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第545期 丨走过2021,愿将来胜过往!

浙江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报第545期 丨走过2021,愿将来胜过往!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报

第542期

校报在线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最新校报

01

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传达学习

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12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金昌主持。

会议指出,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时点特殊、议题重大,是一次思想学习会、政治宣示会。袁家军书记报告和省委《决议》,是对过去工作思路的综合集成和创新发展,更是对构筑新时代新征程浙江新优势的系统谋划,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路径指引。

会议强调,要全面系统、准确完整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的开创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标志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根本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发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动员令的战略性意义,深刻认识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变革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史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决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做到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学、党支部结合职责学、广大师生主动自觉学,以学正己、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要守好“红色根脉”,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财经特色智库优势,做好“溯源工程”、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重大社会思潮辨析引导、重大实践经验总结、重大理论热点通俗化解读等6篇文章,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导向,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效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要强化担当作为,守牢守好校园安全稳定底线,细致排查化解各类风险点,常态化抓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强化统筹协调,科学精准谋划2022年工作,确保明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还传达了中央宣讲团来浙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报告精神。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专题会议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12月16日,学校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专题会议。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黄建新主持会议。

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三届二次“双代会”以来,全体教代会代表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一流财经大学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学校第二轮综合改革方案。他希望各位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正确行使代表权利,充分反映广大师生心声,对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多提合理化建议、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性举措,为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学校将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教代会工作,进一步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权利,让广大教职工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校长钟晓敏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关于《浙江财经大学第二轮综合改革方案(草案)》的说明。钟晓敏详细报告了制定方案的背景、过程和重点内容。他指出,第二轮综合改革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旨,以教育评价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治理生态,为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方案于2021年1月下旬谋划启动,3月至10月进行学习调研和文本起草,11月至12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行咨询论证后最终形成。方案内容涉及改进教育评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数字化改革等三大领域17项重点任务85项具体改革项目,党建引领保障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优化资源保障和内部控制机制三大支撑措施15项具体改革任务,为第二轮综合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力争到2025年,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数智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对新财经人才培养、主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会议表决通过了《浙江财经大学第二轮综合改革方案(草案)》,一致认为《方案》(草案)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系统全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以主人翁精神,对提交大会审议的《学校第二轮综合改革方案》(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进一步认真研究,优化方案,积极落实。正式大会开始前,还召开了第三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各代表团团长会议,传达布置了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专题会议相关要求。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图片新闻

浙江财经大学

12 月 28 日,学校举行“翰墨迎春 寅虎送福”写副春联带回家活动。本次活动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举行,累计送出春联 3000 余副,“福”字 3000 余个, “春”字 1000 余个以及中国结、红辣椒、红灯笼、红鞭炮、福袋等各类年俗节庆用品。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图片新闻

浙江财经大学

12 月 23 日,学校在下沙校区西体育场举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演练,为参加 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研学生 1959人、涉考工作人员 290 余人进行核酸检测。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校领导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专题讲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12月9日至10日,校领导李金昌、钟晓敏、黄建新、余建森、王奎泉、孙旭东、李占荣、徐晓东、董进才、申屠莉、楼胆群,先后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以“赓续百年荣光,启航伟大征程”为主题,为青年学生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全方位推进全校师生宣讲走深走实,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方向、汇聚行动力量。

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围绕如何更好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展开深入解读。他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要从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成就、两个确立、三次理论飞跃、十个明确、十三个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五大历史意义、十条历史经验、一个伟大号召等方面整体把握《决议》的核心要义,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校长钟晓敏围绕“百年总结意义深远”“伟大成就鼓舞人心”等方面全面解读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他表示,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因密码,这不仅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而且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也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用好党的宝贵经验这一重要法宝,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服务浙江“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谱写绚丽篇章。

校领导结合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尤其是浙江的红色历史,用详实可靠的图文资料,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问题引导与互动相结合等方法,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达到了党史知识进课堂、入脑入心、明方向的教学效果,引导同学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形势与政策”课。

近期,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学校通过“三百三入”(百名书记带头讲、百名专家系列讲、百名学子生动讲),在全校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校领导系列思政课”旨在推进全校思政育人,构建起上下贯通、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校领导带头上阵,思政课教师踊跃参与,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为我校青年学子心灵和精神内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和力量。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浙江财经大学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02

立德树人

追求卓越

编者按:为激励研究生勤勉进取、发奋成才,在全校研究生中树立品德优良、学习刻苦、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学校开展第七届研究生“卓越之星”评选活动,共有12位候选人脱颖而出,本期我们聚焦研究生优秀榜样的奋斗事迹,学习潜心向学、勇攀科研高峰的钻研精神。

温从乐:明德尚学 乘风破浪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温从乐,2019级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金融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通过CPA专业阶段四门考试。他积极参加学术竞赛,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在《工业技术经济》上成功发表了名为《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碳市场和能源市场溢出效应研究》的学术性论文。《谨防高额借款陷阱,重视我省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和《对比江浙粤全球研发支出2500强企业助力推动我省企业高质量发展》两篇调研报告得到了浙江省民盟省委的采纳。

积书善学 隙土深耕

当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在金融专业深造,温从乐笑着回答:“大学四年,我对这个专业已经有感情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温从乐面对的是学术性更强、要求更高的科研工作,在他看来科研需要不断地挖掘、深耕,这样才能找到创新的点子。于他而言,兴趣是这一切的出发点,是他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

“这条路其实不太好走。”学术研究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他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不断出错的数据,各种繁杂的问题。为追求精准有效的结果,温从乐经历了无数个不眠的黑夜。他选择在研一打好基础,研二厚积薄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紧迫的时间问题。研二时期,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竞赛等都需要同时推进,担子压在身上不可不谓沉重。温从乐反复强调“毅力”是学习研究的重要支撑。不论是泡在图书馆里的沉闷白天,还是赶任务进度的漫长黑夜,永不言弃的毅力对成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我特别感谢刘建和教授的帮助。”提及导师,温从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感激之情。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果与自己认真负责的导师息息相关,导师在科研和生活中都给自己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温从乐说科研单纯靠自己可能是不够的,有时导师的指导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学生,眼界、学术修养这方面往往比不上导师,所以需要多和导师交流。导师不仅仅会教授知识,还可以在科研方法上提供指导,进而更高效地获得学术成果。在刘门这个大家庭中,刘建和教授就像一个大家长,无私帮助到每一个学生。辛苦科研久已,良师是温从乐科研之路上的强大助力。

爱党敬业 务实笃行

温从乐作为金融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19级研究生团支书,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他在读研期间共计组织开展了二十余次党建活动,还组织全体党员举办多次党日活动,包括迎70周年国庆大合唱、“寻根南湖,币越百年”、党员迎新会以及毕业党员欢送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疫情期间,温从乐组织支部党员参加社区防疫活动,捐款助力,并且收集大家的照片和寄语,录制短片声援武汉。温从乐表示,这些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尽到了一份绵薄之力。“这不仅使我们党员发挥了精神建设的作用,同时也给支部的后辈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和力量。”

