有一位新疆同学热汗古力·吐尔洪的家国情怀让曹佳菲一直深感敬佩:“这位来自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实他的英语学习是从高二才开始,用迟于他人却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攻读到研究生阶段,非常励志。他来自祖国的西部,千里迢迢赴宁波读书,再选择去黔西南支教,给更多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这不仅仅是个励志故事,更是信仰的凝聚与青年力量的深刻体现。”曹佳菲说。

采访中,曹佳菲回忆起支教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在讲述抗日战争一课时,她通过简短的视频回顾从清代以来革命者如何救亡图存的历史。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班级里面很多孩子的眼泪让曹佳菲内心震动,“能够让孩子们萌生身在山区,仍要立志报国的想法,这对我是一次教育,也是对我历史教学工作的肯定。支教短暂,或许不能苛求蜡炬成灰,但某一瞬间能唤起这些孩子心中的火种,未来带动更多人去为国奉献,这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

在与其他高校成员的交流中,曹佳菲体会到,青年要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必然要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感悟4个过程。

在“青马工程”学习过程中,曹佳菲聆听过无数令人泪目的故事:老兵王春胜,脑部至今仍有6片弹片无法取出,尽管自己生活清苦,但仍用抚恤金等收入资助了500名贫困生;还有一位老兵签署了遗体捐赠志愿书,他说这可能是他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曹佳菲直言,“青马工程”的学习让自己直面历史,这比纸上得来更加深入人心。

曹佳菲曾跟随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服务老兵志愿队,用6年寻访多个地方的近200位老兵,建立老兵数据库,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目前服务次数已超300次;拓宽红色宣讲内容,开展老兵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传播老兵故事与精神宣讲活动60余场,线上短视频播放量超17.5万;建立了菜单式宣讲方案;坚持构建以老兵精神传承为主线的“双传双促”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与项目队友构建起《传承老兵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以实践服务为驱动的老兵精神传承模式探索与成效》服务项目。这一项目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十佳团队,“青马”学员曹佳菲交出了一份优秀作业。

小改革: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工程专业就读的研究生陈家琦本科毕业于宁波大学。2018年,他兼任宁波大学团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陈家琦递交申请,成为团中央“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学员。

采访意外地从热剧《觉醒年代》开始。记者关于剧情的讨论,也让他回忆起“青马工程”中的点滴。

时隔多年,“青马工程”导师廉思讲述的“青年思想研讨和价值引领的时代思考”这门课程让陈家琦记忆犹新,课堂上的一句话被他珍藏:大道理不如大故事,大故事不如小道理,小道理不如小故事,小故事不如小经历,老故事不如新故事,老人物讲出新味道。

由这句圭臬之言引出,陈家琦言简意赅地讲出了这部剧为何在青年中如此风靡:“《觉醒年代》受青年人喜欢就是因其将历史情境下的人性充分还原,饱满地展示了一个革命者优缺点并存的样子。同学们也会将人物形象映射到自己身上,如果要成为剧中角色同样优秀的人,不必完美,只需抱有信念感为之努力奋斗。所以对于绝大部分青年来说,这是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给青年一种思想上更为贴近现实的引导。”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陈家琦一面承担科研工作,一面承担着德育工作助理的社工工作。有了之前为同学服务的实践经验和“青马”理论的熏陶,陈家琦在做社工工作时更着重于从小事入手,细致地关注到同学的具体想法,深入到同学中间,“如果用廉思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跟同学们交流,就会事半功倍。”

大二期间,陈家琦参加了由团中央组织的在郑州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网络文明促进会。他坦言当时虽然去参加这个会议,但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然而从这个活动中,他了解到当时境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攻击,引发国内某些不良的社会舆论现象。“青年如何铸造思想武器,端正自身”的朴素想法,成为陈家琦寻找的方向,促使他为身边同学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陈家琦读大三时,社会上对于“学生会是否变成了小社会?”这一问题的讨论十分激烈,对此陈家琦表示,“这种论调并非空穴来风,学生会要始终记得为同学服务,我的经历让我相信,付出一定能够获得同学的认可。”

陈家琦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正值团中央开始倡导并推动学联学生会的改革。为了推动“为同学服务”正道兴行,陈家琦号召学生会成员果断削减冗余活动,将“学生权益服务委员会”的机制完善,让同学们能够亲身参与到自身权益维护中。

