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号召广大学生树立学术理想、遵守学术规范、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学校举办了“精进杯”2021年度学生学术新成果评选活动。经学生申报,学院遴选推荐,“精进杯”评审小组审核评定,项目复赛答辩,专家评审团审核评定,确定“精进杯”2021年度学生学术新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0项。学生在科研比武、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实现从知识接受者到知识研究者、创造者的成长转变。本活动旨在营造学术争鸣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崇学尚思的优良学风,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助力。
(滑动照片查看更多)
01
本科生组一等奖
成果:Quantifying the Cooling Effect and Scale of Large Inner-City Lakes Based on Landscape Patterns: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and Nanjing
负责人:郑瑶瑶(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侯浩
项目介绍:论文以浙江杭州的西湖和江苏南京的玄武湖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TIRS和Sentinel-2卫星数据,结合周边景观格局,定量评价了大型城市内湖的降温效果。首先,通过距离-地表温度散点图检测了两个湖泊的显著降温范围。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湖泊周边地区的景观格局、地形等因素,检测了两个湖泊的降温潜力范围。最后,通过对比两个湖泊的显著降温范围及将降温潜力范围,发现高密度的乔木和灌木、小而分散的建筑有利于扩大湖泊的降温范围。论文提出的大型冷源降温潜力范围的检测方法,不仅适用于湖泊,也适用于公园、河流、湿地等景观,其定量化的结果将从缓解城市热岛的角度为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启示。
成果:大豆耐逆相关调控因子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负责人:赵冰倩(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曾后清
项目介绍:我们在大豆耐逆相关调控因子的鉴定与功能研究中,首次对大豆基因组中的P 型 ATP 酶家族基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通过 BLASTP 搜索出大豆中可能的目的基因,用ClustalW 、 TBtools 构建系统发育树,估计进化选择模式。并根据RNA-seq 数据、 qRT-PCR 分析基因对逆境的响应模式。最终,我们鉴定出6个亚家族,共105个基因。其中多个基因会受到盐、冷、干旱等胁迫的诱导。具有科研活力的团队成员们,在曾后清老师指导下,在Agronomy学术期刊上成功发表相关论文两篇,同时在学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成果:一种光电液体检测仪
负责人:王美洁(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丁望峰、 车宇
项目介绍:本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光电液体检测仪”,是一款基于吸收光谱特征来鉴别液体的智能液体检测装置。它以 Arduino MEGA 2560 为主控单元进行光电信号检测,控制 16 种 LED 依次发出 16 种不同波长的光,在透射过液体样品后,再通过光电二极管及相应的运放电路将光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对于每种样品的这16个电压特征值,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来进行鉴别。实验结果显示,该检测仪对液体的鉴别,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
成果:一种滤液式细胞培养无菌操作污物缸
负责人:王家俊(基础医学院)
指导老师:陈功星
项目介绍: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领域中基本实验操作,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我们团队在肺癌细胞的耐药研究中,细胞培养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样本。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污物缸使用效率低,污染风险高,因此,我们尝试研发了一种滤液式细胞培养无菌操作污物缸,实现实验废弃物的固液分离,为细胞培养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经过团队成员的数年努力,我们已取得10余项细胞培养器具的相关专利,并在各类学科竞赛上斩获佳绩。同时,团队于2019年成立杭州曜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果的落地转化。
成果:道义与理性:快递员群体的生存策略研究——基于全国 724 个样本的研究
负责人:吴心如(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胡悦晗
项目介绍: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已然成为新兴职业群体中的重要部分。而看似自由的快递员在劳动过程中,却受到算法和资本的控制。面对被控制的环境,快递员有怎样的生存策略,就成为我们团队关注的核心问题。我们历时11个月,对全国12省快递员展开调查,获得724份样本,并对100余名快递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团队开展了系列关怀活动,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合作。我们的工作也获得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并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我们的团队将行进在继续追问的路上,也希望通过“精进杯”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快递员群体的身影。
成果:生命的守望——浙江省麻风休养员口述史研究
负责人:刘慧珍(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周东华
项目介绍:民国时期,在西子湖畔的广济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畸残的身体而被视为灾厄与诅咒的象征,时常遭受社会的不公待遇。他们被称为麻风病人。时过境迁,如今的他们不再是过去饱受污名对待的病人,而是在各方关怀下安度晚年的休养员。这一历史性转变引发了我们的关注。我们跨越721公里,在全省范围内找寻现存的12家麻风村院,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下了178名休养员的抗“麻”心路历程。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在各类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肯定。我们也希望通过“精进杯”的舞台,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成果:大型活动志愿者礼仪与形象管理培训体系研究——以2022 年杭州亚运会为例