他认为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锻炼了自身能力。温从乐曾前各类志愿者活动中,曾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担任了一年的义务讲解员,参与过嘉兴辅成小学教学等各类志愿者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温从乐带领支部党员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畔宣誓,共勉爱国革命精神。此外还参观沈钧儒故居,感受前辈伟人的力量,把爱党、敬业、务实、笃行落到实处。

抚躬自问 拥抱未来

对于未来,不少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在科研领域施展拳脚,而温从乐选择了工作。相较于进入公司就业而言,温从乐更倾向于留在高校担任辅导员,“我喜欢学校的氛围,能和学生们在一起共同成长进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也希望我能总结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言传身教,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此次参加研究生卓越之星的评选,温从乐更多的是想对自己过去的三年进行一次复盘,而非竞争。他表示整理研究生阶段的成果、经验和心得是一次复盘和总结,“清楚自己所拥有的,知晓自己想追求的,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竺堃:科研路势如破“竺”竞赛场一定乾“堃”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竺堃,2019级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班班长,曾担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曾获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两次国家级一等奖,第六届、第七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次省级三等奖以及第十六届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省级二等奖,并为一种基于合成数据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及装置、一种基于时空数据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第二发明人。

以长远规划为盾 坚守目标

丰富的科研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并没有让竺堃放弃自己的社会工作与作为学生干部的责任,他会在制定科研学习计划时,为班级事务和学生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以应对常规工作和应急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你明晰人生的方向,并指引你努力奋斗。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有利于自我定位、自我认识、自我了解,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竺堃早已对未来蓝图有了明确的规划,在本科三年级时,他就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并立下去985高校读博的目标。

以团队合作为助 众志成城

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竺堃并不是踽踽独行。“过去的种种经历让我体会到团队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益处,懂得了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的道理。”无论是学科竞赛,抑或是论文专利,他都切身认识到了通力合作的重要性,对支持他的家人、导师,他心怀感恩;对共同进步的队友、同学,他不尽感谢。

在获得一些成就时,竺堃说:“这些经历不仅能够提高我的具象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我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深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扩大科学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科研知识结构。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帮助我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创业自信心,从而树立创新理想。”

以远大理想为引 砥砺前行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竺堃脚踏实地,不断攀登。他以六个“C”要求自己———Curiosity好奇、Continuation持续、Courage勇气、Concentration专注、Concern关心、Collab-oration合作。回忆过去的科研经历时他提到,他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至少10小时,周末和寒暑假也不会间断,一年便是3650个小时、219000分钟、13140000秒,正是这样似水流年的付出,才造就了今日的竺堃。

“在浙财的学习生涯说长不长,一晃而过,但学习永远不会过时,实力永远是最硬的名片。希望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坚持走下去;希望你可以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希望你可以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任何时候启程都不晚,只要你想!”

竺堃牢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浙财校训,践行“明德笃学,经邦济世,崇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浙财精神,保持着对科学的探索,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永远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坚守初心。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李若瑾:博物笃行做逐梦路上亦思亦践的修行者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李若瑾,2019级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及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奖励。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曾主持并参与田野调查、知行浙江和省社科重点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就是这漫漫逐梦路上的一员”,从茫然无措到笃志前行,她是矢志不渝的追梦人,亦是行而不辍的探索者。

在尝试中明确方向 在效率中赢得成功

像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她也曾迷茫过:“大学毕业,到底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最终选择读研也是盲目跟风,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考研上岸后,导师建议她“搞科研”,自此,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开始时,李若瑾就遇到了困难——第一篇英语论文的撰写,从中文术语到理论架构都难以理解,文献阅读速度慢,有时一篇论文甚至需要一周时间来阅读;与此同时,数学和编程也是她的弱项,这让她信心不足,但她有自己的良方,“耐心是克服困难的好办法,我会将困难分层,哪些需要问老师,哪些需要自己静心解决,将问题分门别类能事半功倍。”

“在写论文时,我会将论文分成小篇来攻克,完成一小部分后就立刻找导师修改,这个办法确实提高了效率。”她表示,“效率”两字对于研三的她来说至关重要,在研三期间课程并不多,课余时间很充裕,她可以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但学习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劳逸结合,一场电影、一次聚会都可以让她放松神经,以便她再全力以赴投入到下一周的学习中。

躬行实践为先 识见言论次之

不只是专心于学术科研,李若瑾喜欢将学术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去,这使得她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校内,她参与了许多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竞赛、校刊《研途》的审稿工作,在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我之前很内向,不太爱说话。但通过组织参与这些课余活动,我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实在是受益匪浅。”校外,她关注时事,在《变形计》播出后,看到纪录片中有许多因为亲情缺失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她很心痛,自那之后她就一直默默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群体。机缘巧合下,她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

谈起调研中最深刻的记忆,她表示经济学是她所学习的专业,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更注重于经济数据的考察,通过数据分析,她做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入户调查,并对调研数据做了计量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将经济原理落在了实处。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写论文、搞理论研究偏离现实、远离民生,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她找到了连接自身专业知识与改善民生之间的节点,将学术理论与社会调研相结合,在实践中出真知,这让她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对于未来,李若瑾已经做好了清晰的规划:“我打算去读博,站在时代前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中去,并希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的调研项目和公益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对于学弟学妹,她赠言:“有目标就要坚持,没有目标就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抓紧时间,趁年轻,在试错成本低的时候勇于探索未来并一直坚持。”最后,李若瑾将最喜欢的座右铭送与自己和学弟学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们的生命,总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奔波路上无法停息。李若瑾在科研路上坚定梦想,以满腔热忱,砥砺前行,谱写自己的青春篇章;她立志以自身所学,做惠及民生之事;她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带着一种清醒的自知,脚踏实地,把光和热投射到每一项任务上。她在逐梦路上坚定梦想,以无悔之努力,不动之决心,奋发之斗志,昂扬之意气做到博物笃行,成为逐梦路上亦思亦践的修行者。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武祺然:全面发展 以梦发电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武祺然,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应用概率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曾获新生学业二等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两次、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项,获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第十四届研究生“博文节”先进个人、优秀主席团成员等荣誉称号,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国2A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不忘方向 一往无前

作为一名两个学年综测成绩分别位列专业第一、第二的学霸,他始终抱着一颗赤诚专注的心:“大学本科阶段没有太多的学术科研压力,有大量的试错机会去尝试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考研深造、就业、创业等。大一、大二时可以迷茫,大三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想得到什么,并为自己所追求的事物付出努力。”武祺然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会为之倾注自己的全部心力。

竞赛科研 踊跃参与

在课余时间,他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学术竞赛,同样获得了骄人的成绩: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研究生组)全国一等奖、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赛二等奖、“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校赛二等奖等奖项。

