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
6·3子华1使2于齐,冉子3为其母请粟4。子曰:“与之釜5。”请益。曰:“与之庾6。”
冉子与之粟五秉7。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8,衣9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10急不继富。”
译文
6·3 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道:“给他六斗四升。”
冉有请求增加。孔子道:“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有却给了他八十石。
孔子道:“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里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注释
1.子华:孔子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2.使:旧读去声,出使。
3.冉子:《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不过曾参、有若、闵子骞和冉有几个人,因之这冉子当然就是冉有。
4.粟:小米(详《新建设》杂志1954年12月号胡静《我国古代农艺史上的几个问题》)。一般的说法,粟是指未去壳的谷粒,去了壳就叫做米。但在古书中也有把米唤做粟的。见沈彤《周官禄田考》。
5. 釜:音府,fu,古代量名,容当时的量器六斗四升,约合今天的容量一斗二升八合。
6.庾:音羽,yu,古代量名,容当日的二斗四升,约合今日的四升八合。
7.秉:音丙,bing,古代量名,十六斛。五秉则是八十斛。古代以十斗为斛,所以译为八十石。南宋的贾似道才改为五斗一斛,一石两斛,沿用到民国初年,现今已经废除这一量名了。周秦的八十斛合今天的十六石。
8.乘肥马:不能解释为“骑肥马”,因为孔子时穿着大袖子宽腰身的衣裳,是不便于骑马的。直到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才改穿少数民族服装,学习少数民族的骑着马射箭,以便利于作战。在所有“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只有《曲礼》有“前有车骑”一语,但《曲礼》的成书在战国以后。
9.衣:去声,动词,当“穿”字解。
10. 周:后人写作“赒”,救济。
发布: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
执行编辑:杜嘉汶
责任编辑:杨可欣
审核:代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