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榜样 | 黄烨:不变的育人初心

温州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长榜样 | 黄烨:不变的育人初心

编写语

自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4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黄烨,1964年出生于新疆奎屯市,198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任教于乐清虹桥中学。1998年任乐清朝阳学校高中部校长,参与学校的创办工作;2003年毕业于杭师院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教育领导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同年加盟新通国际,并参与创办浙江新通外语专修学校和浙江新通华文学校并任校长;2008年参与创办浙江楷博留学预科学院任院长;2012年任新通温州分公司总经理。2016年任新通教育高级顾问。

“我这辈子做过许多事,但其实一直搞的还是教育。”2021年9月30日下午,在新通温州分公司的办公室里初见黄烨,他第一句话就这么说。他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供一家三口前来教育咨询所坐的三张座椅,身后墙上则挂着偌大的写有“知而为之,为而思之,思而求异”的字幅——这正是黄烨的座右铭,他认为,求知的过程在于实践,实践的过程在于思辨,思辨的过程在于创新求异。

温州大学招生办

异乡求学

黄烨是新疆奎屯人,1985年,他作为当时温大在新疆地区首批定向招生十人中的一员,从遥远的新疆来到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现温州大学)。谈及从新疆远赴温州这座城市求学的原因,黄烨笑着说:“起初因为家乡新疆奎屯当地特别缺英语老师,来温大可以学习英语,而且自己小时候也没见过海,所以特别想来温州这座沿海城市看看。”

想起当时的校园环境,黄烨陷入回忆之中。那会儿的温师专坐落在九山湖畔,校园环境优美,随处会有人在校园里采风。八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即便生活设施相对贫乏,求学的日子也是充实且开心。

“在温大我用了额外一年时间来补自己的英语短板。”这是黄烨在温大求学时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当时读英语专业的他,中学时却是一名以数理化见长的理科生,因当地外语教学资源有限,英语并非是他的强项。入学没多久,他便意识到在英语专业课学习上特别“吃力”,因此他主动向学校提出,在原本三年制的基础上再读一年。在温大的第一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补自己高中时没有学过的英语语法。直到第二年,黄烨才以85级英语师范生的身份投入到正式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同班成绩优异的王佳同学一直在课余时间给他学习上极大的帮助。“我当时的性子也比较固执,我不信英语会一直成为我的短板。”黄烨说。

“语言的学习,更要学会听和说。”黄烨在英语的听和说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少障碍,以至于他常常上课听不懂,更不愿开口讲。赵少华老师是当时外语学院为数不多出过国且与外国人共事过的口语听力老师,他在课堂上发现黄烨遇到了比较大的学习障碍。赵老师从此坚持每周一和周六下午邀黄烨来家中,为他做英语口语听力的一对一免费辅导,并鼓励他多听多说。赵老师说如果课堂上听不懂,差距会越拉越大。提起恩师当年对自己学业上的帮助,黄烨至今感念不已。

“摄影是我在校园里培养的爱好,让我结交了更多朋友。”谈及自己大学的兴趣爱好,黄烨面露笑容:“专业课的学习是有压力的,摄影是能给我带来轻松和快乐的一项爱好。”课余时间,他喜欢在校园和温州这座历史古城游走采风。黄烨笑称,自己的摄影天赋还是被当时的团委书记钱建民挖掘开发出来的。在钱书记的不断鼓励下,他参与负责了温州师范学院(1987年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已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院报为期两年的摄影图片供稿和编纂工作,还受钱书记委托成功组建了温师院摄影协会,并出任会长,他的摄影作品曾获温州市摄影家协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也因此结识了叶君奋等温州著名摄影家。

温州大学招生办

▲黄烨求学时期在校园九山湖畔留影

从教学到办学

1988年,黄烨从温师院毕业后,分配到温州乐清虹桥中学任教英语。在乐清虹桥中学担任班主任的十年时间里,他不断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及管理中进行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课堂管理经验。

黄烨提到了自己过去带的班级中,实行的一套“让学生管理学生,班级管理班级”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有别于当时其他班级传统的“保姆式”的教学管理。“我的班级我要让学生见到班主任像见到朋友,见到班长像见到班主任,班级的事情班长最大,班主任是班级以外的旁观者和指导者。”他谈及自己期望的班级管理模式时说道,用三个月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学生管理团队远比班主任三年一手抓更行之有效。同时,在中学任教期间,他一有空便会四处借阅大量国内外教育理论刊物,这也大大启发了他对国际教育的认识。

10年一线教学,黄烨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管理经验。1998年,他调入乐清朝阳学校,参与高中部的创建并任校长。当时整个虹桥镇近3000名左右中考生,虹桥中学却只能招收500名学生,黄烨说办学初衷就是想让当地更多的学生能进入高中读书,不至于小小年纪就走向社会。谈及这段办学经历,他说:“万万没想到,这期间好几次差点被逼到想跳楼的绝境。”