负责人:刘志铭(外国语学院)
指导老师:王倩
项目介绍:团队立足我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结合在杭高校志愿服务培训开展情况,依托国创、新苗等课题,搭设常态化高校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团队协助指导老师申报《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通识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在横向对比中外大型赛会志愿培训现状差异的基础上,团队对在杭高校发放7050份网络问卷,发表相关课题论文2篇。团队针对大学生、高中生、社会人士三个群体整合编撰亚运会培训简明读本。受亚组委志愿者部官方委托,团队参与亚运会志愿者系列培训三门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志愿同心,携手全民亚运,志愿服务创新,我们步履不停。
成果:“医我看,药得这么吃”——基于 510 例多重用药老年人依从性调查的O&O 服务模式
负责人:周泓廷(护理学院)
指导老师:朱雪娇
项目介绍:老龄化背景下,因多种慢性疾病导致的多重用药现象日益普遍,老年用药问题亟需关注。在朱雪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展开调研,研究显示杭州市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用药依从性仅为37.5%。对此,在老年康复协会的基础上,我们于社区进行试点服务并组建社群。于线上,建立以健康用药为主题的多媒体矩阵,发布相关健康科普文章和视频,社群内反响热烈,总平台累计播放量已达100000+。目前我们正在策划研发相关用药管理小程序,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成果:“金课”标准下高质量大学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
负责人:袁嬿婷(经亨颐教育学院)
指导老师:孙德芳
项目介绍:随着教育部加快双一流建设、让课程去“水”增“金”政策的提出,我们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要义,而课程改革是促成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团队在2021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三项立项的基础上,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在全国各省份的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中开展调研。通过658份问卷反馈与25份访谈纪要,本团队构建了合理的调查模型,形成了若干项目成果。核心学术成果,即调查报告《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金课”研究——基于53所高校学生的调查走访》,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佳绩。项目成果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大学“金课”标准的制定以及高质量大学课程的实施提供学术支持和借鉴思路。
成果:传统武术拳种的特征分析与价值开发:以八极拳为例
负责人:吴润帆(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徐飞
项目介绍:本项目研究总结分析当前各类武术拳种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个人多年的习武经历,从八极拳招法、拳势、劲力等方面探究传统武术拳种的基本特征,有效指导拳法技巧、劲力的科学化发展,并衍生文化、健身、实战、课程四个维度的价值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传统文化项目的特征与价值开发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同时该文发表在《湖北体育科技》期刊,也获得2021年浙江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星光计划一等奖等荣誉。
(滑动照片查看更多)
02
研究生组一等奖
成果:嵌段共聚物组装结构的光控可逆转变
负责人:扈登文(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朱雨田
项目介绍:本项目指导老师为朱雨田教授,团队包含常晓华老师及4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团队基于偶氮苯基团的光致异构化转变合成了光响应表面活性剂,通过乳液受限自组装得到具有光响应性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在紫外光/可见光的照射下可以精准的控制纳米粒子的形貌,且形貌转变具有可逆性及重复性。将纳米粒子负载药物分子可以实现药物分子的精确程序化释放。这项工作不仅为可逆形貌转变的聚合物材料的构筑提供了有效途径,还为可逆形变纳米材料在传感、光子学和生物医学传输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成果:为实现超快速、可重复使用、耐候稳定的火灾循环预警,采用绿色、简便的方法制备阻燃 Ti3C2Tx Mxene网络
负责人:俞柯欣(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汤龙程
项目介绍:本项目指导老师为汤龙程研究员,成员为硕士研究生俞柯欣和毛敏。该项目报道了一种绿色水溶性聚合物改性的Ti3C2Tx MXene薄膜/涂层;该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具备超快、可重复使用和耐候稳定的火灾预警性能,为开发新型智能火灾预警传感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以“Facile and green fabrication of flame-retardant Ti3C2Tx MXene networks forultrafast, reusable and weather-resistant fire warning” 为题发表在SCI一区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为13.273。此外该研究工作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联合资助。
成果:“机构老年性疾病照护与养老服务”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负责人:姚露(护理学院)
指导老师:陈雪萍
项目介绍:本项目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着眼于机构老年性疾病健康管理、功能康复、心理疏导的主要需求,开展老年照护相关的基础研究、规律探索和康养实践。初步阐述了衰弱对体位转化过程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及衰弱对直立性低血压的预测作用。探索抑郁情绪在老年人衰弱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果。重视智慧干预,进行技术设计,成果转化。参与起草机构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等级划分与机构等级评定标准。本项目产出论文性成果5项,技术成果、地方标准、著作式成果各1项。
成果:厌氧氨氧化系统对砷和磺胺甲噁唑的响应及抗性机制的解析
负责人:马文杰(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金仁村