时至今日,这一服务体系形式更加多元——线上,宁大学生会创建了“宁大小R的权益服务墙”QQ平台,构建“倾听同学意见”的平台;线下举办权益服务月活动,“甬畔鹭说”提案大赛的举行推动校园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一“小改革”延续到现在,实现了学生会真正意义上的同辈互助,相伴携行。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已成为清华学子的陈家琦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陈家琦说:“身为一名青年党员,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宁大的学习为我夯实了思想基础,在清华的学习正在让我实现最初梦想,敦促自身成长为有能力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今年已经硕士毕业的陈家琦选择继续在清华大学读博。他告诉记者,自己正为国家需要时刻准备着,“我们不必追求‘青马工程’对年轻人的影响会有多么立竿见影,重要的是它会在青年人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实践出真知,只要寻觅合适的环境,思想理论之树将会常青。”

“小青马”:桃李芬芳,青春正茂

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孙芬娜向《中国青年》杂志记者介绍说,宁波大学“青才班”每年5月开班,次年5月结束。每期面向二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进行选拔招生,今年将提质扩面招收70名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具备主持、演讲、思辨等方面特长的大学生进行培训。

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逐步形成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师资队伍;创设了一套科学实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功能多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基地;汇建多方合作的整体模块项目的四大体系功能,建立起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格局。通过每期成立团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团支委、分建团小组,有序开展团学活动。

宁大“青才班”以学校党政领导、校内外专家学者等人才为主体,敞开大门聘请朋辈才俊,组建了一支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导师团,发挥其引领作用。以理论宣传为基础、社会实践为手段,按照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实践锻炼、示范引领四个环节,系统规划培训课程体系。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要平台,深入农村、社会、企业等基层开展社会观察、实践服务,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在实地教学中体悟红色经典,以亲身实践描绘青年的“希望绿”和历史的“革命红”,以实践为路径,榜样示范,引路同侪。在十余年的“青马”人才培养中涌现了一批批坚守在团学岗位、以自己思想行动来影响下一代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才班”第三期学员吴迪说:“我现在是一名一线办案人员,‘青才’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叫作担当的种子,它在工作中帮助我抵御了形色各异的诱惑。随着时光的流转,工作的深入,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知道担当是无关收获和利益、对自己最高的道德要求和岗位操守,是思想上对自己不自觉的要求和规范。”

“青才班”第四期学员王梦婕说:“青才班教会我要放眼全球的视野,不断追求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青才也在我的心中播种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这是一颗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一些价值,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影响的种子。青才班的播种,指引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担当我的社会责任。”

据相关数据统计,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自2008年举办第一期以来,共培养了391名学生人才。其中党员243人,占比65.38%;累计491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荣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而今,从宁大走出的“青马”学子,从扎实的理论基础中汲取养分,扎根于祖国大地,与时代共同发展前进。

05

甬上APP

宁波大学招生办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宁大“阿拉蕾”团队拿下最高奖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招生办

7月27日-30日,全国高校教学精英齐聚复旦大学,角逐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大奖。

由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王蕾、俞笛、廖松清、肖玛等教师组成的王蕾教学团队,凭借十五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音乐鉴赏》课程,喜获副高组一等奖,并摘得全国教学设计创新奖,收获本届大赛的最高奖。这也是浙江省唯一包揽名次与全国教学设计创新奖的团队,为宁波大学一流本科教学建设再添光彩。

被学生亲切称呼为“阿拉蕾”的王蕾老师及其领衔的教学团队所主讲的《音乐鉴赏》是一门全校通识核心课程。

十多年来,王蕾教学团队主讲的《音乐鉴赏》是宁波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教学团队获过70多个国家级省市教学类和专业竞赛奖项,本校选课学生超万人,线上选课高校超百所,选课人数突破15万余人,团队负责人王蕾老师也是高校音乐领域唯一一位主持过两门国家级线上一流“金课”的负责人。《音乐鉴赏》课程,以更贴近学生的设计理念、更多维度的课程设计、更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展现,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副高组第一名,是宁波大学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缩影。

喜欢、热爱和执着是王蕾教学团队不断取得教学成果突破的秘籍,正如王蕾感言:“学生喜欢是我上好这门课最大的动力。”

据悉,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大赛自2020年9月30日正式启动至今,全国31个赛区,1287所普通本科高校的5万余名教师参加了校赛,12625名教师参加省赛,覆盖13个学科门类。2021年7月27日至7月28日,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198门课程的300位教师(含随行团队教师成员)参加由复旦大学承办的全国赛,王蕾老师作为浙江省特等奖入围了全国比赛。本次浙江省选送团队共获得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个。

06

甬上APP

宁波大学招生办

这项国标,出自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招生办

宁波大学招生办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11号),批准45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由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宋宝安副教授、戴世勋研究员和沈祥研究员牵头制定的《红外硫系光学薄膜折射率测试方法》(GB/T40293-2021)位列其中。这是宁大首个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

