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他们花了一个月拍成了汉语言文学(师范)宣传片

温州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他们花了一个月拍成了汉语言文学(师范)宣传片

甫一进入人文楼,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展板就跃入眼帘。

李心语在展板前停下,凝视着展板上的名字。老温师,新温大,师范之火,传承不熄。回溯历史深处,追忆往昔,自朴学大师孙诒让于1906年创办温州师范学堂开始,中文师范的种子,就生根于这片土地之上了。现在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师范传统。中文师范专业,已成为温大人文的一块金字招牌,专业认可度在全省位居前列。

温州大学招生办

一年又一年,前人赠与的纪念碑又刻上时间的烙印,每当接力棒传到一位新生手上,她的心头总会涌现出一个问题:“何为中文,何为师范?”

从十月到十一月,经过一个月紧张的筹备,同学们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宣传片,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缘起:山石攻玉,寝寐求答

孙子涵之前写过一些比较简单的脚本,所以一开始她向班主任易永谊毛遂自荐参与宣传片拍摄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抱着跟组学习的目的,没想到最后却成为了导演组的一员,要负责整个宣传片的统筹调度。“创作初期,我和其他几位参与脚本编写的同学对宣传片毫无头绪。”常规的宣传片制作,都是先有解说词,再按照解说词找素材。“我们决定先构筑镜头语言,因为这次拍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学院,最熟悉的生活。”

温州大学招生办

导演组的另一位重要成员李心语同学坦言:”我们最终决定,这部宣传片不堆砌高大上的数据,不做宏大叙事,就以我们的生活为主,展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成长与蜕变。“这也是一个不断了解学院、了解专业的过程,一个“回归本我,找寻初心”的过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于文学来说,“教育”不是公式化的说教,而是通过艺术化方式去养眼悦耳怡情,锻造一种非功利的心忧天下、融小我于大化的审美人格。孙良好院长说过:“我觉得一个师范生,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然后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好的老师。一个人读书读到深处,最终都是要回到自己的。”

拍摄宣传片,既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认识自己。

温州大学招生办

构思:洋洋艺术,源于生活

“我们的镜头构想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镜头都直接取自我们特色的课堂和活动现场。比如我们在古代汉语课堂上学写小篆,了解文字的演变历程,提升专业水平,又在书法课上训练毛笔字来锻炼师范技能。”

为了使镜头语言的表达更为清晰,也为了让观者能够更为及时地捕捉关键信息,孙子涵同学在转场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从操场到文化考察,她选择以脚步为转场线索,希望能通过镜头语言体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理念。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并不仅仅囿于文字和课本所构筑的一方天地,我们也从文山书海中抬首,奔向更远的远方。

温州大学招生办

除此之外,孙子涵和李心语还别出心裁地选用小篆“汉语”作为古代汉语课堂和书法教室场景的转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引人注意的往往是文学和师范,其实汉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日后走上讲台成为语文老师,教的正是我们的母语汉语。

宣传片的后半段用一段书籍的特写作为现实和未来的衔接,这是温大中文人都不陌生的十三万字个人作品集。从薄薄几千字的随笔到厚厚的作品集,既体现了中文师范重视写作的特色,也代表了同学们大学四年的成长与收获。

成长,不止一面。为了进一步体现“成长”元素,在宣传片的最后,导演组加入了一处蜕变的镜头——从学生到老师,从稚嫩到成熟,从讲台下到讲台上。李心语说:“我们希望能够用镜头语言表现从‘学生’向‘老师’的身份转变过程。”

温州大学招生办

拍摄:宽严得宜,苦中作乐

这或许可以说是一次跌宕起伏的拍摄及制作过程。

其实当学生组推荐张霞来进行配音录制的时候,受到了一些质疑。有人推荐外包团队进行配音解说,会显得更专业,但她们依旧还是坚持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并且婉拒了采用流水线式的男声的建议,团队成员希望在声音形象方面“发出女生声音”。

温州大学招生办

除了导演、脚本和演员,拍摄后期也都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已毕业的16级广告学专业夏天立同学以及临近毕业的18级广告学专业黄上诣同学,是绝对的拍摄主力。“两天正式拍摄,一天补拍,工作量不算大。但后期却前后耗时大半个月,修改了6、7版。”始于学生,善于学生,补于学生,最后终于学生。

拍摄那两天天公不作美,也为团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要不是第二天下大雨,也就不会有一周后的又一次补拍。下雨那天,还要拍最难拍的实习场景。取景地定在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但由于对方担心拍摄会干扰学生上课,摄制组只能利用短短的课间十分钟拍摄素材。经过与校方的反复沟通,他们在教室内完成了群像的录制,并利用课堂的最后一两分钟,进入教室架设机器,在课后完成听课的拍摄。