不仅如此,在多个科研项目中同样能看到他的身影: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浙江省空气质量特征分析及满意度调查》、《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调查研究——以绍兴鲁迅故居为例》,研究生“知行浙江”社会实践项目《探究基层党建、助力品牌创建》、《疫情背景下基层政府数字化治理驱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德清县三大支柱产业为例》。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他的态度。

坚守工作 不曾懈怠

武祺然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丰富漂亮的履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打篮球,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闲暇时间会通过摄影、剪辑视频记录生活的美好;运营个人公众号,做一些知识分享。这也为他在校研究生会新媒体部施展拳脚提供了资本。在作为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时,他策划精彩活动,参加多个论坛,设计原创封面……实现了校研会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大幅涨粉。对于这些,他谈及他的座右铭:“因为热爱,所以追求极致。”对于他的学生工作就是如此,他在新媒体部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归属感,并且想将新媒体部打造得更好,使之成为其他高校研会学习的标杆。

热情分享 倾囊相授

当被问及给大一新生的建议时,武祺然沉默地思考后才严肃说道:“在本科层面,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不要拘泥于课上学知识,可以多多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要敢于尝试,不要怕犯错。定义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走学术的路。多与优秀的人为伍,一定要有目标。如果想要深造,尽可能去更高的平台。”他也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了建议:“可以多看文献,多归纳总结。在面临学术科研和学生工作两方面的压力时,统筹好部门分工,做好部门任务计划表,其他时间用于学术科研即可。”

正如乔布斯所说,Keephungry,keepfoolish。武褀然在这充满各式各样诱惑的大学生活中能够克服花花世界的影响,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向前,始终“求知若渴,保持谦逊”,实为当代大学生的典范。浙财研究生“卓越之星”候选人武祺然正朝着光明而充满机遇的未来进发。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陈佳举:学术科研出硕果校园内外斩佳绩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陈佳举,2019级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19民商法学班级负责人。学术科研成果丰硕,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泰隆之星”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5项;曾获浙江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征文三等奖等省级竞赛奖励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在SCI、CSSCI、CSCD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2篇,其中国家一级A三篇,国家一级B两篇,国家二级A两篇,国家二级B一篇。

科研路漫漫

在硕士研究生之旅开始前,陈佳举就凭着敏锐的视角,关注到了2019年发生的几起电商平台案件,并对这几起案件中的争议焦点进行了梳理,对其中有关电商平台审查义务的认定产生了困惑。本着好奇的心理,追本溯源,在开学前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论电商平台专利审查义务———兼论<专利法>修订中的审查规则构建》,该文在2019年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年会征文中获得第15名,随后发表于《科技与法律》(CSSCI)。一个良好的开始为陈佳举的硕士研究生之旅的充实与精彩纷呈拉开了序幕。他相继在《月旦民商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CSCD)、《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检察日报》等杂志发表文章。此后,在大疫情时代,陈佳举开始英文写作,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平台上为中国制度和经验发声,共发表5篇SCI,先后发表于《StemCellResearch&Therapy》、《HumanGeneTherapy》、《BiotechnologyLawReport》,并在2021年8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子刊《STEMCELLREPORTS》(SCI一区TOP)上发表文章一篇。在谈到自己准备SCI的过程时,陈佳举坦言,自己的SCI发表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难的还是语言关,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词汇问题,需要不断地查找官方译本或权威期刊进行确认,这一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但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时光不会辜负前进路上的奋斗者,陈佳举在科研路上持之以恒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成就了他在硕士研究生之路上的累累硕果。

实践验真知

需要结合实践,在科研项目上,陈佳举作为负责人主持2018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一项、201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2020年浙江财经大学田野调查项目一项,并均按期结项。2021年,他积极竞争申报校外课题,最终获得2021年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青年项目和2021年度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立项,成为首个获得校外横向课题立项资助的研究生。此外,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对于陈佳举而言,申报课题也是科研训练的一种方式,在课题申报撰写的前期,陈佳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文献阅读、梳理和思考。作为首个获得校外横向课题立项资助的研究生,陈佳举谈到经验与心得时这样说道:“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一样都是需要锻炼的,建议大家先从学校内的科研项目申请开始,练习写课题申请,有了一定的技巧和心得后,再积极地进行课外申报、竞争。”

陈佳举不仅专注于校园内外的课题、科研项目,同时也积极参与各项调研实践。其参与的《完善“告知承诺制”机制设计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课题得到致公党省委会高度重视,被提交至浙江省十二届三次会议,经遴选推荐被确定为省政协重点提案(42号),相关建议获得省司法厅等部门的采纳运用。“最多跑一次”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是一项利民工程,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行政审批费时费力的情形,节约申请人的时间。实际上,这项举措在浙江省的推行效果非常好,已获取了诸多经验和成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陈佳举一行实际走访了嘉兴、丽水和杭州部分街道,实际调研该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发现整体情况非常好,但也根据基层工作人员的反映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关事后事中监管仍然不足,社会信用体系仍要完善等。在此基础上,他借鉴了其他地区的优秀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落地。陈佳举用自身行动与不断实践,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落地生根,真正让所学即所用,用知识造福百姓。

生活亦多彩

在陈佳举的硕士研究生之旅中,不仅有出色的科研成果,其生活更是丰富多彩。作为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他关爱同学,积极助人,为同学服务,并获法学院“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在体育运动上,作为法学院研究生篮球队队员,获得2019年校研究生篮球赛冠军;2020年作为队长,率队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当谈到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地如此充实时,陈佳举分享了他自己的经验,在他眼中,研究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外,学生会活动、体育运动、旅游等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时间管理。除非要集中精力冲刺某场考试,他认为最好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长期规划,将学习作为主旋律,其他事情也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习成为常态。

在学习疲惫之余,陈佳举会选择自己非常喜欢的篮球项目,将其作为一个放松的方式。除了打篮球,他还会选择看电影来放松调整状态。

不懈的坚持与极度的自律,让陈佳举在硕士研究生的道路上脱颖而出,让自己的青春之花绚丽而夺目!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浙江财经大学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03

学校构建“专业转换立交桥”大四也能转专业

▼向上滑动阅览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日语专业到财务管理专业……近日,浙江财经大学11名大四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完成了大跨度的专业转换。

“以前学生都是按照家长意愿、社会热门程度或凭个人的想象填报专业,而通常到了高年级才知道自己与该专业的契合度。”副校长董进才表示,目前省内所有高校的转专业制度基本都是在低年级进行。等学生感知到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时,已没有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制度通常还要求学生在原专业成绩靠前列,但事实上在原专业中学不好的同学更需要换专业。

2018年,浙财大出台《浙江财经大学本科生大类分流及专业准入准出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从2018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成功从财务管理专业转入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女生王土花告诉记者,按照这项新规,各专业会在低年级设定进入条件,达到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进入该专业学习。而在低年级未实现转专业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在大三大四时自主选课,同时修读两个及以上专业的课程,毕业时可以选择从其中任意一个专业毕业。王土花就是在完成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课程修读后,最终决定换专业。