据该国标主要起草人、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副教授宋宝安介绍,硫系薄膜具有优良的红外透过性能、极高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以及独特的光敏性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静电复印/平板印刷的感光组件、红外传感、红外热成像、全息存储、红外光波导、相变存储、超快全光开关器件等领域。

硫系薄膜的折射率作为一种关键光学常数,直接影响其相关器件和系统的性能,需要准确、快速、无损伤地测量硫系薄膜折射率数值。近年来,硫系薄膜应用日益广泛,但缺乏有效准确对宽红外波段硫系薄膜折射率的检测与表征方法,阻碍了硫系薄膜的应用发展。

为适应红外硫系光学薄膜在科研与生产中的需求,促成科研、生产、使用等相关方协调一致,提升国内产品质量,宁波大学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基于多年硫系薄膜的研发经验基础上,通过修正Swanepoel方法,利用平移匹配法校准计算获得折射率,并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和光学元件制造商共同制定红外硫系光学薄膜折射率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对该方法进行统一和规范。该标准实施有助于对我国红外光学薄膜器件产业发展和升级。

07

新浪网

宁波大学招生办

发表SCI论文250多篇、发明专利50多个,这位宁波大学材料专家一次又一次打破国外垄断

宁波大学招生办

从大学本科开始我就和光学玻璃打交道,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我的坚守和热爱,在未来我也将继续用理论和实践的两条腿走路,为中国的材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季在镜头里更迭,从绿树葱茏到雪花飘然,戴世勋的身影却是一如既往的挺拔,他的眼神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憧憬与坚毅。

戴世勋是宁波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同时还是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学在职博士,先后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项目。在Laser Photon.Rev.、Opt.Lett.等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近5年在硫系玻璃领域每年发表SCI论文数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第一;授权发明专利52件,出版专著3部,制定国家标准3项。

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一直扎根光学玻璃领域,为我国的材料学的进步做出着巨大的贡献。

宁波大学招生办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

材料的研究要从基础理论着手,深入研究,结合大量工业试验,才能将材料达到实用化的地步,因此理论研究与科学试验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

2005年戴世勋被聘入宁波大学后,便着手致力于将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转化。在那以后,他就带领实验室从事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而这种材料是目前常见的红外测温仪的光学技术材料。

2016年戴世勋曾经牵头负责一个关于高品质特种光电功能玻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这之前,国内还不能够自主生产这种光学技术材料,关键的制备技术被国外先进公司垄断,为了获得这个材料的自主生产能力,他和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上千次实验,夜以继日的讨论研究,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近五年的努力,终于突破了具有重大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

这样的成果只是戴世勋材料研究创新的一个缩影,他和团队的努力不仅提高了我国高端特种光学玻璃制品的开发水平与产业化水平,也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光学玻璃与光纤制品的产业升级。“让我很开心的是,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摸索,制成了这个材料,并且在一些公司和厂商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材料不仅仅是用在民用红外热像仪和测温仪上面,更有些运用在军用品上面,为我国的国防贡献了一份力量。”看着这累累硕果,戴世勋欣慰的说。

“我始终相信我热爱的、所从事的行业是可以切切实实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一些好处的。”这是戴世勋眼中对于自己工作的定义,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奔走在热爱的事业中。

热爱与事业并行,他将技术服务于社会

用科技成果回报和服务社会或许是令科研工作者最为欣慰的事情。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戴世勋和他实验室的全体成员,全力投入到硫系玻璃生产工作中,这种硫系玻璃材料将广泛运用于红外测温仪上。在春节期间,他们紧急生产了一万余片的硫系玻璃产品,满足了5000余套不同口径的红外测温仪的装配,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戴世勋十分热爱自己教师职业,在这份岗位上兢兢业业,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在繁忙的行政和科研工作同时,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因材施教,深受学生们欢迎和好评。

人存在的价值便是看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与否,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的价值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途中,真正感受到被社会被人民的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戴世勋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份幸福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热爱与价值。

结语

Epilogue

汇入江海

涓滴才能永不干涸

融入时代

宁大人自有无限精彩

以实事求是之心

行经世致用之事

宁波大学和宁大人

带着理想与信念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

传承宁大精神

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篇章

宁大的故事

未完待续…

来源:宁波大学新闻网

宁波大学

本科招生办

微信号公众号:NBU-ZSB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邮编:315211电话:0574—87600233传真:0574—87609301学校网址:http://www.nbu.edu.cn招生网址:http://zsb.nbu.edu.cn2021年09月17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宁波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宁波大学招生办-媒言宁大 | 同心逐梦,聚力启航,耀创宁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