项目介绍: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它在实现污水厂的节能降耗中表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在工程化过程中,由于废水中大量的重金属和抗生素等物质的存在,抑制了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限制该工艺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项目选择了畜禽养殖废水中典型的砷和磺胺甲噁唑作为抑制因子,探究厌氧氨氧化系统对其的响应,并对抑制机制和抗性机制进行解析,为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目前该项目已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达32.893,申请发明专利2项。
成果:用于可卡因解毒治疗的苯甲酰牙子碱代谢酶的发现与设计改造
负责人:邓荇予 (药学院)
指导老师:陈侠斌
项目介绍:众所周知,“滥用可卡因问题”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批准药物用于可卡因解毒治疗。而苯甲酰芽子碱是可卡因的主要有毒代谢物,由于其体内半衰期长,造成了可卡因的长期毒性。同时,它对于生态环境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设计和实验相结合的策略,成功获得高活性苯甲酰芽子碱代谢酶,有望用于可卡因解毒以及环境中苯甲酰芽子碱的消除。本项目指导老师为陈侠斌教授,团队长期从事酶设计改造、新药研发和药物成瘾生物治疗相关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已在Angewandte上发表。
成果:基于磁共振的网络游戏成瘾神经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
负责人:周蔚然(经亨颐教育学院)
指导老师:董光恒
项目介绍: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被纳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精神疾病,在严格诊断标准下,全球青少年发病率仍高达4.6%。本团队利用磁共振和经颅磁刺激开展网瘾神经机制与治疗干预相关研究。本项目通过线索-渴求任务以及水果决策任务探究网瘾患者渴求以及决策相关的神经机制,目前发表SSCI论文五篇。在决策方面,发现网瘾患者目标导向系统和习惯控制系统的不平衡性;渴求方面,识别出了影响网瘾患者渴求的大规模神经网络,以及男性为何对游戏线索更加敏感的神经机制,还探讨了网瘾患者对不同奖赏在神经系统上的不平衡性。依托以上研究,本团队将采用经颅磁刺激等方法对网瘾患者进行干预以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成果:ADHD 异常脑活动异常模式的 fMRI 机器学习研究
负责人:蓝志辉(经亨颐教育学院)
指导老师:薛绍伟
项目介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和精神障碍,通常开始于儿童时期,并可能持续到成年期。ADHD在男性中更为普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多动。据估计,全世界患有ADHD 的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约为5.29%。我们的工作主要从动态脑网络创新视角,设计基于功能磁共振的机器学习模型,分析脑网络微状态模式。其次,我们探究了功能上更为特殊的壳核的效应连接模式。我们的项目目前已经发表了2篇SSCI论文,并且还有2篇SSCI论文在投审稿中。
成果:A Convenient and Low-Cost Model of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Early Warning Based on Voice Data Using for Public Mental Health
负责人:陈鑫(公共卫生学院)
指导老师:潘志庚
项目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精神健康类疾病。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四大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会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的首位。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抑郁症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预警,从而可以及时的对抑郁症高危人群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抑郁严重程度的加深,同时有利于避免抑郁症加剧带来的悲剧事件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尽快恢复。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筛查预警模型,并设计了抑郁症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系统,为抑郁症高危人群的大规模自动筛查以及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成果:健康素养促进型医疗卫生机构概念与评价系列研究成果
负责人:薛子豪(护理学院)
指导老师:童莺歌
项目介绍:2020年,我国仅有23%的居民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健康素养不足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导致高额医疗费用的支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十分重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课题团队首次以医疗系统为视角,探讨医疗机构健康素养促进的策略及其评价方法,旨在使公众更容易获取、理解和使用健康信息与服务。我们的研究成果共计发表(含录用)9篇论文,主要内容为“健康素养促进型医疗卫生机构”概念的引入、相关评价工具的汉化及浙江省“健康素养促进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现况的实地调研,系列研究成果可为践行《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成果:《见证者》
负责人:陈仪来(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朱珺
项目介绍:《见证者》选取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的嘉兴火车站为研究对象,对火车站的事迹、人们的回忆以及新站改建的设计理念进行梳理,通过书籍装帧的艺术形式,于纸张上作怀旧风格的新老对话,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播。以建站初民国至今的时间顺序进行内容编排,配合不同质感的纸张,以期读者在阅读时体会时代变迁,与《见证者》一起缅怀过去、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基于研究成果,作品获得2021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入选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靳埭强2021设计奖学生组。
来源:校团委 编辑:赵睿骁
责任编辑:陈鑫田盛监制:周志琴
出品:党委宣传部、校融媒体中心
为HZNU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