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的回答刷屏!网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浙江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老科学家的回答刷屏!网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浙江大学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全校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之际,开辟服务“国之大者”专栏,深入挖掘浙大人主动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故事,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与势、人与事、情与理,皆是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汲取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蓬勃动力。今天,一起来看浙大校友叶培建院士的故事。

浙江大学

“从没考虑过留在国外

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校友叶培建

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让无数网友动容

大家纷纷表示

“这就是老院士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学成后毅然归国

“要为国家做点事情”

叶培健

浙江大学

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196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从事空间技术研究50余年,为我国月球探测事业和卫星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9年9月30日,叶培建院士获颁“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研究工作。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体方案及各个分系统的设计,优化卫星总体方案,组织领导并参与攻克7项技术难关。主持制定了电测、力学、噪声、EMC、热平衡与热真空等大型试验方案,组织了全部工程实施,保证了卫星有很高的技术指标。主持修订了后续两颗卫星的改进方案,提高了卫星性能和水平,已实现了双星组网运行。主持制定了我国月球探测卫星技术方案。在航天计算机应用领域,参与开发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和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在卫星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培建院士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从“嫦娥”揽月到火星探测,他为中国航天作出巨大贡献。

因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从小便知国家强大有多重要。“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入朝参战,冰血交融,艰苦卓绝。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但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能有一个真正的国家独立。一个国家不强大不行,我得做一点事情。”

中国人何时能登上月球?

在访谈中,叶培建院士还解答了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登上月球?

“我个人认为,只要载人登月的技术攻关这么发展下去,只要国家下决心,在2030年之前,实现中国的载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叶培建院士也给自己定了“小指标”,“我相信,我一定能够看到中国航天员去月球。我一定要做好工作,让更多人能去,而且能去到更远的地方。”

或许一些人心中有一个问号:今时今日,载人登月的意义何在?叶培建说,当前太空探索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国家的命运和地位问题。“我们对月球年龄有新的判断,这本身就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地位,这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别人做的,我们要做;别人没有做的,我们也要做;别人已经做得好的,我们将来要想办法超过。”

心系祖国 情系母校

大学学习更多的是培养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六载求是园时光将“求是”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叶培建的心中。“我正是得益于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熏陶,在长期的航天生涯中逐步培养了‘坚持真理、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重大科学发现而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保驾护航。”在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叶培建如是说道。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叶培建院士在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近年来,叶培建常回杭州、常回浙大,有时是回来看望老师,有时是回来参加学院的活动,有时是给师生做讲座报告,有时是回来参加同学聚会。每一次回来,他都非常关心学校、学院及师生的发展。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叶培建院士为信电学院60周年院庆题写的贺词

韦逸是浙江大学信电学院2013级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016年的暑假,带着对人生未来规划的迷茫,她提笔给自己的偶像叶培建校友写了一封信。

“马上要升入大四,我和周围的同学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惑——未来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如今我在抗干扰通信和卫星导航实验室学习,参与过华为的5G多天线MIMO仿真项目,也见识过实验室的老师们所参与的关于卫星的项目,了解到民用科技与军用技术的巨大差别,如今虚拟现实等民用科技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吸引同学们,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真的很希望能听到您作为过来人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建议。”

信寄出不久,韦逸就收到了叶院士希望与她电话进一步交流的好消息。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从大学学习到职业选择,从专业方向到国内外深造对比,再到职业价值,叶培建倾囊相授,真诚又深刻地给出了建议。聆听了叶培建的教诲后,韦逸在大四上学期取得了学校保研资格,并选择到与国家事业紧密相连的“抗干扰通信和无线导航”实验室进行博士深造。

浙江大学

叶培建院士与信电学院师生在一起

对后学热忱关怀,对信电学院学科建设发展,叶培建也倾力支持。他牵线搭桥,浙大与航天五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精心组织,信电学院的师生们与航天五院的技术专家们有了多次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他精准指导,信电学院“机器视觉与导航”团队的月球车地面遥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中。

2003年,叶培建曾回到浙江大学,为中国探月卫星工程千里求才。当时,记者问他:面对互联网等高薪就业的“诱惑”,您认为航天事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哪里?叶培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相信,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能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这份成功,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的毅力,需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需要的是一颗为祖国效力的激情的心。”他的回答,赢得了现场师生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浙江大学叶培建院士为浙大师生作现场报告

“一个伟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强,要用‘航天梦’来托举‘中国梦’。”叶培建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年逾古稀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为表彰叶培建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2017年1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面对荣誉,叶培建谦虚地说:“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

向浙大叶培建校友致敬!

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来源: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鲁健访谈》、浙大官微|编辑: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方建薇|责任编辑: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满丰)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杨楠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让古籍“活起来”,浙大“智慧古籍平台”上线

2.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浙大5人当选!

3.实时逼真地描绘三维世界!浙大教授攻克真实感图形计算的“性能”瓶颈

4.冬天的第一杯疫苗!全国**可吸入式疫苗正式亮相

5.涌泉蜜橘、奖状都已送到!浙大博士和蜜桔商家的故事后续,格“橘”打开

6.太暖心!浙大博士生与蜜橘商家的聊天记录火了

浙江大学

点个赞和在看,为浙大校友点赞!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浙江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浙江大学-老科学家的回答刷屏!网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