拍摄结束后,夏天立的车子爆胎了,陷在泥泞的正在施工的道路上。她只好原地等待修车的人前来,其他成员先回学校进行其他场景拍摄。张霞说:“在出租车上看到学姐逐渐变小变远的身影,觉得又心酸又文艺。”

温州大学招生办

对方嘉雯来说,被选中成为参演人员就是倍感荣幸的事情。但除了那份与有荣焉的欣喜,初次接触拍摄,她感受更多的是些许惶恐。在形容当时的拍摄场景时,她笑言会有一种四肢未被驯化的僵硬,特别是遇到特写镜头,反复重来就成了家常便饭。有趣的是,她还肩负了跑步的镜头。在北校区操场上,她一遍遍地奔跑着。对此,方嘉雯感叹:“与志同道合者共事,真的很难得。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耐心与包容。”

拍摄有苦自然也有乐。张霞在接受采访时对整个拍摄时期做了一个细致的概括。“从脚本编写到视频拍摄再到后期配音,我变换了三种角色,但实际上团队核心成员们的角色边界早已模糊,大家都本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乐业精神,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像孙导、李导、夏导除了承担了喊话、跑腿、搬运道具、指挥现场、疏散人群等等琐碎的工作,还充当了人形背景板和凑数专用群演,为宣传片的拍摄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此外,在拍摄过程里,各位老师们的配合也是拍摄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为了追赶拍摄进度为各位老师提前准备了脚本,但俞磊老师直接拒绝了,他坚持还原自己的真实课堂。

温州大学招生办

传承: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博观而约取,她们在创作脚本上对于场景的选取也颇下了一番苦心。比如南戏的取景就是为了更多地展现了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地方文化特色。

南戏元素的融入,加上光影的变换,让穿上南戏服的詹怡颖沉浸式地体验了戏剧角色,也成功地实现了她的“演员梦”,成为了她大学生涯里面的宝贵记录。“我换了两套戏服,在俞为民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小生的动作和姿势,这是一次很新奇的体验。”

在南戏研究中心,摄制组记录下大量宝贵的片段,俞为民教授幽默风趣的介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悉心答疑,给予了她们以很大的帮助。但囿于时长,几经删改之后,成片只保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很想把南戏研究中心再做放大处理,但拍摄和剪辑是有章法的,为了整体的呈现效果,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按照个人喜好行事。”希望通过宣传片的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戏曲在温大,有光有火,还能跳动。

温州大学招生办

斯文不坠,薪火相传,一年又一年,低矮的瓦屋转变为精致巧丽的楼房,多媒体的技术从无到有入驻原本简陋的厅堂和课堂,空白的墙面上一张张合影逐渐垒砌,“人文二字是我们最根本的教学态度与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宗旨与目的。”在采访的最后,夏侯语如是说。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有人问,那最后“何为中文,何为师范”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孙子涵说,宣传片只是展现了生活的一角,记载了中文师范学生们找寻答案的历程。张霞说,四年的学习体验让自己立志成为“有温度”的教师,成长本身就是答案。“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生活不是考试,答案因你而不同。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刚进校园,在人文楼前伫立的那几个镜头,大学生活的开始总是这么美好!”明年即将毕业的黄上诣,如是说道。

【点击观看宣传片正片】

制作人员名单

温州大学招生办

导演组·孙子涵

人文学院2019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导演组·李心语

人文学院2019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温州大学招生办

温州大学招生办

脚本组·夏侯语

人文学院2019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脚本·出镜·解说 张霞

人文学院2018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温州大学招生办

温州大学招生办

脚本组·倪靓璇

人文学院2020级

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

出镜·叶萌萌

人文学院2020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温州大学招生办

温州大学招生办

出镜·方嘉雯

人文学院2019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出镜·詹怡颖

人文学院2018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

温州大学招生办

出镜·李业

人文学院2019级

历史学(师范)

摄影后期·夏天立

人文学院2016级

广告学毕业生

温州大学招生办

温州大学招生办

摄影后期·黄上诣

人文学院2018级

广告学

往期推荐

温州大学招生办 温州大学招生办温州大学招生办

转载 |温大中文

编辑 |汪旭

初审 |汤思思

终审 | 张福强 余海群 蔡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温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温州大学招生办-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他们花了一个月拍成了汉语言文学(师范)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