而为了让大四“新生”快速融入新环境,学校也想了不少办法。“大一、大二时,学校会相继开展线下讲座和线上推送介绍相关制度。转专业前,学校会安排我们到对应的班级群里,尽早和另一个班级同学有所接触。转入成功后,学校还会分配导师,和我们进行面对面交谈,加深沟通了解。”王宇豪说,自己在大三时就提前修完资产评估和审计学两门专业的课程,最后选择了他擅长的审计学专业,并迅速融入新班级。

“这一制度的设计,给学生搭建起一座可以多个机会自主选择专业的桥梁。学生的流动对于专业建设而言,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而学生流出较大,剩余学生数量过少的专业,则将面临调整甚至淘汰的压力。”教务处副处长叶舟介绍,新旧制度转换期间,该校统计分析了2017、2018、2019三个年级的学生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变化。数据显示,转专业后,在实行旧制度的2017级中,成绩下降的学生比例达到85%。而实行新制度的2018、2019级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成绩上升的比例达到了75%。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一骑绝尘 冠领群雄:

祝贺校健美操队于省赛包揽五冠

浙江财经大学

校健美操队合照

▼向上滑动阅览

2021年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圆满结束,我校健美操队参加5个单项(男子单人操、三人操、5人自编有氧舞蹈、5人自编徒手操、5人自编器械操)的角逐,并且包揽所有项目的荣膺桂冠,取得了五金一银的佳绩,完成了建队的最高目标:凡所参赛,通通夺冠!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健美操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既对身体素质有高要求,也对意志品质有严苛锻炼,是力量与美感的结合,竞技水平与艺术表演的统一,需要运动员具备由内而外的自信。

这支冠军之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浙财健美操队”,这群运动健儿们有一个永远的精神归属,唤作“浙财姚家军”。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头,把目标化作风帆,这群身披冠军铠甲的战士们不仅擦亮了竞技体育的浙财名片,更立志成为兼具完善的人格品质、基本礼仪、感恩之心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

教练姚智勇说:“健美操是我的专业,更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从带队到今日19年有余,起初凭借自己摸索经验,到如今形成趋近于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操队规模在愈来愈大,运动员的综合运动实力也在逐步提升,每一套操的整体编排愈加具备艺术性,参加项目的覆盖面逐渐扩大。操队坚持常规训练、赛前加训、假期集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体力去完成每一场比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分耕耘也定有一分收获,取得今日的佳绩是意料之外,但也不外乎在情理之中。队长陈治彰补充道:“长时间的训练让我们在细节上强于对手,而成败正是在细节之处。”

“健美操就是从指尖练到脚尖,把一群人练成一个人,比的是谁更细致”,教练杨蓓蓓说,“简而言之,就是注重细节但不拘小节。”

“教练们的严格要求是针对你的训练,而不针对你这个人。平日训练时我们都应自信阳光、细致勇敢,具备抗压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浙财健美操队从大一练到研一,作为此次省赛主力队员之一的郑耀华补充道,“时刻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比赛压力固然大,但我们都应义无反顾地选择迎难而上,要对自己、对项目以及对并肩作战的队友负责。”

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团队要有所成就,必须致力于团结奋斗和坚持不懈。

由于疫情,省赛的战线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由最初定于十一月中旬的线下大赛,接连推迟,甚至一度被通知将取消比赛,到最后突然改为线上“云比赛”,不可不谓一波三折。东风咆哮,战鼓擂擂,当比赛的号角吹响,两位教练和十四位参赛人员便一头扎进操房,不分日夜地进行高密度加训。“要赢,实力就是终极武器”,这句印在操房墙上荣誉版面的话也同样深深烙在每一位运动员的心底。

首先,不同于田径类项目能依靠客观的数据来评定冠亚季军,健美操是表演类项目,有客观评分因素,成绩同时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最终成绩结合了每位裁判对这套操一定程度的个人理解和喜好,因此只有以绝对的优势超越第二、三名,才能得到所有裁判的一致认可;其次,浙江省每所学校都在辛苦准备省赛,“不同于线下比赛,现场评分能一眼看出选手水平高低,‘云比赛’的难度更大,视频可以通过多次拍摄从而呈现出完美的效果,甚至是零失误,因此排除了很多失误的可能性,拿到冠军也难上加难”,教练杨蓓蓓认真地分析道。

“一勤天下无难事”。12月7日上午,本届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甲、丙组)成绩公告发布,浙财健美操队以绝对实力包揽所有参赛项目的冠军。

“无队友不操队”。校健美操队生动地诠释了团队精神和竞技体育精神。如果说热爱是灵魂,那么团结是法宝,拼搏就是特质。得知五冠的突破性佳绩后,队长金怡宁动情地说:“虽是线上比赛,即使没有观众也有满堂喝彩;我们把操房当成家,我们都能骄傲地说自己是一名健美操运动员。”

百炼成钢 为校争光

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浙财健美操队不是生来会赢,而是他们永远全力以赴、努力去赢。“精英强将,舍我其谁;百炼成钢,为校争光”,掷地有声的十六个字,诠释了健美操队立志攀高峰的坚定决心。

“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队长陈治彰坚定地说,“从不给自己留‘保二争一’的余地,发挥出能力的极致,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欣然接受。”

自1998年浙财健美操队成立以来,23年里挫折与不可控因素等荆棘如影随形、一路丛生:疫情的辗转波及、伤病的持续困扰、状态的起起落落……对于这群为着心中热忱而备战的教练和运动员们来说,含着泪、咬牙拼既不是义务亦不是工作,但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君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坚持为健美操奋斗在他们心底是一份荣耀、一份自信、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百炼成钢”是锤炼意志、功成必须有我的自信心,千锤百炼才能达到高超的技艺;“为校争光”是责任和担当物象化的军旗,于凛冽雄风中高空飘扬。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正如《淮南子·道应训》中所言:“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校健美操队靠着不服输的拼劲、压不垮的韧劲,挺起“是强者就要面对所有困难”的脊梁,赢下一场又一场比赛———这就是这支光荣之师永远不变的底色。《奥林匹克宪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竞技体育精神。浙财坚持继承和发展竞技体育精神,坚定不移地将“以文化人,以体育人”落到实处,给年轻人一个与体育运动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一次感受体育精神无限魅力的沉浸式体验,一场为竞技体育酣畅淋漓的汗与泪的狂欢。

每当临近比赛,学校领导常常来操房进行赛前动员,鼓舞士气,切实关心运动队的近况和状态。“非常感谢学校对所有的运动队在各方面100%的支持”,教练杨蓓蓓满怀喜悦和感激,说道,“在普通运动队都有一块国际比赛的专用板,饱含着的是学校对健美操队的重视和期望,我们也愿尽200%的努力为浙财添上光彩的一笔。”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教练姚智勇总结道:“包揽五冠的这一刻,我们整整坚守了19年。感恩学校的支持、大学操舞分会的认可、教练团队的付出、历届队员的坚持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健美操队的同仁们!”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希望浙财健美操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都能一直在健美操领域保持“龙头”的位置,愿“金牌收割机”永不止步!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3 天营业额突破 23 万!

