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有我,宁大有我 | 一场跨越90年的追光之旅

宁波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强国有我,宁大有我 | 一场跨越90年的追光之旅

九一八

这个用鲜血凝成的数字

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

一个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90年过去了

烽火硝烟早已不在

但我们必须牢记来时的路

让历史不再重演

宁波大学

九一八

不敢忘,不能忘!

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

中国青年怀揣信仰之光

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如今

新时代的青年学子

矢志不渝地追着这束光

居安思危 努力学习 增长本领 报效国家

在宁波大学

有这样一群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身体力行 接续奋斗

近日《中国青年》杂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以《宁波大学:让“青马”成为精神港湾的灯塔》为题

讲述了这群“小青马”的追光之旅

宁波大学

在宁波大学,有一个青年人才学院(以下称“青才班”)为师生所熟知,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校内“小青马”。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是宁波大学团委为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而开设的校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作为象牙塔内马克思主义的启蒙阵地,宁大“小青马”成为宁大学子精神港湾的灯塔。从这里走出的青年学子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照耀下,翻腾起思想的浪花,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

小烛火:点滴感动,灿若繁星

2019年5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人文教育(师范)专业2015级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曹佳菲担任该支部的团支部书记。同年大学毕业后,综合素质优异的曹佳菲被选为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去贵州黔西南兴仁市第七中学支教一年。

一年的支教生涯让曹佳菲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闭塞与艰苦,也让她意识到思想的解放比单纯的饱腹更重要。当支教结束后,曹佳菲回到本校攻读研究生,这一次,她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成为研一学生时,她进入了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进行学习。

在高校班,不乏曹佳菲的同道者,“100名学员中有31位是研究生支教团出身的学生,这份经历在大家心中难能可贵,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有裨益。”

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当天,曹佳菲接到了来自支教学校学生的电话,让她热泪盈眶的是,电话另一端的山区孩子兴奋地许下要努力学习,将来到浙江读大学的“数年之约”。

宁波大学

曹佳菲(一排左四)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目前,曹佳菲在“青马工程”高校班的学习还未结束,身为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她也在探索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以获得学分便利为目的,而是怀抱真情实感来参与支教工作。支教团中有一位新疆同学热汗古力·吐尔洪的家国情怀让曹佳菲一直深感敬佩:“这位来自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实他的英语学习是从高二才开始,用迟于他人却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攻读到研究生阶段,非常励志。他来自祖国的西部,千里迢迢赴宁波读书,再选择去黔西南支教,给更多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这不仅仅是个励志故事,更是信仰的凝聚与青年力量的深刻体现。”曹佳菲说。

采访中,曹佳菲回忆起支教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在讲述抗日战争一课时,她通过简短的视频回顾从清代以来革命者如何救亡图存的历史。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班级里面很多孩子的眼泪让曹佳菲内心震动,“能够让孩子们萌生身在山区,仍要立志报国的想法,这对我是一次教育,也是对我历史教学工作的肯定。支教短暂,或许不能苛求蜡炬成灰,但某一瞬间能唤起这些孩子心中的火种,未来带动更多人去为国奉献,这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

在与其他高校成员的交流中,曹佳菲体会到,青年要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必然要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感悟4个过程。

在“青马工程”学习过程中,曹佳菲聆听过无数令人泪目的故事:老兵王春胜,脑部至今仍有6片弹片无法取出,尽管自己生活清苦,但仍用抚恤金等收入资助了500名贫困生;还有一位老兵签署了遗体捐赠志愿书,他说这可能是他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曹佳菲直言,“青马工程”的学习让自己直面历史,这比纸上得来更加深入人心。

曹佳菲曾跟随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服务老兵志愿队,用6年寻访多个地方的近200位老兵,建立老兵数据库,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目前服务次数已超300次;拓宽红色宣讲内容,开展老兵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传播老兵故事与精神宣讲活动60余场,线上短视频播放量超17.5万;建立了菜单式宣讲方案;坚持构建以老兵精神传承为主线的“双传双促”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与项目队友构建起《传承老兵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以实践服务为驱动的老兵精神传承模式探索与成效》服务项目。这一项目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十佳团队,“青马”学员曹佳菲交出了一份优秀作业。

小改革: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工程专业就读的研究生陈家琦本科毕业于宁波大学。2018年,他兼任宁波大学团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陈家琦递交申请,成为团中央“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学员。

宁波大学

陈家琦与本科班主任朱珏老师的合影

采访意外地从热剧《觉醒年代》开始。记者关于剧情的讨论,也让他回忆起“青马工程”中的点滴。

时隔多年,“青马工程”导师廉思讲述的“青年思想研讨和价值引领的时代思考”这门课程让陈家琦记忆犹新,课堂上的一句话被他珍藏:大道理不如大故事,大故事不如小道理,小道理不如小故事,小故事不如小经历,老故事不如新故事,老人物讲出新味道。

