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韵遇上温州丨从“南戏故里”出发,了解温州宋韵文化

温州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当宋韵遇上温州丨从“南戏故里”出发,了解温州宋韵文化

温州大学

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近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温州女人》栏目联合温州社科联、温州大学南戏研究科研团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就温州“宋韵”文化核心进行提炼和探讨,推出《当宋韵遇上温州》系列。首篇邀请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南戏研究科研团队成员孙蓉蓉讲述南戏的来龙去脉。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

南戏产生于北宋中叶

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

说到温州宋韵文化,南戏是一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宋韵文化名片。南戏产生于北宋中叶的温州,现存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就是由温州的九山书会才人所作的。而且正是由于南戏产生于温州,故南戏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等名称。

温州大学

“南戏”“杂剧”“传奇”“花部”并列为四大古典戏曲形式,而在这四种古典戏曲形式中,南戏形成最早,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如宋末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中有关宋咸淳年间“永嘉戏曲出”的记载和明祝允明《猥谈》有关宋光宗时赵闳夫榜禁南戏的记载,都说明南戏在两宋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传了。

南戏在温州产生后,又流传到了外地,与当地的民歌、方言结合,形成了余姚、海盐、弋阳、昆山等不同的唱腔,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便是南戏的直接流传形式。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宋代温州城市发展繁华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是宋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当时温州的造船业已相当具规模,与此同时,温州所铸造的铜器、东瓯窑的青瓷、漆器也以精致而名闻全国,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如北宋诗人杨蟠的《咏永嘉》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温州的繁荣景象: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温州大学

宋代城市发展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民间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因此,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无论是普通百姓的民情风俗,还是传统的伦理道德,都会在戏曲中反映出来;同时,由于戏曲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因此,戏曲在传播民族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最大,影响也最大。如《琵琶记》所描写的赵五娘糟糠自咽、剪发卖葬,侍养公婆,力尽孝道的故事,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追根溯源,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作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脚色体制及具有写意特征的舞台表演等都为后世的戏曲形式如明清传奇及清代中叶以后兴起的各种地方戏奠定了基础。因此,南戏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标志,而且因在北宋时期产生于温州,故也是温州的宋韵文化标志。

党史上的今天

1953年

9月23日至10月6日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文化动员大会。会议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基本准则。毛泽东为指导戏曲工作提出的“百花齐放”原则,应当成为整个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方针。

1969年

9月23日 中国成功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1988年

9月23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确定实行新的士兵军衔制度,志愿兵的军衔称士官。1993年4月27日、1999年6月30日、2010年7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3次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党史回眸

上下滑动阅览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


资料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陈璐怡

审稿:王雨彤 罗孟欣

终审:付志义

了解温州宋韵文化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温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温州大学-当宋韵遇上温州丨从“南戏故里”出发,了解温州宋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