直播新潮进校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向上滑动阅览

“来!大家看看我身上这件羽绒服,这是我们本次冬季新品,偏运动风,有灰、白两种颜色,大家能看到这款羽绒服穿上后轻便修身,保暖系数也很高……”“接下来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是蛋黄酥!来,我们把最外面的酥皮掰开,第二层是雪媚娘皮,红豆沙里面包裹着最中间的咸蛋黄;一盒六个,独立包装,四层口感,入手不亏哦……”在浙财的文化长廊中,一个装饰精美的摄影棚被架起,不少同学正利用直播设备在抖音等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产品。

近日,我校创业学院开展“蓝创市集ZUFE&BEASTER”系列活动,将直播新潮带进校园。据了解,本次直播是学校创业学院与15级城乡规划专业的校友所在公司“祈飞”的合作项目,集时尚潮流与青年文化于一体的服装品牌BEASTER联动100支校园创业团队共同带货。3天不到,100支创业团队总营业额就已突破23万。

直播前期,学校在校内开设了两期“直播训练营”课程,课程中的优秀学员也成为了本次市集中的主力军。直播当天,BEASTER品牌的专业直播团队来到了我校蓝创市集活动所在的文化长廊进行直播带货;校园内,许多参与直播的同学通过拍摄小视频宣传自己的产品,还有不少路过的同学在品牌logo的贴纸及海报旁拍照留念。校模特队的成员们也穿上了品牌的服装,在快闪电摄影棚中展现服装的同时,与主播配合完成直播带货。本次直播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直播理论的实际应用平台,让他们在零距离接触户外直播现场的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来自新疆的20级经济学院学生如则麦麦提·艾合麦提的创业团队在本次市集上主要销售羊肉串、烤包子、新疆大馕、天山乌梅等新疆特色美食,三天的销售额高达43000多元人民币。如则麦麦提提到,“我刚好是第二期直播训练营的参与者,这次活动中也用到了直播课程中老师讲授的一些知识,果然直播宣传就能掌握流量密码,我们还在自己的视频号上发布了相关的视频,三个下午一个晚上就能卖出43000多元,原来根本没想到!”

20级英语专业蒋蕃莲的创业团队在市集主要销售山姆甜品,定制的logo、自制海报、微信推送、有趣的宣传语使得他们团队引来众多关注。考虑到山姆会员制使许多喜欢吃甜品的同学难以买到山姆甜品,蒋蕃莲及其团队产生了代购的创业灵感,并希望借这个机会将美味传递给大家。运用薄利多销的销售模式、转发推送即享9折优惠购买即送小礼物的福利等策略,山姆代购团队在正式开始销售前就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进群预订。“其实最好的销售策略就是用心。从选品到挑选包装,每一步我们都亲力亲为,以及切实给到大家的福利都是用心做出来的附加值,这是许多商家如今都做不到的,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蒋蕃莲说。

谈及直播体验时,20级财务会计专业的单语桐提到:“第一次体验真实的直播并和主持人进行配合,很新颖也很有趣。直播看起来很简单,体验之后就会发现如何吸引大家的兴趣、如何控场都很不容易。我自身对于直播一直很感兴趣,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实践机会,也是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开启了启蒙篇章。”

本次直播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直播理论的实际应用平台,让他们在零距离接触户外直播现场的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创业学院院长童夏雨表示:“‘创在财大’是每个浙财学子牢记在心的口号,本次直播一方面让学生跟随创业新潮,走进直播间,在展现自我多元性的同时锻炼了智慧、能力、气魄与胆识;另一方面也希望为今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体验的平台,为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蓝创市集:爱心搭载创业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我校创业学院绘梦蓝创空间举办了第三届蓝创市集活动,其目的是为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在参与到这次活动里的一百多支队伍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是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所创立的“循循文化传承服务队”。与其他队伍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支队伍设立的摊位是一个以宣传杭州传统文化——良渚文化为载体的纯公益性爱心义卖摊位。

在蓝创市集摊位招募之初,负责人何志远便联系到了蓝创市集活动的负责人,表示想要参与这次创新创业活动,并希望借此平台起到宣传良渚文化和传递爱心的作用。经过多次协商,蓝创方面与循循文化传承服务队达成合作,决定共同负责这次活动中爱心义卖摊位的设立,并将此次爱心义卖所得钱款全额捐赠给瓶窑镇北湖中心小学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以此作为浙财学子为他们献出的一份爱心。

团队负责人何志远表示,设立义卖摊位的最初原因是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这几年一直在做宣传良渚文化方面的志愿活动,在良渚文化中心区———瓶窑镇建立了若干志愿者服务基地,并多次在北湖中心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了解到当地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何志远便萌生了将宣传良渚文化与爱心义卖相结合的想法。在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的同时,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努力宣传良渚文化,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何志远与蓝创方面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后,循循文化传承服务队接下来要面对采购、宣传、出售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

作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财政大权“掌权人”,尹丽舒当仁不让地负责此次活动的资金管理。对于如此艰巨的任务,尹丽舒说道:“这次活动不仅需要前期规划好购买物资方面所需要的资金,还需要合理设定商品的价格,包括后期盈利所得钱款需要详细地整理并进行公示,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有着扎实文字功底的邓雨主要负责活动的宣传方面,结合成员曹蕊整理的策划案,用更生动的语言去介绍这次的义卖摊位,使同学们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到服务队所要传达的内容。

而在摊位售卖等方面,主要负责的则是成员郭子祥和朱颖,他们热情耐心地向前来购买的同学介绍商品以及本次活动的相关信息。

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服务队信心满满地开始了他们的义卖活动,但困难总是猝不及防地到来。在爱心义卖摊位的附近,遍布着一众娱乐性摊位。美食的阵阵飘香,直播的新奇喧闹……周围的一切都让这个安静的摊位显得格格不入。提及当时的情况,负责人何志远略显无奈地自嘲道:“许多同学把我们当作蓝创的工作人员,来询问我们关于蓝创的问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难,服务队并未就此消沉,而是选择积极应对,商讨出解决方案。既然别处有美食香味的诱惑,那他们便增加摊位的亮点,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既然四周摊位热闹喧哗,他们便拿出大喇叭,更加卖力地宣传……

经过服务队成员的不懈努力,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签、扇子等商品逐渐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放慢脚步去了解这个看似不起眼,但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的摊位。在这其中最令服务队感动的是,许多同学在了解到服务队承办的是一个爱心义卖的摊位后,愿意抵着寒风专程来到摊位前购买商品,希望可以借此为北湖中心小学的孩子送去温暖。