办学初期,学校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问题。对于非本地人的黄烨来说,当时的月工资1000元的情况下,融资渠道有限,要筹集上百万的办学资金是摆在面前最大的挑战。在社会各界的好友帮助下,最终筹得这笔办学款项。当时他对爱人说:“一分一毛都是亲朋好友无限的信任,我一定会用三年的努力来回报大家。”

当时的政策对于民办高中的各项审批也异常严格,他四处奔波,前后耗时整整2年才办齐各种手续,乐清朝阳中学高中部终于开办。第一年学校便招收了200余名学生,后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缓解了当时虹桥镇高中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做校长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让我在更大的平台上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并接受检验。”黄烨在阐述自己从教学转向办学这一改变时说道。办学期间,他尤其重视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建设,全力杜绝“爱拖堂”“占课补课”“授课效率低”等教学“毛病”,“当时我们有一条规定,一节课在规定45分钟课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需加班加点的老师,一律扣奖金。”1998年黄烨校长的这条教学铁律一直延用到了今天新通教育的教学课堂。

谈及近期“双减”政策的实施推进,黄烨认为,这使得我国向国际化教育迈进一大步,目前各地教师轮岗制度的逐步推行,对教师的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自己多年前国内外访学的经历,他说:“在国外课堂上我们常发现,一个教英语的老师能够和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转篮球,教物理的老师反过来可以上英语课,我们也更倾向培养这类全科型的老师。”

加盟国际教育

2003年,在互相高度认可国际教学管理及学校经营的理念下,黄烨选择加盟新通国际,先后创办浙江新通外语专修学校和华文学校任校长。对于这一选择,他说:“从中学教育到国际教育的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不变的始终是育人树人的初心。”

“让我们的汉语‘走出去’。”这是浙江新通华文学校的创办初衷。作为当时浙江省内**面向欧美国家招生的汉语教学机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华文学校都贴上了“中国标签”。“当学到中国丝绸的时候,我们就带海外学生去丝绸博物馆,学到中国茶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去杭州龙井茶园户外上课。”华文学校的这段办学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还记得2012年社会上掀起的“抵制日货”潮,当时华文学校的6名日籍学生也引发社会关注,“我们立刻召开全校大会,从哲学辩证法角度与师生共同探讨事件背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公共关系,并邀请法律机构来校召开讲座,保障这部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个人权利。”

“让地道外语教学‘走进来’。”2008年,秉持着要打造一所“小而精、出路多”的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新通留学有限公司的统一规划指导下,黄烨创办了浙江楷博新通留学预科学院,该校系当时浙江省内**留学预科学院。由新通国际和美国教育集团KAPLAN合作组建,拥有完善的海外外语教学资源,这也是浙江省第一所专门为准备到英、美、澳、加拿大就读的中国适龄学生“量身定做”课程的预科学院,旨在帮助中国学生作好出国前学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缓解留学初期的环境不适应性。

温州大学招生办

▲2008年黄烨与美国教育集团KAPLAN筹措预科学院创建事宜

现任省内最大的出国留学服务公司教育板块教育高级顾问,黄烨面对当前国内外的疫情形势,针对国内部分学生赴国外留学“出不去”的窘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事实上,疫情也强化了国内孩子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去许多家庭盲目出国热的现象,许多孩子愿意静下心来去思考这个问题。譬如一部分孩子会选择推迟自己留学进程,并在原目标院校的选择上再上一个层级,用国内一年能力提升课程来换取更优质的目标院校的offer。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不想耽误留学进程,选择前往港澳院校或者到东南亚部分海外名校的分校完成前2个学年课程的修读,这也同样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温州大学招生办

▲首批浙江楷博新通预科学院毕业班师生合影

(中间为院长黄烨)

对于出国留学,在黄烨看来:“当然不是崇洋媚外,我希望每个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带着知识技术回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新通平均每年都会向外输送近万名学生,据统计其中有近98%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回到祖国。”

“不管是来新通留学规划的学生,还是刚入职新通的新员工,我们都要求他们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黄烨言语间反复提及的字眼,他认为,相较于他们当时艰苦的求学环境,现在孩子的信息环境可谓翻天覆地,他们不缺信息,缺的是认识自己,一定要先认识“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要到哪里去”,才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理想。

最后,黄烨不禁感慨自己从母校毕业已三十余载。近年来他积极尝试通过温州大学新通欧亚学院等教学合作项目,延续着与母校的缘分,因为无论是在中学教书办学、还是走访海内外从事国际教育工作,母校始终是他教育梦想的启航地!

温州大学招生办

▲2018年温大音乐学院与新通合作项目

温州大学招生办

▲2021年10月温大外国语学院领导一行莅临新通总部参观调

END

往期推荐

温州大学招生办温州大学招生办温州大学招生办

转载 |温州大学校友总会

编辑 |汪旭

初审 |汤思思

终审 | 张福强 余海群 蔡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温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温州大学招生办-学长榜样 | 黄烨:不变的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