由这句圭臬之言引出,陈家琦言简意赅地讲出了这部剧为何在青年中如此风靡:“《觉醒年代》受青年人喜欢就是因其将历史情境下的人性充分还原,饱满地展示了一个革命者优缺点并存的样子。同学们也会将人物形象映射到自己身上,如果要成为剧中角色同样优秀的人,不必完美,只需抱有信念感为之努力奋斗。所以对于绝大部分青年来说,这是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给青年一种思想上更为贴近现实的引导。”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陈家琦一面承担科研工作,一面承担着德育工作助理的社工工作。有了之前为同学服务的实践经验和“青马”理论的熏陶,陈家琦在做社工工作时更着重于从小事入手,细致地关注到同学的具体想法,深入到同学中间,“如果用廉思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跟同学们交流,就会事半功倍。”

大二期间,陈家琦参加了由团中央组织的在郑州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网络文明促进会。他坦言当时虽然去参加这个会议,但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然而从这个活动中,他了解到当时境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攻击,引发国内某些不良的社会舆论现象。“青年如何铸造思想武器,端正自身”的朴素想法,成为陈家琦寻找的方向,促使他为身边同学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陈家琦读大三时,社会上对于“学生会是否变成了小社会?”这一问题的讨论十分激烈,对此陈家琦表示,“这种论调并非空穴来风,学生会要始终记得为同学服务,我的经历让我相信,付出一定能够获得同学的认可。”

陈家琦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正值团中央开始倡导并推动学联学生会的改革。为了推动“为同学服务”正道兴行,陈家琦号召学生会成员果断削减冗余活动,将“学生权益服务委员会”的机制完善,让同学们能够亲身参与到自身权益维护中。

时至今日,这一服务体系形式更加多元——线上,宁大学生会创建了“宁大小R的权益服务墙”QQ平台,构建“倾听同学意见”的平台;线下举办权益服务月活动,“甬畔鹭说”提案大赛的举行推动校园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一“小改革”延续到现在,实现了学生会真正意义上的同辈互助,相伴携行。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已成为清华学子的陈家琦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陈家琦说:“身为一名青年党员,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宁大的学习为我夯实了思想基础,在清华的学习正在让我实现最初梦想,敦促自身成长为有能力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今年已经硕士毕业的陈家琦选择继续在清华大学读博。他告诉记者,自己正为国家需要时刻准备着,“我们不必追求‘青马工程’对年轻人的影响会有多么立竿见影,重要的是它会在青年人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实践出真知,只要寻觅合适的环境,思想理论之树将会常青。”

“小青马”:桃李芬芳,青春正茂

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孙芬娜向《中国青年》杂志记者介绍说,宁波大学“青才班”每年5月开班,次年5月结束。每期面向二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进行选拔招生,今年将提质扩面招收70名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具备主持、演讲、思辨等方面特长的大学生进行培训。

宁波大学

校史馆演讲比赛合影

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逐步形成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师资队伍;创设了一套科学实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功能多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基地;汇建多方合作的整体模块项目的四大体系功能,建立起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格局。通过每期成立团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团支委、分建团小组,有序开展团学活动。

宁大“青才班”以学校党政领导、校内外专家学者等人才为主体,敞开大门聘请朋辈才俊,组建了一支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导师团,发挥其引领作用。以理论宣传为基础、社会实践为手段,按照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实践锻炼、示范引领四个环节,系统规划培训课程体系。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要平台,深入农村、社会、企业等基层开展社会观察、实践服务,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在实地教学中体悟红色经典,以亲身实践描绘青年的“希望绿”和历史的“革命红”,以实践为路径,榜样示范,引路同侪。在十余年的“青马”人才培养中涌现了一批批坚守在团学岗位、以自己思想行动来影响下一代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宁波大学

“青才班”学员在井冈山沉浸式教学之重走红军路

“青才班”第三期学员吴迪说:“我现在是一名一线办案人员,‘青才’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叫作担当的种子,它在工作中帮助我抵御了形色各异的诱惑。随着时光的流转,工作的深入,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知道担当是无关收获和利益、对自己最高的道德要求和岗位操守,是思想上对自己不自觉的要求和规范。”

“青才班”第四期学员王梦婕说:“青才班教会我要放眼全球的视野,不断追求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青才也在我的心中播种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这是一颗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一些价值,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影响的种子。青才班的播种,指引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担当我的社会责任。”

宁波大学

“青才班”学员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据相关数据统计,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自2008年举办第一期以来,共培养了391名学生人才。其中党员243人,占比65.38%;累计491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荣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而今,从宁大走出的“青马”学子,从扎实的理论基础中汲取养分,扎根于祖国大地,与时代共同发展前进。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今天的“党史百年 · 天天学”专栏

一道题目考考你

快来接招~

点击查看答案▼

往期精彩回顾

● 权威发布 | 宁波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来了

● 火出圈的“陈剑平院士书信”姊妹篇来啦!今天他想和宁大学子聊聊读书这件事儿

● 节前重要提醒!关乎每个宁大人

● 强化医教协同,构筑“医学高峰” | 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一行来校调研

丨来源:校团委 《中国青年》杂志

丨文字:于 丹

丨编辑:胡静力

丨终审:孙欢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宁波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宁波大学-强国有我,宁大有我 | 一场跨越90年的追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