面对浙财学子炙热的赤子之心,服务队的成员们更加明确了举办这次爱心义卖活动的意义。服务队成员朱颖回忆道:“这三天的义卖经历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组织一场活动,如何去进行自主创业。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以及同学们的爱心,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值得去奉献的事情。”

在最后,团队负责人何志远表示,不论是循循文化传承服务队,亦或者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未来都会举办更多公益性的活动,努力将这份沉甸甸的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来自浙财的温暖。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温馨校园,独特记忆

——一人一鹅暖心故事治愈人心

▼向上滑动阅览

“‘菜园’故事,洪师傅和他的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近日,刘老师在朋友圈分享了9张照片,照片中的人和一只灰鹅在阳光下散步,一人一鹅构成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照片刚发出不久,就收到了很多点赞和评论。

一个眼神传达一种温情,一组照片讲述一个故事。照片的主人公是学校的一名基层职工,负责学校1号学院楼的值班和卫生工作已经有7年了。而洪师傅与大鹅之间的故事,就起源于5年前的一个晚上。

2016年,校园里突然多了7只小鹅,散养在1号学院楼门前用网围出的一片草地上,来往的师生纷纷驻足,时常有同学买来青菜投喂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为原本安静的校园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

一天晚上,狂风大作,一场暴雨即将到来。洪师傅正在学院楼值班,听到外面逐渐变大的风声,便起来仔细检查着每个教室门窗。突然间,他想到了还在外面的鹅宝宝们。“当时一下想到小鹅还在外面的草地上,雨已经下下来了,我也没顾得上穿雨衣,就想得抓紧别让它们淋着。”冒着暴雨,洪师傅将小鹅们抱在怀里,跑回到楼内时他已经全身都淋湿了。还没来得及换下衣服,看着紧紧依偎在一起的鹅宝宝们,洪师傅又找了一个大纸箱,把小鹅一只一只抱进去,让它们暖和起来。过了一会儿,鹅宝宝们已经适应了新环境,开始饿得小声地叫唤着,于是洪师傅又拿出自己的米饭喂给它们。此后每到下雨,洪师傅都会把它们抱进纸箱;随着小鹅长大,他便在学涯湖边亲自为它们搭建了一个能遮风避雨的窝。而每天早上7点半,洪师傅都会准时在草地边的学涯湖畔给小鹅们喂食,无论风雨,这一喂就是5年。

据了解,学校共有6白鹅1只灰鹅。它们一般在学涯湖里戏水,到了开饭前后就成群结队地横穿马路,被浙财学子们戏称为“校霸”。其中那只体型最大、灰色羽毛的大鹅跟洪师傅最亲近,被他亲切地唤为小灰。每当看到洪师傅从远处走来,其它鹅环绕着饭盆,只有小灰发出响亮的鸣叫,径直奔向洪师傅;洪师傅投喂时,小灰也不争不抢地乖乖站定在一旁。饱食后,大白鹅们用喙梳理胸前的羽毛,随后把头埋进翅膀里休息。小灰则走向洪师傅,走上台阶,站在洪师傅斜后侧,时而挺立着左右巡视,时而伸长着脖子指向远处,时而啄着洪师傅的后背,时而又来到前面张开翅膀扑向洪师傅。“它很粘人嘞,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洪师傅笑着说,“小灰也很乖,跟它说不能进学院楼,会弄脏地板,它就乖乖地等在门口。”“接触的时间长了,感觉就像亲人一样。”他又补充道。

据洪师傅介绍,江浙主产白鹅,小灰则是从广东一带引进的。由于水土不服,小灰时常生病。“它小时候只有拳头那么大点”,每次小灰生病,洪师傅总是亲自喂药;因为需要与其他的鹅进行隔离,洪师傅不放心,便另做了个纸箱把小灰带在身边,直到痊愈。“这些小生命是很脆弱的”,因此,洪师傅在鹅的饮食上也十分注意,喂鹅的饭每次都要亲自去食堂打,还要仔细检查饭中不能有一点熟菜叶,“熟的东西太油太咸,对鹅的肠胃不好。”洪师傅说。

“我们经常会看到洪师傅和小灰在学涯湖边散步。”21级文学3班的周顺鹏说,“洪师傅背着手慢慢在前面走,小灰一会儿跟在身后,一会儿走在身侧,像极了跟在大人身后的小孩子。”有时洪师傅坐在一处长椅上,正好对上小灰仰头的视线。这时洪师傅会放下手机,看着小灰卖萌、表演,跟小灰互动。“洪师傅看着小灰,你能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就像父亲看着自己孩子的一种爱。这种温馨的场景很治愈、很打动人,这也是我想用相机记录下来的原因。”刘老师说。

刘老师把这组图片发给洪师傅,表达对洪师傅的感谢,洪师傅回复道“同学们都很乐于跟大鹅互动,都很希望能照顾好大鹅,这是属于浙财大校园的**记忆。我看着心里暖,也会把这份温馨的记忆传递下去。”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率先开设劳育必修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校园内多了一道风景:校园里忙碌劳动的身影、课桌上的花瓶、一个个精巧的陶艺作品......这些都是“大学生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内容。

2021年9月份,学校首开劳动教育课程,并成为浙江省内第一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高校。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希望学生们掌握高深劳动理论,也希望他们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更希望他们不要眼高手低,从身边的点滴劳动实践做起。”目前,该课程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课程包括了理论教学14学时和实践教学18学时,同时,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安排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享受自己动手劳作的快乐与充实感。

学校专门邀请了校外专业人士来为老师们培训,经过4次课程设计研讨会、2次学生论证会、6次集体备课、2次技能培训会,老师们才能够真正走进劳动教育课的课堂。学校还有4位辅导员化身成为了“劳动技能指导老师”,由于本身所学专业匹配且具有执教经验,所以分别负责了篆刻、陶艺、插花和医疗救护这4个特别的课程板块,供学生们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深入“劳动+”课堂创新,丰富多彩

劳动走进课堂,同学们可以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小到日常卫生、洗衣收纳,大到园艺设计、社会志愿等,均有涉及,此外,老师们还通过视频讲解、现场互动等方式展开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教学。

经济学院21级的学生张雪婷说:“劳动教育课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让我深刻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我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劳动+”多部门协同建设,课堂上不仅有授课教师,还有后勤部的员工助教,各专业的知识也被融合在劳动教育中,这样的模式旨在不断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协同发展,使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以劳育课为基础,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浙财特色劳动教育新局面。

为了体现课堂成果,(任课教师)老师展示了很多的学生作业:“有的同学给了我一份窗花剪纸,有的同学绣了香包,有的同学做了雕刻,还有自制小饼干的......从这些作业中,真的可以切实体会到同学们创新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每一个都能给我新的惊喜!”

打造“劳动+”劳动文化,实践探索

课堂之外,劳动文化也在实践中发芽。周末,是同学们集中劳作的时间,主要在室内进行桌椅擦洗、卫生间及地下车库的拖洗,在室外进行除草、操场看台的擦洗等等。面对这火热劳动的场面,任课老师们自有感动:“不是担心他们做不了这么辛苦的工作,而是很多担心学生们会不会觉得这么“幼稚”的劳作他们瞧不上,看到他们认真、没有怨言地扫厕所、拔草、清理垃圾,让我们觉得,他们真地做到了也领悟到了一切劳动都是平等的。

为了不断将“劳动+”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党委学工部还邀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何强教授前来弘扬榜样力量,举办“劳模大讲堂”。作为抗疫第一线的杰出工作者,何强教授娓娓道来那段刻骨铭心的援鄂经历,让同学们对“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工商管理学院21工商3班的黄珺瑶同学感慨道:“对于劳模大讲堂活动,开始是抱着抚慰以往医学梦的心态才报名的,听完全程又对医生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敬畏,也让我的专业有了多元化的融合。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感受社会温暖、人性博爱。”

学校还举办“劳动教育周”系列活动。同学们在荧光夜跑中感悟劳育魅力,在胡柚采摘中聆听作物的生长周期,在垃圾分类中提高劳动知识素养,在劳动主题创意设计大赛中创造劳动价值......从抗疫医生到消防员,从讲座到原创作品,学校搭建起不同行业的佼佼者与青年学生的桥梁,引领同学们热爱劳动、乐于奉献,传承劳模精神,感悟劳动之美,做服务人民的时代先锋,积极探索和构建“财经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人才体系。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党委副书记余建森表示。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浙江财经大学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04

走过 2021 愿将来胜过往

编者按:又到年终岁尾盘点时,有人感慨于收获,有人惊讶于成长,有人回忆起发生在这一年大大小小的故事……抖落回忆,那些在浙财发生的或由浙财见证着的精彩故事、尘封的念想,一笔一笔地镌刻下我们成长的印记。让我们珍藏这些美好的时光,让一切过往都成为重新出发的力量。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

相遇

摇摇晃晃地,跌跌撞撞地,2021年走到了尽头。回望这一年,那些遥远的记忆又在脑海浮现,让我不禁有些恍然。总结2021,我给出的个人年度关键词是“相遇”。

2021年像一道分水岭。在这之前,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中学习当中,将生活拘束在小小的学校里,不大的教室中,和狭窄的课桌之间。

但这一切结束于六月——成年,高考,毕业——最终,在热烈的九月,相遇在浙财。

来到浙财,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大学。在丰富的课堂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蔡元培先生所言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还有各种校级、院级的活动,从学术性的到娱乐性的,周二周四下午大路两旁的蓝色帐篷成了记忆中深刻的鲜艳色彩。

来到浙财,与可爱的大自然相遇。卧在草地上慵懒晒太阳的胖猫,横行在学校学涯湖边的大鹅,藏在灌木丛中的兔子……夏季树木枝繁叶茂,叶片上浮着白亮亮的日光。秋季银杏黄了,在地上匀开一张黄澄澄的毯。梧桐叶落了,踩上去脆脆地响。我在期待明年春天,如云烟般的,那片嫩粉的樱花。

还有我的室友们,同学们,朋友们。我们因为缘分相聚在浙财,有趣的灵魂在短短一个学期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有一道菜,名为“清水白菜”,我觉得恰好用来形容相遇在浙财的这些日子——没什么大波澜,却充满了意义与滋味。

▼向上滑动阅览

温暖

2021年,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离开蜗居的小城,来到杭城。同是北纬29°左右的城市,我很快适应了杭州。在这里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孤身穿越半个城市去医院看病,第一次下水游泳,第一次打辩论赛,第一次做推送,第一次采访……

无数个第一次组成了我的2021,而与温暖的人的相遇惊艳了我的2021。温暖来自于他人:泳池里怎么也学不会蛙泳腿时,边上素不相识的同学的热心指点;半夜犯肠胃炎上吐下泻时,室友的暖心照顾;每一次求助,总会有人伸出援手……温暖也来自于自己,来自于明白“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的自我悦纳,来自于不断突破自己原有的天地的成长,来自于明知此路不通仍要跌跌撞撞往前的执着……

我时常疑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足够优秀?是足够强大?现在我找到了答案,是温暖的人。那些大雨中为我撑伞的人,在黑暗中抱紧我的人,逗我笑的人,说想念我的人,坐车来看我的人,陪我哭过的人,在医院陪我的人,正是这些人组成了我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因为感受过温暖,所以心向温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温暖,总能至。

▼向上滑动阅览

自律

如果用一个词来谈谈2021年体会最深的事,那应该就是“自律”。

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边存在的管控越来越少。在进入大学之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我们之前所受到的拘束,恍若在一瞬间消失,顿时自己就像一条误入海中央的小船,不知所措,踌躇不进。大学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场所,所有的一切都真真切切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刚进入大学时,我沉浸在手机自由的兴奋之中,每天刷刷视频,玩玩游戏,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当考试来临我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我意识到如果自己一直这样无所事事,荒废时间,那可能会浪费这大学四年,到头来徒劳一场。

幸运的是,为时不晚。我及时懂得了自律是多么重要,并且也在逐渐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自律:每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将自己的任务及时整理并解决,认真学习,努力充盈自己,同时也要有一个健康的作息。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必须要让自己慢下来,去静心思考,去认真生活。大学的时间其实还是很充裕的,如果不珍惜,我们感到的可能只是时间的飞速流逝。自律,才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人生更有意义。所以让自己更加自律起来吧!我相信路的尽头定是山花烂漫,繁星闪烁,光明一片。

▼向上滑动阅览

众志成城

今年七月末,河南突发暴雨,一时间尺椽片瓦、樯倾楫摧。

7月20日,郑州暴雨导致地铁五号线严重积水,500多人被困。亲历者写道,面对困境,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急不慌,依次撤离。每个人都在喊着让晕倒的人先出去,每个人都会上去扶一把;所有的男生都说让女生先走,所有成人都让老人和孩子先行。7月21日,暴雨致使郑州东站大量旅客滞留,截至2时20分,郑州东站已有160余趟列车停运。其中,一支被滞留的学生乐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滞留乘客们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音乐击破沉重的气氛,带给乘客们欢乐与希望。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善良和勇敢被唤醒,十四亿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围成坚不可摧的高墙。

浩劫当前,中华儿女展现出惊人的凝聚力。众多救援队奔赴现场,拯救不计其数的生命;各路支援财物纷纷入豫,筑建物资供应的桥梁;社交软件被为河南加油的声援霸屏,温暖身陷“囹圄”的同胞。同甘共苦尝,舟行万水凉。共度重重难,济世不分行。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向上滑动阅览

尝试

2021,是不断尝试的一年。

从刚步入浙财的懵懂,到走遍浙财的每一个角落;从第一次尝试游泳,到无数次踏入泳池。从夏天到冬天,树叶从青葱翠绿变成了一地金黄,太阳从毒辣刺眼转为温柔的殿堂,世间一切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从夏天游到了冬天。浙财的每一天,都带给我无限欣喜。浙财泳池的那一片深深的碧蓝,沁入了我的心里。第一次接触水,水的浮力也托不起恐惧的我。泳池里的水,就如猛兽般吞噬着我,沉入水底似乎已是日常。从无法漂浮到学会漂浮,再到第一次在一米三五的大泳池里,尝试五十米蛙泳,我所经历的一切,皆如此奇妙。五十米的距离,就如漫漫长征路,行至一半,疲倦便席卷了我的身躯。但当咬牙坚持第一次游完五十米后,对五十米,便多了一份淡然,少了那份恐惧。

梁启超言:“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在浙财“扑水”的快乐,是在泳池中能感受到的水的柔和,是肆意漂浮的自由,是从不会到会、从一米到五十米的成就感,这种奇妙的感受,只有尝试能懂得。尝试的2021,令我难忘,亦十分美好。

▼向上滑动阅览

抗疫

不知不觉,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两年时间了。从最开始的数例确诊到后来全球性爆发,从普通病毒到变异毒株,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仿佛无休无止。当初我们靠着“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句话度过了艰难的2020,而现在,新年到来之际,新冠病毒却变得愈发猖狂,全球确诊病例依旧在飞速增长。

杭州,这座城市也有了疫情。有人被隔离,有人回不了家,但校门口认认真真检查健康码的保卫人员、深夜时还在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的医护人员等等都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每一个人。

年末将至,回望这一年,我忘不了的是那一个个防护服下布满口罩勒痕的疲惫面庞;我忘不了的是被封小区众志成城的抗疫口号;我忘不了的是特殊时期人们团结一致的相互鼓气;更忘不了总是冲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而不是冷冷清清、空无一人的街道,也不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开外的安全距离。但愿疫情终时,这人间仍是星河滚烫,水木清华,江山如故。

▼向上滑动阅览

伟大的抗疫斗争孕育伟大的斗争精神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守护生命、人民至上精神,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精神,团结合作、命运与共精神……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宝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能够翘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五千余年,必定有其理由。在这和平年代,我们或许难以感受到民族伟大的斗争精神,难以感受到华夏儿女伟大的家国情怀。但2021年的抗疫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个个科研工作者与疫情赛跑,进行了科研的攻关,一批批志愿者驰援湖北,一群群白衣天使主动请缨奔赴防疫的第一线,一家家企业出力捐钱捐物资,一支支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奔赴疫区。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们风雨兼程,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安全的防护线。

回望2021,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入种花家。待到江城重生,共赏大好河山!

▼向上滑动阅览

离别与相逢

2021年9月6日清早,一架飞机从小雨绵密、天色阴沉的西安飞向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的杭州。一个女孩拿着精简的行李坐在这趟从家乡飞往梦想的航班,从小小的窗口向外望,女孩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地面越来越远,行人、汽车、房屋越来越小,像极了课本里所描述的那般,变成了蚂蚁。飞机向上穿过云层,载着女孩的梦想出发。

过了许久,飞机落地,女孩本就不平静的心湖猛得被激起千层浪,抬起微微颤抖的脚,小心翼翼地踩在杭州的大地上,每一个毛孔都在感受着湿热的空气。气候的差异让这个自小生活在北方的女孩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即将要开始未知的冒险。激动与不安充斥在全身的每一个地方,但庆幸的是,在从未踏足过的南方城市,女孩拥有同乡小伙伴的陪伴,她们一起跌跌撞撞地踏入浙财和梦想的大门,一起在这场“兵荒马乱”中探索未来的方向。

大抵是因为缘分吧,女孩带着憧憬来到了浙财,而浙财也愿意接受这个虽然莽撞、但却一心上进的女孩。在浙财这个大家庭,女孩感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温暖,感受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有趣。

女孩坚信,美好一定会遇见美好,有趣也一定会和有趣碰撞出火花。

▼向上滑动阅览

扁舟野渡,抉以为航

有感于三毛《不负我心》,心之何如,有似迷津,唯有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十分幸运,悠悠十八载,尚不说是“舟子”,父母便也为一盏引航灯,光线从不散漫,始终坚定而热烈,指向唯一明路。但通衢广陌,身处浙财“小社会”中,“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明”与“暗”的界定似乎也变得模糊不定。但唯一明确的是:这一次,你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于我而言,选择是鲜活的,预示着“我”的产生;也是痛苦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挣扎在“选择”的黏胶中,想抽离而不得。晨跑、辩论、文案、学业,在懒惰与奋进中选择,在随波逐流与独树一帜中踌躇。而对于选择的结果,长达一学期的试验,我自认找到了其中命门:“当下”“去做”。短短四字,却极难实践。我曾有过很多冲动,很多都是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而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学习日语。动机已经不重要了,可能是看日剧时的一时兴起,可能也只是单纯觉得日语是一种温柔的文字,我并没有纠结于何时开始,是否重要,而是选择在热情尚存之时,立刻着手。

舟尚在行,不知远方是野渡抑或港口,但手中执灯,选择便仍继续,不必惶恐冲动,彼方的灯塔将永远为你点亮。

▼向上滑动阅览

全民感恩,只奠一人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中国人,也唤醒了所有中国人感恩的心。

灵车缓缓在昏灰的天幕下驶出医院,一旁的车辆集体鸣笛送别,自发前来的人们随着灵车奔跑,泪水混着雨水撒落大地。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响彻了阴云密布的天空,哀切沉痛。在明阳山殡仪馆,悼念袁爷爷的队伍长达15公里。

长沙的菊花被买光,在袁降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那尊手捧水稻的雕像,早已被一片感恩的花海环绕。那一日,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网民们也发自内心地用键盘表达着真挚的感恩。“我总觉得他是永生的。他还活着,坐着躺椅,逗逗小猫”;“先生之风,山高稻长,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从此以后,碗中有米,心中有您”;“稻穗垂下头,故去的人曾托起人间”……字里行间,都是对袁隆平先生的爱与崇敬。

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感恩之心,在这一刻搏动着,迸发着,为值得的那位先生祭奠着。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浙江财经大学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浙江财经大学

官微年度盘点,回忆属于你和我的2021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 | 勇担使命启新航 砥砺奋进谱新篇

浙江财经大学

2021最后一天,十二月的新闻盘点一定不要错过!

浙江财经大学

权威发布 | 浙江财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财经大学

学校6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

编辑|校报记者团 储一升

责编|俞榕

浙江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欢迎来稿:zufe1974@126.com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浙江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浙江财经大学-校报第545期 丨走过2021,愿将来胜过往!